-
創意寫作中國化十年,它足夠支撐起年輕人的文學夢想了嗎?
每一個深愛著寫作的文學新人,或許會被電影《帕特森》里那個熱愛寫詩的年輕巴士司機帕特森所感動,他隨身攜帶筆記本但從未敢于出版,唯一鼓勵他的讀者是女友。
2019-11-04
-
謝有順:如何批評,怎樣說話?
一 早在2009年6月15日,由《文藝報》和盛大文學共同主辦的“起點四作家作品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十多位文學評論家面對四位年輕的網絡作家時不禁感慨,新一代網絡文學作品與他們所熟悉的傳統文學之間,如同隔著一道“巨大的裂谷”。
2019-10-31
-
融媒體時代文學期刊如何度過瓶頸期
【摘要】融媒體時代文學期刊進入發展瓶頸期,應力爭打造行業“高地”:打經典牌、系列牌、學生牌,并適時推出“訂制出版”。
2019-10-31
-
覃皓珺:當代青年,執筆未來
將宏大敘事和人文思考結合進行的同時,描繪出時代的活力,是當代青年創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
-
孫紹振:經典詩作與大眾文化融合的要務
中國詩詞大會,引發了全國性熱潮。
-
論小說中的“關系”
從某種意義上說,小說就是一種“關系”的敘事。
2019-10-25
-
當下文學危機及再次“詩辯”的可能
一、當下文學危機 當下,文學正面臨危機。
2019-10-25
-
楊玲:癥候閱讀、表層閱讀與新世紀文學批評的革新
摘 要:新世紀以來,美國文學界涌現出了一系列新的批評方法,有力地挑戰了以癥候閱讀和“懷疑詮釋學”為主導的文學批評范式。
2019-10-23
-
韓東:在作品中接受敗筆和不完善
在作品中接受敗筆和不完善就像在生活中接受不幸和罪過,使其厚度甚至維度增加。
2019-10-23
-
霍俊明:“遇見”現實與“預見”未來
主持語 在漢語詩歌的發展歷程中,如何處理詩歌與現實之關系,原本就屬于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2019-10-23
-
楊姿:未知之域的書寫與新世紀文學觀念的轉型
任何一種話語系統,尤其在長期通行使用之后,會形成閱讀與寫作的舒適區,作者和讀者都會在無意識中默認這種隱形權威的作用,即便因為重復而致的審美疲勞令人有反抗與挑戰的企圖,也容易在習而不察的守成中落入安逸的陷阱,“已知”的誘惑就是這樣發生的。
2019-10-23
-
批評家寫小說,還是要讓作品說話
一段時間以來,於可訓、張檸、李云雷等批評家紛紛發表小說作品,加入作家的行列,引發了媒體對“批評家寫小說”這一現象的關注。
2019-10-23
-
曹順慶:建構比較文學的中國話語
近年來,“中國學術話語體系”的建構已經成為學術研究的重要議題,文化強國也成為中國的文化戰略目標。
2019-10-15
-
人物與小說的戲劇性
沈從文說:“小說要貼著人物寫”。
2019-09-23
-
賀紹俊:短篇小說對于當代文學的意義
中國當代文學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標志,至今已經有70周年了。
2019-09-19
-
李潔非:現實主義三題
我曾多次寫文談論“現實主義”問題。
2019-09-19
-
重建文學與生活的關系
這個題目看上去有點虛張聲勢,但確實是深淵一樣看不到底的文學之困。
2019-09-17
-
文學新血和早期風格
在未有網絡之前,寫作者的“發表自由”是控制在期刊為中心的文學想象、文學政策、編輯、發表、出版、批評、評獎等整套的文學制度下的,寫作者何時發表“處女作”,期刊在哪一刻發表誰的作品,既是個人寫作史,也有可能是文學史的高光時刻。
2019-09-17
-
自然文學的使命和境界
一 什么是自然文學?——以自覺的生態意識反映人與自然關系的文學,就是自然文學。
-
陳平原:有才華是好的,橫溢就可惜了
隨著年齡增長,我有幸不時應邀在各種開學典禮或畢業典禮上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