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繪絢爛民族畫卷
報告文學是深切地觸摸時代脈搏和人類精神世界的文體形式,它以其貼近現實的溫度和扎根大地的深度,成為新時代最為重要而又鮮明的文學表達方式之一。
2024-08-08
-
現實世界的精神探索,或平凡人物的動人故事
本次駿馬獎共有54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中短篇小說集和11部少數民族文字中短篇小說集參評,經過評委會嚴格評審,最終,蒙古族作家阿尤爾扎納的《藍天戈壁》(蒙古文)、彝族作家包倬的《十尋》、壯族作家凡一平的《上嶺戀人》、蒙古族作家娜仁高娃的《馱著魂靈的馬》、土家族作家少一的《月光緊追不舍》5部作品脫穎而出。
2024-08-07
-
中國故事中的“三重辯證關系”
縱覽參評第十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的百余部長篇小說,不難發現其中形成的幾種主流敘事模式:或以個人奮斗、家族傳承、地域發展為縮影,以線性之軸推演“成長史”,展示歷史的滄桑變幻;或深描特定時空的民族文化,細剖多種文化的交織互動,在特殊性與普遍性的交互中展開自己的故事;或立足于當代視野,勾勒嶄新時代境遇下文化轉型與交融的進程。
2024-08-07
-
非遺傳承與歷史記憶的生動敘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非遺”文化是一個民族歷史記憶的當代再現。
2024-06-05
-
傳統與現代相雜糅的復合詠嘆調
青年作家張新祥的小說集《遇見》由7個中篇小說組成,從敏銳的個人生活體驗出發,以深沉的思考與有質感的語言描寫西南邊陲的歷史與現實生活,記錄時代的發展變遷,反映平凡小人物的喜怒哀樂。
2024-05-15
-
在塔頂的銅鈴聲中找回自我
我生長在充滿神性的祖國西南大地上,中短篇小說集《遇見》的創作靈感由此迸發。
2024-05-15
-
我的夢始終與文學有關
15歲時,我踏入了醫科大學的大門。
2024-05-15
-
用文字奔跑,用情感飛翔
最早認識維吾爾族女作家瑞朵·海瑞拉時,她還不到30歲。
2024-05-15
-
行走中的豐富感悟
《醒夢天涯》是哈斯烏拉先生退離工作職位若干年之后的著作。
2024-05-15
-
美好的心聲如天籟
言為心聲。
2024-05-15
-
真誠的審視與嚴苛的省思
散文是什么?散文是自我心性的流露、自我狀態的呈現。
2024-05-15
-
不變的家國情懷
藏族作家阿郎的長篇小說《阿依姆姆》,以三代人的生活為線索,生動書寫了青藏高原、川西北地區藏族人民近百年生活、生產以及精神面貌的巨變。
2024-05-15
-
時代巨變中的女性成長
文學創作是一種漫長而又艱苦的工作,每個人對待它的態度不同,就有不同的結果。
2024-05-15
-
根植于日常世俗的神性寫作
瑤族作家光盤的長篇小說新作《煙雨漫漓江》是一部關于漓江的小說。
2024-05-15
-
以多重主題變奏講述新疆故事
閱讀新疆作家圖爾貢·米吉提的長篇小說《王三街》,是一個使人興味盎然而又不時陷入沉思的過程。
2024-05-15
-
秋天里生長出的詩句
張偉鋒是我們佤族優秀的詩人。
2024-05-15
-
超越地方性,展現廣西獨特魅力
廣西區域位置雖偏在西南一隅,但在當代文學界的地位卻至少在“一環半左右”。
2024-05-15
-
“母語”與“微光”,凝聚成星辰大海
“母語里的植物”這一句出自廣西壯族詩人石才夫的同題詩,“夢想的微光”則來自黃芳的《鏡子》。
2024-05-15
-
“幻海”中的修心之行
青年作家鮑磊的長篇小說《幻海》是一部反映當下城市生活經驗的作品。
2024-04-16
-
“少數”之歷史與總體的觀照
一 從文學發展史看,好的小說往往能夠形成一種文化的界碑,確認歷史深處與現實境況的精神坐標;而充滿異質性的小說則指向的是那個獨特的“界標”,那通常喻示著富于辨識度的美學調性和意義靶向。
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