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云之光》:青春的倒影
林森的中篇新作《烏云之光》講述了小鎮青年陳慕和租書店老板“老沈”沈郁瀾三十余年的交往故事,陳慕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青春記憶和當下的真實體驗交替出現。
2024-05-26
-
《山這邊,山那邊》:書寫山鄉巨變的史詩之作
翻讀長篇報告文學《山這邊,山那邊》,有一種驚喜之感。
2024-05-26
-
誰在水下?——從小說里的注釋讀起
讀小說時閃過一個念頭,如果2069年這本《水下之人》還在書架,我就取出來,重讀一遍,先讀其中注釋。
2024-05-26
-
充滿創造性的生活才是治愈人心的所在
《當燃》是青年作家周宏翔的長篇新作,首發于《收獲》長篇小說2024年春卷。
2024-05-26
-
《萬事如鏡》:當代寓言創作的一朵奇葩
這雖然是一本小書,可竟然是內涵豐富的現代寓言集。
2024-05-26
-
借古說今的《食南之徒》
寫小說需要許多駁雜的識見,需要對社會的透析,對作者而言這些是極為重要的考驗,畢竟故事由細節組成,情節展開要有不同環節,這些都是生活中所見所聞的再現。
2024-05-26
-
《拍電影》:虛幻電影現實人生
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無數微妙的情緒共同建構了當下社會人最真實的生存狀態。
2024-05-26
-
北京在古典詩歌中的模樣
《古代詩歌中的北京》 馬東瑤 主編 文津出版社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吟誦這些膾炙人口的詩篇,大部分人耽于其藝術的高妙,似乎不覺得這和北京有多大聯系。
2024-05-25
-
虛構的存在之真 ——簡談《文家大院》
于堅在近十余年來寫了多篇小說,《女媧補天記》《赤裸著晚餐》《變臉記·墻上爬著青藤》《煙》《窗子》《烏鴉:小說七篇》《盲道》《翡翠蜥蜴》《文石》《文家大院》等等,大都是以他所親歷的人與事為藍本,敷衍成文。
2024-05-24
-
《金翅魚之歌》:當你唱起金翅魚之歌
《金翅魚之歌》是一部在生態保護的底色下,講述一個北漂秉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信念而歷經曲折與現實對抗的小說。
2024-05-24
-
《城市春暉》:中國公園城市的現代化樣本
陳新是中國作家里頗具現代化意識和現代化擔當的作家。
2024-05-24
-
黑孩《物理反應》:顛倒的雙腳
在黑孩的小說《物理反應》中,日本生活的節奏自有其固定的時間安排——冰箱的保修期只到11號,超過一天都無法免費維修,東京皇宮周圍只有星期日在專門區域內可以騎車通行,從東京到熱海搭乘新干線要50分鐘,為拼裝一臺高級模型小汽車收集零件則需要花一年的時間。
2024-05-24
-
汩汩流出清泉的新聞“深井”
勞罕、邢宇皓、盧澤華、常河合著的《山這邊,山那邊》是一部非常有創意的報告文學作品,該作品詳細記述了一條新聞線索在30年間持續發酵并不斷產生新聞效應的情景。
2024-05-24
-
充滿創造性的生活才是治愈人心的所在
《當燃》是青年作家周宏翔的長篇新作,首發于《收獲》長篇小說2024年春卷。
2024-05-24
-
讀小說集《原野記憶書》:每個人都將自我成就
謝小靈的小說,第一感,我便有一種清晰的指認,這就是小靈。
2024-05-23
-
一路過灘,不回頭—— 讀《過灘》
我不認識別鳴,也不曾打探過,“別鳴”究竟是本名還是筆名;若是筆名,或有深意存焉。
2024-05-23
-
盧一萍《少水魚》:于塵湮處驚雷起的警幻寓言
2022年年底,《四川文學》組織了一場采風活動,活動結束后,幾位師友一起去游覽樂山大佛。
2024-05-23
-
胡學文《有生》:生命意志的凸顯與謳歌
作家胡學文的《有生》是一部氣度不凡的民族寓言。
2024-05-23
-
《王錦第文錄》:重新認識一個學者
今年春節前夕,我去北京拜望王蒙先生,臨別前獲贈一本剛剛出版的《王錦第文錄》。
2024-05-23
-
小海詩作:捕捉煙火人間溫情的光
美國文學批評家蘇珊·桑塔格在《文字的良心》一文中寫道:“作家的職責是讓我們看到世界本來的樣子,充滿各種不同的要求、部分和經驗。
202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