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中有真味
從煙波浩渺的江南到首都北京,從未名湖畔的北大才女到《人民日報·海外版》的高級編輯,楊鷗伏案于桌前,行走于山河之間,多年來辛勤工作,以一雙慧眼觀察生活、記錄人生、剖析文章,寫下了一篇篇散文隨筆,而今匯集成冊,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向往遠方》正表達了她的心跡。
2023-12-07
-
草原上的贊歌與長調
如果從1921年的蒙古人民革命勝利算起,蒙古國的現代詩歌傳統也已走過百年歷程。
2023-12-07
-
在詩意的高原上,系一條柔軟的經幡
我去過青海,去過西寧,但沒有見過詩人曹有云。
2023-12-07
-
以多元視角聚焦“非遺”事象
遲子建的作品幾乎都是在書寫她熟悉的故鄉,寫大興安嶺北極村,寫黑龍江哈爾濱。
2023-12-02
-
深入挖掘新疆民間文學的當代價值
民間文學是大眾的文學,既是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由大眾創作并傳播于大眾之間并給予大眾精神享受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之一。
2023-10-27
-
翻譯哈薩克族阿肯阿依特斯的感悟和收獲
今年9月26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新疆庫爾勒舉辦的“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北方地區說唱類資料翻譯與文本編輯培訓班”,其間做了“關于翻譯哈薩克族民間口頭文學載體——阿依特斯現狀和意義”的講座。
2023-10-27
-
傳承保存新疆民間文學鮮活記憶
落實好完成好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出版工程各項工作任務,對于保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中華民族團結與各民族文化交流有深遠意義。
2023-10-27
-
文學民族志實踐下的新時代報告文學——以《涼山敘事》為中心
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背景之下,漢族作家對少數民族題材的書寫也逐漸呈現出新質點。
2023-10-24
-
徐劍《西藏媽媽》:深情的土地 善良的人民
西藏是作家徐劍的精神故鄉,《西藏媽媽》是作家徐劍獻給精神故鄉的深情之作。
2023-10-23
-
安寧《草原十年》:繪就萬物相依的畫卷
作家安寧的長篇紀實散文集《草原十年》將目光投至風起云涌的呼倫貝爾,以一個叫做錫尼河西蘇木的小鎮為地理坐標,娓娓道來牧民生活在十年間的變遷歷程。
2023-10-23
-
中華民族共同體視域下的多民族文學交融共生
原標題:中華民族共同體視域下的多民族文學交融共生關系研究 摘要:中國多民族文學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間是交融共生、辯證統一的關系。
2023-10-21
-
《江格爾》:蒙古族的神圣敘事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各民族在悠久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各自創造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史詩。
2023-09-18
-
《瑪納斯》:絲綢之路上的英雄贊歌
“這是祖先留下的故事,我們怎能不把它傳唱;這是先輩留下的遺產,代代相傳直到今天。
2023-09-18
-
《格薩爾》:跨族群文化的千年傳唱
在拉薩的街頭漫行,沿著小昭寺往南走,寺院門口虔誠的朝圣者、拿著單反的背包客、鱗次櫛比的商鋪、以不同聲調吆喝招攬客人的商販……各種畫面和聲音交匯在一起共同構成了傳統與現代、神圣與世俗互相對立而又共融共生的世界。
2023-09-08
-
感悟青稞
主題寫作因其有相對集中的作家群體和穩定的書寫對象,而形成一道獨特的文學景觀;譬如,“自然文學”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書寫,“軍事文學”對練兵備戰和軍人犧牲奉獻精神的聚焦。
2023-08-25
-
怒江邊的幸福畫卷
一樹樹木棉花開得浪漫,把怒江大峽谷瞬間變成了詩和遠方。
2023-06-09
-
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糟糕的路途令人望而生畏,即便是在一線城市的廣州。
2023-06-09
-
踏花歸來馬蹄香
蒙古族作家巴·那順烏日圖最近以《陽光草原的英姿》為書名,由新華出版社出版了自己的6卷本漢文文集。
2023-06-09
-
時間謎團被詩人一次次解開
面對一個詩人的寫作,我們可以有諸多理解和對話的方向。
2023-06-09
-
少數民族網絡文學批評的學術意義
從2002年開始,大量的詩歌、短篇小說和散文逐漸出現在許多民族文化網站上,少數民族網絡文學的文學生態系統已初具雛形:文學素材從愛情、原鄉、生死、宗教到修仙、穿越、戰爭等;文學平臺從文學網站、微信公眾號到微博、博客;文學形態從詩歌、散文到小說;文學作者的民族身份更是眾多。
202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