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由江蘇省作家協會、《鍾山》雜志社共同主辦的《鍾山》創刊四十周年紀念活動在南京舉行。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閻晶明,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魯敏,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陳少軍,江蘇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省新聞出版局局長焦建俊,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作家、評論家、期刊主編等近百人齊聚一堂。[詳細]
與時代同行,守護文學初心四十年來,幾代作家與《鍾山》相濡以沫、攜手前行,建構了作者與刊物之間的良好關系,“不薄名家愛新人”的原則,更使其成為一代代作家成長、發展、進步的深厚沃土。[詳細]
更多>>
創刊40年來,《鍾山》雜志始終緊扣時代脈搏,身處文學第一線上,保持著兼容并包的胸懷和探索創新的熱氣,成為一代又一代文學熱愛者的精神高地。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中國正在向世界展示著自己的夢想和形象。4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分布性和復雜性、變革的規模和深度在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歷史上也可以說是絕無僅有。這對中國文學發展來說是寶貴的資源,也包含著艱巨的認知難度,考驗著文學從業者的信念和智慧。[詳細]
今年,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迎來了四十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四十年來,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卓著成果。與改革開放事業一同起步的《鍾山》雜志,以其廣泛的影響力和巨大的號召力,得到了莫言、王安憶、陳忠實、畢飛宇等當代眾多文學名家的大力支持。對文學新人,《鍾山》又如春風化雨,滋潤著文學花朵,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文學新人,推動他們成長為江蘇文學、中國文學的中堅力量和參天大樹。[詳細]
翻開《鍾山》雜志,可謂名家薈萃、群星璀璨,幾乎每一位活躍于中國當代文壇的重量級作家,都在《鍾山》留下了他們的身影,《鍾山》雜志和同時期創刊的其他刊物一起,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卓著成就和當代文學繁榮發展的光輝歷程。同時,在《鍾山》,我們還可以看到很多文學優青和文學新秀。《鍾山》是高水平的作品展示平臺,是優雅大方、芬芳四溢的文學花園,是當代許多文學名家夢想起航的地方,也是眾多文學愛好者走進文學殿堂的路標。我們為她的足跡而感嘆,為她的成長而欣喜,為她的成就而自豪,更為她的發展而充滿信心。[詳細]
今天是一個好日子,喜慶的日子,非常感謝大家百忙之中給《鍾山》慶生。我在這也要再說一聲《鍾山》生日快樂。聽了大家的發言非常感動,其實我也非常想作為一個《鍾山》的作者來談談和《鍾山》的前世今生,因為也有很多很多故事。我在1990年前后在《鍾山》連續三年發了三個中篇,這是我最好的作品,后來就沒有超過這三篇的,我記得1991年發了一個《楊灣故事》,編輯寫了一大堆好話,其中有四個字叫爐火純青,我很受驚,但是后來發現這三個中篇發完以后,成為了我優質中篇的終結者。[詳細]
40年來,在幾代《鍾山》人的共同努力、探索之下,《鍾山》在引領文學潮流、革新文學觀念、推出優秀作家、培育高品質讀者等方面,為當代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為江蘇文學乃至漢語文學界鑄就了一塊廣受贊譽的文學期刊品牌。作為《鍾山》的一員我備感榮耀,也深受鼓舞。四十不惑,因為懂得所以不惑。我們深知沒有在座諸位以及因為各種原因未能到《鍾山》讀者、朋友們的支持,就沒有《鍾山》今天的成就。[詳細]
1978年的大事件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開始,如果沒有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思想解放運動以及由此運動帶來的巨大社會變革,可能就沒有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文學的盛況,可能也沒有《鍾山》這些雜志的成功,所以我們這些期刊,作為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必須感謝改革開放。《鍾山》一直是中國文學期刊最重要的品牌之一。它勇于探索、勇于擔當的精神,使它始終處在中國新世紀文學的前沿陣地,這是值得我們《十月》學習的。[詳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