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義勤:《鍾山》:新時期文學的風向標
《鍾山》已經(jīng)走過了四十年的輝煌歷程,翻看它四十年的完整目錄, 不能不令人油然而生敬意。《鍾山》雖然只是一本文學雜志,但作為新時 期中國當代文學的一個重要載體和見證,它既是新時期文學思潮的引領者, “傷痕”、“反思”、“先鋒文學”、“新寫實”、“新狀態(tài)”、“第三 世界話語”、“后殖民”、“后現(xiàn)代”等等幾乎所有的文學潮流、潮頭, 都曾在其上浪花四濺,它還是幾代中國當代作家的搖籃和同臺競技的舞臺, 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了很多獨屬于自己這本刊物的作家,幾乎所有重要的作家、作 品都沒有缺席,很多當代作家的成名作、代表作都是首發(fā)其上,獲得茅獎、 魯獎的更是數(shù)量眾多,它的歷史實際上就是我們新時期文學的歷史,我們 能夠從這本雜志看到整個新時期文學的面影和歷程。
文學界關于文學期刊有所謂的“四大名旦”、“四小名旦”之說,每 本刊物都有其個性與品質,但在這些刊物里面《鍾山》當之無愧地屬于包 容性最強、綜合性最高、內容最厚重的一類。
首先,《鍾山》始終堅守的是多元而包容的文學性。它毫無疑問是純 文學的堅守者,但它的純文學又不是窄化的、封閉的概念,不以尖銳、偏 激和刺目的形象出現(xiàn),而是中正平和保持著文學的日常性,既有傳統(tǒng)的、樸素的、樸實的一面,又有先鋒的、探索的、創(chuàng)新的一面,它從來都不呈 現(xiàn)為一種單調、呆板、僵化的面孔,而是有著非常豐富、非常多元的面相。 因此,《鍾山》很有意思,從傳統(tǒng)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到先鋒文學,再到后來 的新生代文學,包括非虛構、詩歌、大散文,所有我們在新時期文學史上 遭遇到的各種文學性在它里面都有一個生長、成長的軌跡和空間。面對不 同的文學性,《鍾山》一律平等,一視同仁,沒有棄兒,也沒有寵兒,文 學的民主得到了令人尊敬的實現(xiàn),這體現(xiàn)了《鍾山》特殊的文學立場,也 代表了《鍾山》一代代編輯人的理念。賈夢瑋接手主編之后,原來的風格 雖有發(fā)展和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鍾山》本身獨有的氣息沒有中斷, 氣質沒有改變,風度依然優(yōu)雅。
其次,《鍾山》是一本真正始終如一地重視文學評論的文學刊物。文 學的繁榮發(fā)展離不開文學批評。新時期文學就是創(chuàng)作與評論、作家與評論 家互動、碰撞、對話的產(chǎn)物。文學刊物刊發(fā)文學評論本來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 國外的文學刊物甚至有時評論的版面還要超過文學作品的版面。但中國的 文學刊物發(fā)表文學評論卻不是很積極,版面更是很有限,有的刊物偶爾發(fā) 一下,有的刊物過去發(fā)過但現(xiàn)在也不發(fā)了,像《鍾山》這樣把刊發(fā)理論評 論文章作為刊物重要理念、重要版塊并形成自身傳統(tǒng)的,在當代文學刊物 中可以說只此一家。從創(chuàng)刊到現(xiàn)在,《鍾山》刊發(fā)的理論評論文章,走出 的評論家,可以說是蔚為壯觀。我的導師曾華鵬、范伯群曾在上面發(fā)過多 篇當代作家評論,葉子銘、潘旭瀾、董健以及當代眾多的優(yōu)秀評論家都是 它的作者。當年,丁帆老師跟徐兆淮兩人合寫了很多評論文章,包括有關“新 寫實”、“新狀態(tài)”的重要批評文字,都是發(fā)在《鍾山》上。夢瑋接手《鍾山》 后推出的“河漢觀星”影響很大,它對作家論寫作的重視和組織可以說功 德無量。從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來說作家論是一個很好的傳統(tǒng),我們老師那一 輩人都是很擅長作家論的。對當代文學研究和評論來說,作家論還是最能 代表研究水平與能力的,也是當代文學評論和研究學理品質的很重要的保證。《鍾山》對作家論傳統(tǒng)的恢復很有氣魄,不限篇幅,很多都是兩三萬 字一篇,寫的、發(fā)的、讀的都很過癮。現(xiàn)在作家出版社也在組織對 50 位當
代作家的作家論寫作,正在推出 50 本作家論叢書,希望與《鍾山》能彼此呼應。
再次,《鍾山》是在文學性和社會性、思想性的結合上極其成功的刊物, 這也是其比較難得的品質。一本大型文學刊物,除了承擔文學的使命,還 有著社會的責任與思想的責任,還應有對社會的觀察、發(fā)現(xiàn)、批判的功能, 這些功能可能很多雜志做不到。這既與刊物的體量有關系,也與編輯的眼光、 勇氣和魄力有關。《鍾山》的成功在于它既有著鮮明的文學史功能,又承 擔了重要的思想史、社會史的功能。特別是近十年王彬彬的專欄,反響很大。 這個專欄對《鍾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對刊物影響力的提升和開拓, 拓展了《鍾山》本身的功能與品位,將刊物的讀者群從文學界延伸到了知 識界和社會學、歷史學界,使得刊物能夠有效地以文學和學術的方式深刻 介入思想史和社會現(xiàn)實。現(xiàn)在“非虛構”很熱,《鍾山》最早開設非虛構 這個欄目并將其發(fā)揚光大,通過文學、知識分子和思想史的融合將“非虛 構”的力量發(fā)揮得很充分。這也體現(xiàn)了賈夢瑋作為主編的魄力,敢想敢做, 這一點是很令人佩服的。
總之,《鍾山》40 年來以其穩(wěn)健持重的步伐形成了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 品質與傳統(tǒng),向讀者交了一份令人炫目的成績單,真誠祝福它有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