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端的藝術,入世的藝術
與對文字的依賴不同,我們對藝術(圖像)的依賴幾乎出自本能。
2023-11-01
-
在音樂創作中展現時代氣韻
我們要虛心汲取前輩們的寶貴經驗,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突破,在音樂創作中展現時代氣韻,努力創作更多彰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優秀作品。
2023-10-30
-
塑造真實感人的“誠信老爹”形象
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個民族自立自強、發展壯大、立于不敗之地的根基。
2023-10-30
-
在生活中尋寶
劇作家陳欣欣 從事編劇工作40余年,我一直在“生活”這個礦藏里跋涉、尋寶,創作的每一部劇本都是生活的饋贈。
2023-10-30
-
《河邊的錯誤》:真相的跡與虛,答案在何處飄?
近日,《河邊的錯誤》獲第七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最佳影片,此前該電影也入圍第76屆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官方單元。
2023-10-28
-
中國戲曲的跨文化實踐
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辦的首屆“青京會”正進入第二階段,筆者觀看了青衣組的一場比賽,其中有《太真外傳》《霸王別姬》等梅派劇目片段。
2023-10-26
-
人工智能,打開藝術新維度
舒勇用AI繪畫程序繪制的作品 開啟AI創作實踐 很難形容人工智能(AI)給我帶來的震撼。
2023-10-26
-
講好青年創業者的故事
以“50后”的身份看這部抒寫“90后”創業經歷的電影,目及“曾經”二字,不免驚異。
2023-10-25
-
宋韻甌風 南戲薪傳
百戲之祖是南戲,南戲故里在溫州。
2023-10-25
-
千窟列鳴沙 崖壁披五霞
【讀書者說】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資深教授楊琪先生的著作《敦煌藝術通識課》,近日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了。
2023-10-24
-
力與美 根與魂
【編書者說】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2023-10-24
-
用百姓視角寫身邊故事
劇作家曾學文 普通百姓一直是我藝術創作的中心人物,無論是獲得“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的歌仔戲《邵江海》《蝴蝶之戀》《僑批》、高甲戲《大稻埕》,還是我新近創作的話劇《你知道我在》《暖心的風》、音樂劇《我愛沙坡尾》、高甲戲《外賣小哥》,都是表現普通百姓的喜怒哀樂。
2023-10-23
-
人生逆旅中的同行者
近日,紀錄片《定風波》在央視紀錄頻道開播,央視頻等網絡平臺同步上線。
2023-10-20
-
“流行+戲腔”讓中國原創音樂更自信
在今年的央視中秋晚會上,首演的原創作品《九州》以“流行+戲腔”的跨界融合手法收獲關注與好評。
2023-10-18
-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滋養當代文藝創作
嘉賓:王一川 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林 瑋 文學博士、浙江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 主持:邵 嶺 記者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體現了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主動和擔當,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在文藝界引起廣泛共鳴。
2023-10-18
-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正在上映的紀錄電影《大洋追魚記》是近年來少見的一部富有現實主義質感的紀錄電影。
2023-10-13
-
一部壯麗的多層面全景式戰爭深描之作
在“志愿軍”題材領域接連出現《長津湖》和《長津湖之水門橋》這兩部“爆款”之作后,再來接拍同一題材影片,所要冒的影像美學風險顯而易見:關鍵就在于是否能夠繼續出新,而假如不能,勢必遭遇挫敗。
2023-10-13
-
信仰的火種
人們常用盜火者普羅米修斯來形容革命者。
2023-10-13
-
開拓科技題材舞劇的創作領域
人工智能(AI)對當下生產生活產生的深遠影響,成為熱點話題。
2023-10-12
-
讓音樂與更多心靈共振
體育和音樂,可以說是在人民群眾中較為普及、廣受歡迎的兩項活動。
202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