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可以《建筑倫理學》:城鄉倫理變遷下的文學省思
盛可以的小說集《建筑倫理學》直接把“倫理學”三個字放在標題中,明白無誤地表明了直面倫理議題的立場,就像此前的《道德頌》,命名之下的堅決和譏誚是典型的“盛可以”式的。
2024-09-13
-
他的語言,像鑲嵌在孔雀身上的寶石
在《野禽記》中,可以看到散文家傅菲觀察鳥類的細微和投入度,在閱讀的過程中會跟隨他的筆觸進入茂密的山林,這片山林是寂靜的,是屬于一個人的桃花源或心靈教堂。
2024-09-13
-
從《燕牙湖》看王玉玨文本虛構的旖旎
王玉玨的中篇小說《燕牙湖》,極大地拓寬了我對這位作者小說虛構本領的認知,以及他游刃有余的言說張力。
2024-09-12
-
“這本書安慰過我千瘡百孔的心”——評瓊瑤《梅花英雄夢》
瓊瑤,這個風靡20世紀文壇和影壇的名字,每當瓊瑤劇熱播時,大街小巷無不暢談著劇中的故事,細數著故事里的人。
2024-09-12
-
“小說考古”與“考古小說”——劉醒龍長篇新作《聽漏》閱讀札記
在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有些作家以“勞模”著稱,他們把文學視為莊嚴的勞動,而他們自身也成了莊嚴的勞動者。
2024-09-12
-
時刻至暗:中年女性的懸崖與深谷
這是我第一次讀天野的小說,是發在《青年作家》2024年第8期的一個中篇《阿勒騰》,以前我對她一點也不熟。
2024-09-12
-
匿名、藝術與群體意識——評趙大河《噢,是班克斯來了嗎?》
《小女孩和紅氣球》是英國街頭藝術家班克斯2003年在英國某商店墻上創作的涂鴉作品,原作名叫Girl with Balloon《氣球女孩》,2018年10月在英國倫敦古德曼藝廊舉行的拍賣會上,這幅作品以104.2萬英鎊成交,落槌時,隱藏在畫框底部的碎紙機突然開啟,畫作滑落進碎紙機,眾目睽睽之下,一半的畫作被切割成細長碎條,這是藝術家班克斯的本意。
2024-09-12
-
朱洪濤:河聲入海遙
很久前,看到人民文學出版社“人與歲月叢書”中排第一的是《祖父陸宗達及其師友》,我對陸宗達很陌生,于是果斷下載了。
2024-09-11
-
俞勝《萊卡》:動人的溫情和作家的人文情懷
《萊卡》是作家俞勝的中篇小說合集,其中的一篇叫作《萊卡》,合集以此命名,想來此篇在作者心中是有著不一樣的情感和地位。
2024-09-11
-
曾散《青春中國》:將青春印在雪域高原的山河大地
《青春中國》是一部有力量的報告文學作品,這種力量源于作者真誠的筆觸所呈現出來的真實和柔軟,更源于青春歲月中激昂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擔當。
2024-09-11
-
《豐泰庵》:大明王朝覆滅的別樣思考與敘述
2024年年初,我收到恩師王彬新近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長篇歷史小說《豐泰庵》。
2024-09-11
-
古老至今的花束在運動——評臧棣組詩《玫瑰詩學》
臧棣新組詩《玫瑰詩學》延續了臧棣在《沸騰協會》等詩集中“協會詩”“入門詩”“簡史詩”的構建意愿,但又呈現出令人興奮的詩學想象力:比起“協會”等構思方式,玫瑰自帶香氣的流入到詩人寧靜時刻中,任何主題如何與玫瑰發生擁抱?這是一件讓人手心發汗的事情。
2024-09-11
-
《燕牙湖》:超越規訓的人性詢喚
尹副市長的悄然病逝,“回憶錄自傳”成了未竟之愿,伍芳應戚主席之邀成為去完成它的“槍手”。
2024-09-11
-
從散步的“資格”談起 ——當代文學對城鄉二元社會結構與階層問題的書寫
散步是極為常見的休閑方式,沒有特定目的,隨心所至,隨意而止。
2024-09-11
-
長篇小說《紅色礦區》:譜寫蕩氣回腸的油礦詩史
長篇小說《紅色礦區》以玉門油礦開發初期的艱苦歲月為背景,以真實的歷史人物為依據,運用非虛構寫作方法,全景式再現了我國第一座油礦開發解放、投身抗戰的艱辛歷程。
2024-09-11
-
回到“整體”:《北流》新知
讀過林白小說《北流》,幾乎等同于在南方方言里浸染過了。
2024-09-11
-
探尋心靈和自由的地圖——評三三小說集《晚春》
三三小說集《晚春》(1)的目錄被做成一張地圖,從春色將逝的杭州到日光照影的北京,再到溽暑造極的巴黎以及一片廢墟的以弗所,一群漫游者遷移的足跡構成了流動的故事。
2024-09-11
-
植根家園文化的浪漫詩意書寫
壯族作家馮藝數十年扎根廣西,行走祖國大地甚至世界多地,讓他的散文里洋溢著植根家園文化的浪漫詩意。
2024-09-11
-
從“生生”哲學看多民族文學的生成原理
在近年來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界,“生生”哲學可謂是一個學術熱點,也引發了各個學科的學者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2024-09-11
-
南翔《麻醉師臂上的金雕》:“有人”“有情”的生態書寫
南翔的新作《麻醉師臂上的金雕》是他近些年致力生態題材創作的又一篇佳作。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