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懷:魯迅與中國共產(chǎn)黨人》:同懷之情與歷史之力
閻晶明的《同懷:魯迅與中國共產(chǎn)黨人》以新穎的視角勾勒出一幅獨特的“魯迅像”。
2024-09-05
-
《北京文學》2023年度優(yōu)秀作品評委評語(短篇小說)
【短篇小說】 《俗世奇人新篇》作者:馮驥才 責任編輯:師力斌 侯磊 原載《北京文學》(精彩閱讀)2023年第1期 白燁 作品由娓娓道來一個個小故事,描畫了形形色色的俗世奇人的鮮活形象,也寫出了他們的鮮明個性以及人生中的酸甜苦辣。
2024-09-04
-
《大地無言》:一曲寫給大地的凡人之歌
龍年伊始,譚學亮的散文集《大地無言》就面世了。
2024-09-04
-
《我們的節(jié)氣》:將節(jié)氣之美印刻在少年的精神里
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時鐘”,也是專屬于中國人的浪漫自然觀,它以自然時序提示和服務我們開啟社會實踐,安排日常生活,節(jié)氣文化溫潤和滋養(yǎng)著人們的生活,并在傳承中不斷賦予新的內(nèi)涵。
2024-09-04
-
顏巧霞《家的食單》:在美食回憶中感悟人生百味
散文通常被視為抒情的藝術,但好的散文中不僅有抒情,更在情感抒發(fā)的過程中蘊藏了作者對于歷史時代、社會現(xiàn)實、人生命運、文化背景等問題的思考,或將這種思考融入豐富的情感結構中,達到狀物敘事、情感抒發(fā)與自我沉思的和諧統(tǒng)一。
2024-09-04
-
聚焦中短篇新作,從傳統(tǒng)觀照現(xiàn)代生活
當下許多作家將自己最新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現(xiàn)實描摹演繹在中短篇小說之中,多年后它們會紛紛進入書籍,但第一時間承接這些故事的仍然是文學期刊。
2024-09-03
-
再困頓的河流也有詩意——評朱輝小說《萬川歸》
十月天氣陰沉,時常雨水綿密,間隙不斷漏下已褪去燥熱的光線,心緒明明暗暗,說不清的繁雜與慵懶。
2024-09-03
-
《我奶奶的故事及其他》:在錯位中拾獲遺落的聲響
遼京的《我奶奶的故事及其他》是一個關于回憶與想象的故事。
2024-09-03
-
精微的日常與精微的巨變——評張楚《云落》
熟悉作家張楚的讀者都會了解,他筆下的每個故事都與一座北方縣城有關。
2024-09-03
-
南翔:好作品的三個信息量
以本人這么多年的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作經(jīng)歷,感覺厘定何謂好作品,或有三個簡要的評判標準:一曰豐富的生活信息量,二曰深刻的思想信息量,三曰創(chuàng)新的審美信息量。
2024-09-02
-
人世幻相、生命實在與神性賦格
萬川歸,從字面上理解,是人生如百川到海,總有歸處;從文本來理解,可能指出了萬風和、丁恩川與歸霞所代表的不同人生的殊途而同歸。
2024-09-02
-
厚重的鄉(xiāng)情,真切的倫理
我因頻繁走訪鄉(xiāng)村振興一線,與大海結緣、熟絡。
2024-09-02
-
《像風一樣》:穿越時空的風箏,與追風箏的人
1925年,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了回憶性散文詩《風箏》。
2024-09-02
-
《無雨燒茶》:懷舊濾鏡下的歷史隱痛
有段時間,我很愛看懷舊類的短視頻。
2024-09-02
-
汪雨萌:“她”的故事
家庭、女性、父權等,都是最近幾年的社會議題關鍵詞,在年輕作者的創(chuàng)作中,它們也時常閃現(xiàn)。
2024-09-02
-
胡竹峰《雪地卷子》:那一地雜敘與深情
胡竹峰的《雪地卷子》(《當代》2024年第2期)是我很喜歡的一篇文章,作者行走在東北的大地上,由此思緒萬千。
2024-09-02
-
常小琥《大狗》:縱使人世間多是辜負
評論家李偉長有一本題為《人世間多是辜負》的讀書隨筆集,品讀了文學作品中許多的愛情和愛情里許多的“兩最終沒能變成一”的辜負和遺憾,那些“始于欲望,終于沉默”的愛只有在無盡的記憶和記錄中實現(xiàn)永恒。
2024-09-02
-
田凌云詩歌中的抒情自覺:“撲火者、手術刀”
作為青年詩人,田凌云完成了很多同代人尚未解決的抒情自覺問題。
2024-09-02
-
《將雪推回天山》:從寶石山到天山
詩歌的來源從來都是詩人的身體存放地的反映,這種反映不是物理空間的機械反映,而是經(jīng)由物理空間到達心理再至心性的主體能動的反映。
2024-09-02
-
盛可以《建筑倫理學》:當萬紫遇上伍爾芙
十幾年前盛可以小說集封面上印著的那句“留一個房間給你用”是女性自我言說的力量圖騰,象征著女性在情感和欲望上的自主。
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