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三部曲》:古老運河見證“新山鄉巨變”
世界上的運河很多。許衛國的新著《運河三部曲》寫的是隋唐大運河。它延續千年,縱貫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的8個省市,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設工程,成為中國古代南北交通大動脈,在歷史上發揮過巨大作用。2014年6月22日,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在內的3大部分10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我認為,人類文化遺產,可分為“死了的遺產”和“活著的遺產”。所謂“死了的遺產”,是說它雖然還存在著,但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所謂“活著的遺產”,是說它不僅存在,而且還保留和發揮著原有的功能。隋唐大運河無疑是“活著的遺產”。它雖千歲有余,而如今,遠遠望去,碧波蕩漾,白帆點點,一派生機勃勃的繁忙景象。
在作家筆下,運河之“活”,并非僅僅是“為有源頭活水來”,更是生生不息、永遠活著的“運河之人”“運河之鄉”,正如書中開篇的《運河謠》所唱:“運河的水呀運河的浪,運河是我們再生的爹和娘。血管里流著運河的水,生就了前進的雙腳,不彎的脊梁。運河的水呀運河的浪,運河兩岸是我們可愛的家鄉。你我都是運河的人,就像那絢麗的浪花,迎著風雨開放……”
人類挖開了大運河,大運河回饋于人類。運河兩岸的人民就像隋唐運河一樣,躺在大地的懷抱里,仰望星空,向太陽,向蒼穹。他們始終不忘本來,憧憬未來,腳踏實地,在曲折中前進;他們是風雨中開放的浪花,是你追我趕的潮頭。他們中有官吏政客、軍閥俠客、名流騷客、商賈富豪,還有人民群眾、平民百姓。人民群眾才是大運河真正的兒女,才是歷史真正的主人。
書中,作者把主要筆墨用在平民百姓身上,重點刻畫了3位女性,寫她們春潮澎湃、大起大落的人生,寫她們浪花飛濺、驚濤拍岸的人生,寫她們堅貞不屈、奮力前行的人生……寫人生就是寫精神。唯有精神如千里運河萬古流。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隋唐大運河,它的傳承發展,主要是人的傳承發展、精神的傳承發展。作者抓住了“運河之魂”的主題。有了這個魂,作品就立得起、立得住。當然,除了主題鮮明、立意深刻外,作品的情節曲折跌宕,人物栩栩如生,語言鮮活生動,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也不乏新鮮的時代氣息。
《運河三部曲》中的“三”,即“運河之魂”“運河之春”“運河之根”三部分。我以為《運河三部曲》并不是就此“三部”,而是“多部”,更是“詩與遠方”。
我們向故鄉彎腰,才能挺起脊梁。我們從故鄉出發,才能走向遠方。有大地,我們就能播種希望,有雙手,我們就能建起人間天堂,有汗水,就能匯成幸福的海洋。
(作者系江蘇省文聯主席,江蘇省報告文學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