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景喜劇只剩“情景”難產“喜劇”
從20世紀90年代初《我愛我家》播出,情景喜劇在中國已走過30年歲月。
2024-06-12
-
重思紀錄片中的“藝術性詩學”
最近拜讀了侯洪先生的《紀錄片的詩學想象:歷史與文本研究》一書。
2024-06-12
-
一撲再撲,漫改劇與其“爆改”不如“慢改”
與播出前宣發轟轟烈烈、招商成績喜人迥異,改編自著名漫畫IP《狐妖小紅娘》,由楊冪、龔俊領銜主演的劇集《狐妖小紅娘·月紅篇》(下文簡稱《月紅篇》),播出后“大撲街”:播出后兩天雖在粉絲的助力下收獲不錯的播放數據,但隨即熱度和播放量一降再降, S+制作只播出S級的效果。
2024-06-07
-
“數字繆斯”究竟能給音樂帶來什么?
“未來的音樂演藝形態,究竟會是什么樣子?我好像有點看到了,又好像有點‘盲人摸象’。
2024-06-06
-
中國動畫電影潛力無限
“六一”國際兒童節如期而至,電影六一檔攜《潛艇總動員:尋龍》等多部動畫電影登場,受到大眾關注。
2024-06-05
-
展現閩南藝術的獨特魅力
福建安溪人杰地靈。
2024-06-03
-
影視譯制:不僅是語言翻譯,更是文化詮釋
影視作為大眾文化傳播交流的載體,具有易于打破地域、時間、國別限制的特征,在文化交流中發揮重要作用。
2024-05-29
-
一部北方少數民族非遺史詩的生命之歌
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凝結著中華民族的獨特智慧和文化精髓,延續著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
2024-05-29
-
《大象之歌》:“大象”頭重腳輕難免倒地
一所精神病院,一個失蹤的醫生,引發了一場如同“貓鼠游戲”般的心理對抗,也揭開了一個男孩復雜的精神世界。
2024-05-28
-
“人因為思想而偉大”
面對浩瀚的宇宙,“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我們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見《帕斯卡爾的思想哲學》)。
2024-05-27
-
青春做伴好還鄉
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舞臺劇如何凝萃原著精華、引發觀眾共鳴,是極具挑戰的工作。
2024-05-27
-
讓民間文藝滋養詩意生活
根植生活土壤、承載家鄉記憶,民間文藝是傳承不輟的生活文脈。
2024-05-26
-
最跳脫以往又最“莫言”的話劇《鱷魚》,如何立足現實主義表達魔幻
莫言獲“諾獎”后的首部作品是劇本《鱷魚》,可見莫言對于“轉行”成為劇作家這件事是認真的。
2024-05-24
-
《微暗之火》:讀詩的人與不讀詩的小鎮
不久前收官的網絡劇《微暗之火》,提供了一種面向懸疑題材類型化開發的全新創作探索方向,也讓觀眾看到一部“非典型”懸疑劇的全新想象空間。
2024-05-24
-
本土化、體系化、情懷化的學理書寫
周建新研究員的新作《群眾文化視閾下中國電視認同研究》,近期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2024-05-24
-
一種迷人的美向你走來
那天在奎屯與一群哈薩克朋友相聚,居然話題是迷你劇集《我的阿勒泰》。
2024-05-22
-
現實關懷,先鋒大戲
莫言的四幕原創話劇新作《鱷魚》日前在江蘇蘇州首演并開啟了全國巡演之旅。
2024-05-20
-
藝術鄉建要警惕的三個問題
早在本世紀初,就有藝術家在農村開展藝術鄉建實踐,像渠巖在山西省和順縣許村發起的“許村計劃”,左靖在安徽省黟縣碧山村發起的“碧山計劃”等。
2024-05-16
-
熱門故事如何驅動大視聽產業的跨媒介敘事
電影《新龍門客棧》同名越劇至今演出已達162場,視頻播放量超過18億次。
2024-05-15
-
表演藝術:應從技到藝 由藝臻道
明代戲曲評論家潘之恒曾在其戲曲研究筆記《鸞嘯小品》中談到戲曲表演的最高境界,他認為應該進于技、道而與神合。
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