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在天地間的孤獨與自由——鐘求是《地上的天空》讀札
鐘求是在二〇一三年的一篇訪談①中,說自己不是給小說取名的好手,很多小說都是寫完之后再命名。
2024-09-26
-
《截岔往事》:“河流終將匯入大海”
主持人語 周佳瑩 首都師范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在讀碩士生 在小說《截岔往事》中,河流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截岔七村沿河而建,隨河蜿蜒,河流孕育著截岔人的根系;而當枯水期至,抑或洪水泛濫,河流又給截岔人帶來了災難與紛爭,太多的矛盾因其而生。
2024-09-26
-
《當代·詩歌》:冥想超驗反諷的解構術
《當代·詩歌》2024年3期中堅欄目孫文波的四首詩,令人窺見其詩歌的多維開放,有著后現代詩歌的濃郁敏思特質,在瑣碎的生活細節里,他往往能洞幽燭微,舉一反三,他詩歌開闊、冷峻、犀利、孤絕的氣質,給人印象深刻。
2024-09-26
-
莫言新作《鱷魚》:一部先鋒性十足的表現主義戲劇
摘 要 2023年發表的話劇劇本《鱷魚》可謂莫言的藝術創新力作,是話劇舞臺上中國式的表現主義戲劇,得益于斯特林堡和曹禺等中外文學大師;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多向度多層次塑造上取得重要成就;劇作主題的復調呈現與“鱷魚”繁雜的意象群需要深入開掘;對現實社會生活重大而敏感題材的勇銳拓展,將強大的藝術創新能量綻放在戲劇舞臺上;凡此種種,值得我們做出高度的評價。
2024-09-26
-
一個人的斯芬克斯之謎——趙大河小說創作的流變
《白雪公主》應該是世上最著名的童話?盡管現在看來,它所贊頌的德行和愛情已經像歐洲女性用鐵緊身衣束出的40厘米小腰和中國舊社會女性的10厘米小腳一樣,僅具標本意義。
2024-09-26
-
丁東亞:不可抵達的“己知”
對任何一個寫作者而言,書寫的廣度,無疑都意味著更多的可能性,就詩歌的廣度來說,它是包容萬象的,萬物皆存在于詩歌里。
2024-09-26
-
是道德的懸置,還是“中國式情感”——論邵麗小說的性別敘事
摘 要 邵麗以無差別視角展開性別敘事。
2024-09-25
-
入職鳳凰十年記:從報社記者到圖書編輯
今年是我到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的第十個年頭。
2024-09-25
-
梁平詩歌創作的現實主題:從大地到星空
在四十年詩歌創作歷程中,梁平的創作手法和風格持續性發生變化,但在創作過程中對現實向度的關注從未發生變化。
2024-09-25
-
葉辛《我和祖國70年》:把祖國裝在心里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聆聽著《我和我的祖國》這首經典的老歌,信手攤開著名作家葉辛的《我和祖國70年》,頓時心如潮涌。
2024-09-25
-
《以歡喜之心,慢度日常》:四個維度的生活哲學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2024-09-25
-
《運河三部曲》:古老運河見證“新山鄉巨變”
世界上的運河很多。
2024-09-25
-
《天花亂墜》:人際交往的正確打開方式
薩特在《禁閉》中寫了3個罪惡的鬼魂同時被關到一個封閉的屋子中,這個屋子里沒有鏡子,也沒有任何可以看清自己的物品,所以每個鬼魂想要看清自己,就只能依賴另外兩個鬼魂的描述。
2024-09-25
-
心靈的回響,照見網絡時代的人與情
1994年4月,中國正式全功能接入互聯網,屬于中國人的網絡時代就此開啟。
2024-09-25
-
高手是這樣看書、寫書的
翻開閻晶明的《同懷——魯迅與中國共產黨人》,讀了第一章,我就知道,這是高手!因為他的擷取資料功夫、主題提煉功夫,以及表達能力,都極出色。
2024-09-25
-
《兒女風云錄》:以史為鏡 以人為像 以舞留影
十里洋場煙花地,風云際會上海灘。
2024-09-24
-
一則人類文明與命運的寓言——評梁寶星《巴比倫鐵塔》
科幻小說常以科學為載體,借助小說家超拔卓絕的想象力,對人類生存境況和人類文明的走向進行終極幻想,并以此洞察人性的幽微、人類社會的復雜以及工業文明雙刃性。
2024-09-24
-
《新說山海經》:新神話小說的當代意義
《山海經》不僅是中國神話故事的緣起,而且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2024-09-24
-
論述的“彈性”以及表達的“迂回”
多年前我曾質疑大學教授63歲退休的統一規定,說人文學者訓練時間長、成熟年限晚,應該比理工科教授多工作三五年。
2024-09-24
-
散文本質的探尋與闡釋——再論中國散文研究的新路向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散文的發展日趨繁復,散文研究領域也逐漸充滿了思想觀念的碰撞。
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