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孩子們的心靈成長打開一扇幻想的窗戶
近年來,隨著中國科幻文學的發展、科幻與影視等大眾傳媒的融合,本土科幻文藝日漸繁榮,少兒科幻也隨之獲得長足進步。
關鍵詞:  少兒科幻2021-05-13
-
下一部《三體》在哪?業內呼喚本土科幻“后浪”力量
隨著中國國力增強,在對遼闊時空宇宙的想象中,不少本土作家生動代入了中國經驗,不再局限于對國外科幻名篇的粗糙模仿或移植。
-
弗朗西斯科·沃爾索:意大利科幻略談
弗朗西斯科·沃爾索:1973年出生于意大利博洛尼亞,已發表作品e-doll獲烏拉尼亞獎、Livido獲意大利獎、Bloodbusters獲烏拉尼亞獎。
-
刻在月球上的中國聲音
在2021年的北京圖書訂貨會上,吳季老師的《月球峰會》舉辦了新書讀者分享會。
2021-05-10
-
詹姆斯·岡恩:把科幻當科幻讀
詹姆斯·E·岡恩(James E. Gunn),美國著名科幻作家、研究者和評論家,科幻黃金時代的見證者。
關鍵詞:  詹姆斯·岡恩2021-05-10
-
科幻文學要不要為兒童細分
兒童科幻曾經是國內科幻的源頭,涌現出很多經典名著。
關鍵詞:  兒童科幻2021-05-08
-
為什么說科幻文學具有使命感
21世紀,由于我國具有了較為成熟的出版業和新銳的作家群體,促成了我國科幻文學的快速發展。
-
科幻文學中的歷史主義、現實主義與未來主義
在時間定位上,科幻文學的重要特色是以科技為參照系融通歷史、現實與未來。
-
科幻小說“入眼難入心”,語言是關鍵
2020年末,江西一所圖書館的兩個機器人為爭搶粉絲而吵架的視頻被送上熱搜。
關鍵詞:  科幻小說2021-04-28
-
鄭文光:談談科學幻想小說
編者按 《談談科學幻想小說》發表于1956年第3期《讀書月報》雜志,是新中國成立之初本土科幻作家探索科幻文類的重要理論成果。
-
解鎖未來:當代中國科幻小說中的“希望”設定
內容提要 未來構成了中國科幻展開書寫的前提。
-
《克拉拉與太陽》:世界千變萬化,愛能抵擋苦難
“你相信有‘人心’這回事嗎?我不僅僅是指那個器官,當然嘍。
-
對機器人的恐懼與愛:從瑪麗·雪萊到石黑一雄
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的瑪麗·雪萊在那部哥特恐怖小說《弗蘭肯斯坦》里塑造了兩個角色:狂熱的生物學家弗蘭肯斯坦和他的造物——一個比“活轉人世的木乃伊”還要丑陋可怕的怪物。
-
王瑤:從“小太陽”到“中國太陽”
王瑤,筆名夏笳,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西安交通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副教授。
-
徐雁龍:科學普及?不,應是科學傳播
2020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已經達到10.56%,在“十四五”新的目標牽引下,提升公民科學素質也要步入新發展階段。
-
王瑤:鐵籠、破壁與希望的維度
王瑤,筆名夏笳,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西安交通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副教授。
-
陳舒劼:“黑暗森林”還是“自由人聯合體”
摘 要 科技之于人類共同體的影響既是當前的重要現實,也是中國當代科幻想象的重要主題。
-
王瑤:當代中國科幻與“民族化”議題
原標題:王瑤:火星上沒有琉璃瓦嗎?——當代中國科幻與“民族化”議題 王瑤,筆名夏笳,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西安交通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副教授。
-
《觸摸星辰》:科幻or玄幻?
在這疫情又開始抬頭的一月,我看完了《觸摸星辰》。
-
劉慈欣:請把對待星空的善意,轉向地球上的人類同胞
本文系科幻作家劉慈欣為《三體》英文版撰寫的后記,作者說: 面對宇宙,人類顯示出幼稚和善意,它們揭示了一種奇特的矛盾:在地球上,人類可以踏足另一塊大陸,可以不假思索地通過戰爭和疾病毀滅同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