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不同視角觀照燦爛多姿的文學景觀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少數民族文學研究者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綱”,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框架下重現歷史上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文學圖景,重新闡釋經典文學作品中蘊含的共同體意識,著力構建理論評論話語體系。
2024-03-21
-
珍重奔你而來的每一個美好瞬間
每次寫創作談,心中總是忐忑不安,不知道該怎么去闡述那些出自我手的文字,就像一個個孩子,秉性都不一樣。
2024-02-19
-
回鄉的路徑,藏匿于細微而致密的文字里
我的記憶里,常常有這樣一個畫面:清晨的炊煙里,大湘西的青綠山水間,一些在山坡上兀自生長的寨子,屋檐重著屋檐,錯落有致地爬滿半個山頭。
2024-02-19
-
以赤誠之心看待世界
2016—2022年,我擔任固原市作協第六屆主席,其間認識和接觸本土作家、吸收作協會員是一項基本工作。
2024-02-19
-
游子的深情與鄉土的溫度
張雪云曾以散文集《藍渡》入選中華文學基金會“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那是她對家鄉的守望,也是她從一條小小的藍溪出發,尋見光陰的渡口。
2024-02-19
-
在碰撞交融中升華童心
《猴子老曹》插圖 滿族作家葉廣芩的新作《猴子老曹》是她“動物與孩子”系列作品的第二部。
2024-02-19
-
法律衛士 忠心為民
讀了黃曉平報告文學《阿佤法官鮑衛忠》,不禁使我陷入了久遠的記憶。
2024-02-19
-
火爆的“村BA” 火熱的生活圖景
《村BA: 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窗口——臺盤村鄉村振興故事》,姚瑤著,貴州民族出版社,2023年12月 2022年夏天,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臺盤村的一場籃球賽,幾萬人現場圍觀,進而引來網絡幾十億的瀏覽量,在線上線下蔓延成一場“現象級”的全民嘉年華,讓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
2024-02-19
-
“向自然索取命運的膽汁”
單永珍是一位長期活躍在詩壇上的西部詩人,他的寫作秉承西部詩歌豐沛的精神源脈,追求心性獨具的詩意發現和創造。
2024-02-19
-
彝族民俗中的鷹文化
在四川涼山彝文文獻《勒俄特依·支格阿龍譜系》中,記述了鷹的兒子——彝族父系氏族首領支格阿龍的身世: 來自尼爾維,四只神龍鷹,又從“署祖博碾”來,蒲莫列衣啊,要去看神鷹,要去玩龍鷹,龍鷹掉下三滴血,落在蒲莫列衣的身上,這血滴得真奇怪,一滴中頭上,發辮穿九層,一滴中腰間,氈衣穿九疊,一滴中下部,裙褶穿九層。
2024-02-19
-
火塘中閃耀著時間的光芒
當代彝族詩歌,包括當代彝族漢語詩歌與彝文詩歌。
2024-02-19
-
有形空間和無形空間——評《王三街》
長篇小說《王三街》是新疆少數民族作家圖爾貢·米吉提以維語完成的作品,由翻譯家玉蘇甫·艾沙翻譯為漢語。
2024-01-12
-
陳亞軍:穿梭在現實與幻境之間
《幻?!?,鮑磊著,作家出版社,2023年11月 蒙古族青年作家鮑磊已在北京生活16年,他創作的目光并未聚焦于草原、牧區與牧民生活,而是游走在北京這塊熱土上。
2024-01-09
-
歷史與現實的紋理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彰顯
2023年,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彰顯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獨特魅力。
2024-01-05
-
充分展現新疆各民族口頭文學之美
新疆各民族具有非常豐富的口頭傳統藝術,《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十二木卡姆)》《格薩(斯)爾》《瑪納斯》《江格爾》、“京劇”“新疆曲子”“哈薩克族阿依特斯”“回族花兒”“維吾爾族民間達斯坦”“哈薩克族民間達斯坦”“柯爾克族民間達斯坦”“蒙古族圖兀勒”“柯爾克孜族約隆歌”“維吾爾族恰克恰克”等都是新疆各民族創造的口頭傳統藝術杰出代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3-12-27
-
在《格斯爾》編纂中展現 “本真性”“審美性”“交融性”
編纂史詩《格斯爾》過程中,如何展現“本真性”“審美性”“交融性”一直是困擾我們的難題。
2023-12-27
-
傳承優秀民間文化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啟動《中國民間文學大系·新疆卷》編纂出版工作伊始,新疆自治區文聯就組建了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和專家委員會。
2023-12-27
-
青海文學創作五年觀察丨長篇小說:奮力書寫文化、歷史與時代畫卷
開欄語 推進創作繁榮、多出精品力作是做好文學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重要基礎。
2023-12-26
-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與少數民族文學批評
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2023-12-07
-
邊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歷史的生動記錄
近年來,吳仕民筆耕不輟,連續為讀者奉獻了《鐵網銅鉤》《御窖重器》等多部長篇小說佳作。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