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化人以藝通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承擔著成風化人的職責。
2022-03-14
-
兩會上的作家們:民生和寫作,他們都關心
每年的全國兩會上,都有不少作家的身影。
-
加大數字傳播版權保護 助力全民閱讀
回歸經典閱讀在當今非常重要 ■吉狄馬加(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民委委員,著名作家、詩人) 一個社會其文明程度是否高,書籍的平均閱讀量即是可參看的指標。
-
以出版高質量促進文化強國建設
●編者按 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關鍵詞:  文化強國2022-03-14
-
踏上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3月11日,全國兩會落下帷幕。
關鍵詞:  兩會2022-03-14
-
推進中國電影題材與類型多樣化發展
剛剛結束不久的2022年春節檔電影,在8部影片的帶動下,共產出票房超60億,同比下降約23%,全國平均票價上漲約8%,觀影人次共計1.14億,同比減少超4600萬。
2022-03-14
-
李梅:積極探索中小學戲曲藝術素養培育新路徑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并發出通知,明確提出了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持續規范校外培訓(包括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下簡稱“雙減”)。
2022-03-14
-
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設立國家閱讀節,嚴厲打擊非法盜版行為,追究平臺連帶責任
3月4日下午3點,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
2022-03-12
-
打擊線上平臺的盜版書銷售
目前,線上平臺的盜版書銷售行為已經嚴重影響出版社權益、作者權益,而且嚴重傷害了社會的公信力、文化創新能力。
2022-03-11
-
創新機制,讓博物館的經營活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博物館事業,明確指出:“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2022-03-11
-
運用新媒體促進知識普及與文化傳播
近年來,短視頻、直播這兩種新興網絡媒介,分別以體量輕巧、互動性強的特征,風靡各年齡段網民群體。
2022-03-11
-
吳志良:發揮中外文化交流優勢 講好中國故事
在百年不遇的大變局中,世界權力多極化和文化價值多樣化的局面正在形成,不僅經濟和科技發展的競爭與日俱增,價值、文化和制度話語權的爭奪也日趨激烈。
2022-03-11
-
白庚勝:推進文博行業深度數字化 增強文化自覺 堅定文化自信
“十四五”時期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關鍵時期。
2022-03-11
-
常態化防控下更要高度重視口罩管理處置
當前,口罩成了億萬人群生活、出行的“標配”。
2022-03-10
-
保障編劇在海報等影視宣發物料上的署名權
近年來,隨著影視產業的快速發展,影視作品的宣傳發行工作越來越受到重視,海報、片花等影視宣發物料的內容與形式也在不斷創新,然而,近來卻逐漸出現一些影視宣發物料不給編劇署名的行為。
2022-03-10
-
加大短視頻侵權懲治力度創新授權機制
短視頻侵權問題在各種媒體平臺上持續發酵,作為一名影視創作者,我開始深入地關注和研究短視頻侵權問題。
2022-03-10
-
推動建立中國民族音樂數字化信息共享平臺
民族音樂古老多樣,是不同民族獨特的精神符號,一曲一調,流韻千百年。
2022-03-10
-
守正創新 向文藝高峰邁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文藝評論工作,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倡導說真話、講道理,營造開展文藝批評的良好氛圍。
2022-03-10
-
全方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文化是精神高山、歷史長河、智慧大海;文化是百姓之福、民族之根、國家之魂。
2022-03-10
-
以文化凝聚強國力量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20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