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游牧的見證:切斯瓦夫·米沃什與“純詩”的對話
德國羅曼語文學家胡戈·弗里德里希(Hugo Friedrich)在他1956年出版的詩學專著《現代詩歌的結構》中,將波德萊爾以降至20世紀中葉的歐洲現代詩歌,視作一個共時整體。
2023-12-27
-
“命運如雪的詩人”羅伯特·瓦爾澤:成為渺小,保持渺小
1956年12月25日,農場少年們發現了一位無聲躺臥在雪地里的男人,雪花靜落在他黑色的外套和帽子上,已經攢起薄薄一層。
2023-12-26
-
法國作家帕斯卡·基尼亞爾的中國情結
帕斯卡·基尼亞爾是法國當代文學家、音樂家、語言學家、哲學家和思想家。
2023-12-21
-
一個不是小說家的小說作家
在中國讀卡爾維諾 伊塔洛·卡爾維諾可謂中國讀者再熟悉不過的意大利當代作家。
2023-12-19
-
李翊云:寫作,你永遠也找不到合適的詞
編者按:《我該走了嗎》是美國華裔女作家李翊云在國內出版的第一部小說,該書中文版日前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2023-12-13
-
一顆中國心,最愛是唐詩
三次來成都,三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2023-12-06
-
大江健三郎:在陰影處覺醒
大江健三郎 日本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于2023年3月3日在東京去世,享年88歲。
2023-12-04
-
C.S.劉易斯逝世60周年|西方奇幻文學經典元素考據溯源
2013年11月22日,英國作家C.S.劉易斯(Clive Staples Lewis,1898年11月29日-1963年11月22日)逝世50周年時,紀念儀式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詩人角舉行,一塊紀念碑被安放在喬叟、狄更斯等人之旁,劉易斯的繼子道格拉斯·格雷沙姆在儀式上莊重地朗誦了《納尼亞傳奇》的最后一冊《最后一戰》的一部分。
2023-11-24
-
畢飛宇憶拜厄特:和她在南京曾有一面之緣
當地時間11月16日,英國作家、文學評論家A.S.拜厄特(A.S. Byatt)于倫敦家中去世,享年87歲。
2023-11-21
-
薩義德逝世二十年|音樂與文學的對位法
在《批判模式》一書開篇的《哲學復何為》中,特奧多爾·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思考著哲學在現代學術體系中所面臨的困境。
2023-11-16
-
她全部的存在是一首黑暗的詩
伊朗現代女詩人福露格·法羅赫扎德(Furūgh Farrukhzād,1934-1967。
2023-11-15
-
王鷗行:我盡量遠離“文學文化”,堅守平凡生活
越南裔美國詩人、作家王鷗行(Ocean Vuong)2019年出版的自傳體小說《大地上轉瞬即逝的絢爛》(On Earth We’re Briefly Gorgeous)的簡體中文版于2023年夏天上市。
2023-11-14
-
米亞·科托:只有時間能為歷史夾縫中的普通人兌現承諾
說起米亞·科托,總繞不過去他的獨特身份與經歷。
2023-11-13
-
當加繆在談論荒誕時,他也在談論美
加繆在伽利瑪出版社的陽臺上 1957年,加繆在去往斯德哥爾摩之前,租賃了參加諾貝爾文學獎授獎儀式和各種活動所需要的禮服,盛裝出席的他被認為酷似好萊塢巨星亨弗萊·鮑嘉。
2023-11-10
-
加繆誕辰110周年|從荒誕中找尋意義
荒誕既是一種人生境況,也是一份在世體驗。
關鍵詞:  加繆2023-11-08
-
約恩·福瑟:從我的深處,黑暗在閃亮
生于海于格松,長于卑爾根郊外。
2023-11-03
-
約恩·福瑟:從我的深處,黑暗在閃亮
約恩·福瑟獲2023諾貝爾文學獎 生于海于格松,長于卑爾根郊外。
2023-11-03
-
米亞·科托:只有時間能為歷史夾縫中的普通人兌現承諾
說起米亞·科托,總繞不過去他的獨特身份與經歷。
2023-11-01
-
弗朗茨·法農:療愈殖民文化創傷
傳記電影《黑皮膚,白面具》海報 資料圖片 法農全集封面 資料圖片 問世于1933年的龔古爾獎“桂冠小說”《人的境遇》塑造了一個青年革命者的形象。
2023-10-26
-
約恩·福瑟:來自北方的孤獨先生
某天,約恩獨自從黑暗中醒來,有千言萬語要表達,但沒想清楚表達的方式,究竟去畫畫還是當個音樂家? 他剛滿十二歲,住在北方的海峽邊上,有山,有海,有無比漫長的冬夜。
關鍵詞:  約恩·福瑟202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