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窯變》創(chuàng)作談:七年三稿的教訓
《窯變》是我耗時最長的一部小說,從開筆到定稿,前后凡七年。
2023-11-29
-
《一條金色的項鏈》:偶然與選擇
一天上午,我要去參加作協(xié)一個活動,一下電梯,看到地上有一部手機。
2023-11-29
-
《圖云關(guān)》創(chuàng)作談:致敬巴巴拉
遠遠看去,圖云關(guān)森林只有一小片。
2023-11-29
-
陳鵬:兩個理想主義者的意外死亡
十多年前,昆明薩爾瓦多酒吧發(fā)生爆炸,嫌疑人死亡,無其余傷亡報告。
2023-11-27
-
東西:去哪里找靈感
為什么選這個題目來講?因為我在大學講課時,好多同學都說,老師,我想寫作但卻不知道寫什么。
2023-11-27
-
《前四史解讀》寫作談:感受傳統(tǒng)典籍的文化力量
中國古代典籍文化源遠流長,典籍浩若煙海,以不同的體例、不同的視角記載中華文明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軌跡。
2023-11-23
-
喬葉:關(guān)于《寶水》的若干話題
故鄉(xiāng)“土氣” 福克納曾說:“我一生都在寫我那個郵票一樣大小的故鄉(xiāng)。
2023-11-22
-
周瑄璞:愿更多人看到他們
這本書中的故事,曾經(jīng)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進入我的眼睛和耳朵,我對它們都很熟悉,也以其中的片斷寫過中短篇。
2023-11-22
-
許藝:如果我們暫離地面
如果我們能離開地面,如果這個“如果”不是科幻故事的開頭,那么我對人的觀察、認識與理解必定還是要遵循地面邏輯。
2023-11-22
-
羅偉章:事實與真實
我非常不想說自己的小說。
2023-11-21
-
《立秋》創(chuàng)作談:時代洪流沖刷人性的底色
時間猶如光影一閃而過,我從激情滿懷的青年,到了平靜閑適的中年,總有殘缺的舊夢纏繞,總有難忘的舊事感嘆,于是兩年前,我的長篇小說《驚蟄》正式出版發(fā)行。
2023-11-21
-
王昆:浸入沉默的神幻性
多年前,我曾在玉樹高原工作過,曾到達過黃河源頭十三座瑪慶則拉山之一的雅拉達則山南面。
2023-11-21
-
《在地下》創(chuàng)作談:我沒有去過深時王國
去年底首陽后康復來得慢,拖了半個月,一個人關(guān)在隔離點倒也安靜,除了陪病毒完成它意得志滿的寄生適應期,沒別的什么事,因此有了些亂糟糟的念頭。
2023-11-20
-
《香榭坊巡邏隊》:等待尚未知覺的小說走向
我寫的加拿大生活題材的中短篇和我的住房都有關(guān)系。
2023-11-20
-
《荒野尋人》創(chuàng)作談:匿名答案
數(shù)次想象,自己身在荒野,這樣的想法出現(xiàn)在自哈爾濱到齊齊哈爾的一路,機場大巴,四個鐘頭里,每次我都習慣從機場出來,坐這一程車。
2023-11-20
-
當你爬山很累很累的時候,“那塊巧克力,就是你的佛”
凱魯亞克最廣為人知的作品當然是《在路上》,但我更喜歡他的《達摩流浪者》,大概關(guān)于理想主義的“空”如何才能真正落到“實”的生活中來。
2023-11-19
-
《漁火》是對“頂層設(shè)計”與“浪漫精神”結(jié)合的一種回應
《漁火》講述了我的家鄉(xiāng)洞庭湖畔一個漁村的故事。
2023-11-19
-
周于旸:一顆石頭的命運
小的時候,每到放學,我都熱衷于做一件事,把操場上的一顆石子踢到家門口,鋪跑道的石子是黑色的,別處見不到。
2023-11-19
-
鄒忠民:生活于可能中
文學寫作是務虛不務實,可卻有那么一些人樂此不疲。
2023-11-16
-
北喬:生活需要凝視,安靜且舒緩
我自認為,我是一個好動之人。
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