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線上平臺的盜版書銷售
目前,線上平臺的盜版書銷售行為已經嚴重影響出版社權益、作者權益,而且嚴重傷害了社會的公信力、文化創新能力。
2019年,21世紀出版社集團收到來自全國30多個省市,400多位讀者的投訴,舉報淘寶、拼多多等線上平臺,以及大量的線下書店在銷售21世紀出版社集團的盜版圖書。21世紀出版社集團專職人員進行全網巡檢,發現集團的《大中華尋寶記》《不一樣的卡梅拉》《兒童百問百答》《我的第一本科學漫畫》等500多種優秀兒童圖書,都遭受了不法分子的猖獗盜版和發行銷售。根據線上線下眾多的盜版銷售店的數量測算,集團一年所遭受的侵權損失,大約達到了3~5億碼洋。
接力出版社2021年設置打盜專員,線上打擊盜版,累計下架盜版圖書鏈接1萬余條。經測算,盜版給接力社帶來的損失,估計影響了正常銷售的20%~30%,盜版圖書違法銷售碼洋超過1億元。
連環畫出版社的市場侵權情況主要為線上平臺盜印、影印本社重點連環畫類產品。
各大平臺盜版泛濫,但打擊盜版的成本很高,從取證到鑒定到訴訟到執行,費時費力不堪其苦,加上平臺又以避風港原則為盜版作掩護,絕大多數出版商及著作權人在受到盜版侵犯時,都選擇了容忍與無視。盜版橫行嚴重影響全民閱讀推廣。如果一個平臺長期販賣盜版產品而不被追責,從結果導向上看就是默許了盜版的合法合規性,就是打擊原創鼓勵盜版。
知識產權遭到肆意侵犯,合法經營遭受極大破壞。優秀作品得不到版權保護,就無法保留和引進,這給出版社的正常經營造成很大的影響。盜版書泛濫導致正版的銷售空間被嚴重擠壓,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狀,不僅影響出版社、作者的正當權益,長此以往受損的將是整個社會的文化創新能力。
面對盜版書,出版社維權之艱難可概括為“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低”。依照我國法律,“非法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只有違法所得達到“三萬元”以上的,才“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而違法所得達不到三萬的,則不構成犯罪,只需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一倍至五倍的罰款即可。而美國在1982年就已將版權侵權活動列入重罪范圍;1998年通過的《數字化千年之際版權法案》規定版權侵權累犯者最高可處100萬美元罰金并處10年刑期。日本正在審議的著作權法修正案載明:如果消費者明知是盜版還去買、去下載,也會面臨高額罰款甚至會坐牢。
在俄羅斯,如果有人在網上進行盜版交易,網站必須要查封,網站的責任人會被罰款,嚴重的被追究刑事責任。而我們的很多網站或平臺濫用避風港原則,平臺利用用戶注冊時的強制默認條款和層出不窮的技術作為擋箭牌,來規避自己的審查義務,并以“不知用戶上傳內容是侵權的”為理由搪塞,或者以將被投訴商品下架或刪除的方式免除自己的侵權責任。更有知名電商平臺堂而皇之鉆法律空子,公然宣稱“盜版書不是假貨”,還以銷售鏈接數量巨大、難以逐一核實為理由辯解。
因此,建議:
一、修改法規,加大對盜版圖書的印制者、銷售者的處罰力度。對購買盜版者加大教育的宣傳力度。減輕當事人舉證負擔,提高法定賠償數額,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強定罪量刑標準,以便對侵權盜版行為產生強大的震懾和警示。
二、希望電商平臺加強技術改進,在銷售鏈接上傳時充分審查,限制顯著低于市場價格的可疑商品;在刪除侵權商品之外,建議平臺直接凍結盜版書銷售商的平臺賬戶資金,并嚴格限制有盜版銷售污點的商鋪上新鏈接。而對于默許、縱容上傳、銷售盜版書的惡質電商平臺,呼吁有關部門完善相關法律,嚴厲懲處。
三、圖書的打擊盜版工作有著取證難度大、起訴周期長等特點,文化執法部門和公安部門需對許多環節提供幫助。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出版總社原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