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書是高度個人化的事 2024-11-01
- 格 非、毛 尖:要在幽暗之處尋求光 2024-10-31
- 深入生活腠理 塑造鮮活人物 2024-10-30
- 李曉君:追憶一代人心路的逝水年華 2024-10-30
- 女性友誼,是一種“新生事物” 2024-10-29
- 寫作者總是不顧一切,想寫好手頭的這一部 2024-10-28
- 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貴州篇章貢獻文學力量 2024-10-25
- 馬華作家賀淑芳:所有生而為人的感覺,都值得寫 2024-10-25
- 張怡微:《西游記》的價值,還沒全部釋放 2024-10-24
- 獨家 | 對話《我在島嶼讀書》制片人顏小可:這個節目在30年后仍然會被讀者“翻閱” 2024-10-23
- 《司馬相如西南行》:愛情傳奇、文學成就之外的建功立業 2024-10-23
- 中國古代女性的文學生存權和話語權 2024-10-22
- 葉兆言 × 三三:寫作是一種等待 2024-10-21
- “新浪潮”訪談 | 龔萬瑩:在迷霧森林里,捕捉光亮 2024-10-18
- 阮刻銀微:在西貢和上海兩地寫作,我想講述個體的存在與缺席 2024-10-18
- 葉兆言:好的小說讓人帶著笑含淚讀 2024-10-18
- “人是無限開放的存在” 2024-10-17
- 段子期:成為作家更重要且持久的力量來自“自我培養” 2024-10-16
- 致張哲:小說敘事的魅力不僅在于控制,也在于失控 2024-10-15
- 張楚:風格的局限對小說家是個偽命題 2024-10-14
- 小珂:沒什么問題能冒犯我 2024-10-11
- 張莉:韓江的女性文學是什么樣的? 2024-10-11
- 閱讀讓我學會面對孤獨 2024-10-11
- 詩歌來自人對世界的看法與想象 2024-10-10
- 周大新:為什么寫長篇要趁年輕? 2024-10-09
- 文學里的敦煌——對話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 2024-10-08
- 訪談 | 電影《只此青綠》編劇徐珺蕊:在后臺深處,聽花開的聲音 2024-10-08
- 津子圍:扎根大地 東北一定會變成“秀帶” 2024-10-05
- 徐劍:新中國75年歲月中,報告文學扮演了什么角色? 2024-10-04
- 盧山:安靜地寫、認真地寫,寫下去就是一切 2024-09-30
- 畢飛宇:不受外部世界影響的小說家是可疑的 2024-09-30
- 廣奈:寫作時,我希望能誠實說出“我拒絕”“我討厭”“我反對” 2024-09-29
- 徐劍:重大題材的書寫是有坐標的 2024-09-27
- 索南才讓:我把游牧的疆域從牧場轉到文學里 2024-09-26
- 因為“情”,不同時代的人可以異代同心 2024-09-25
- 從魯迅出發,向魯迅回歸 2024-09-24
- “作家要像孫悟空一樣有分身術” 2024-09-23
- 郝建國 劉江濱:批評的姿態 2024-09-20
- 袁凌:過分追求體驗性,文學寫作將變成行業實錄 2024-09-20
- 王選談新書《世間所有的路》:所有的經歷都值得,沒有白走的路 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