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湜玨珊:科學腹中的真與幻
科幻文學與科幻電影塑造了諸多經典女機器人形象,如《大都會》(Metropolis)中的人形機器人瑪麗亞,《銀翼殺手》(Blade Runner)中的仿生女機器人瑞秋,1995年版《攻殼機動隊》 中的少佐草薙素子等。
-
張睿穎:賽博時代的“懷鄉癥”
美裔加拿大作家威廉·吉布森是“賽博朋克(cyberpunk)”類科幻小說的先驅①。
-
科學式幻覺與人類獨白
萊姆是一個科幻小說的逆化者與內部倒戈者。
-
《無名者之國》:開放視野下的青年想象
中國科幻小說的起源可溯至晚清,但直到2010年以后才真正吸引文化界的廣泛關注。
-
中國科幻:站在微妙時間點,醞釀新生長
對于中國科幻文學來說,2021年是一個微妙的時間點。
關鍵詞:  科幻文學2022-01-24
-
董晶:元宇宙之我見——人類文明的希望之光還是潘多拉魔盒?
去年下半年開始,一個叫“元宇宙”的名詞打蒙了全世界的人,更打蒙了我這個多年秘密研究策劃大型虛擬現實游戲型社區項目的從業者。
關鍵詞:  元宇宙2022-01-20
-
元宇宙:未來已來?
主持人:超俠 科幻小說《雪崩》封面 2021年,隨著馬克?扎克伯格將公司名字從Facebook改為Meta(取自英文單詞Metaverse,目前被廣泛接受的譯法是元宇宙),元宇宙的概念風靡了世界,影響最深刻的領域是互聯網企業。
-
寶樹:科幻中的“更高、更快、更強”
《光榮與夢想:中國競技科幻作品精選集》 主編:寶樹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21年9月 一 這本書的淵源,可以追溯到2012年的某一天,編者在布魯塞爾的一家舊書店里,邂逅了一套殘缺不全的《阿西莫夫神奇科幻世界叢書》(Isaac Asimov’s Wonderful Worlds of Science Fiction)。
-
科幻研究和重寫文學史
進入新世紀以來,科幻小說異軍突起,這是當代中國文壇最為引人矚目的現象。
-
高智能科技囚籠的“最優解”
從對技術的態度是樂觀還是悲觀這一角度,可將科幻小說大體分為技術樂觀主義和技術悲觀主義兩大類。
-
一個孤獨遐思者的漫步
閱讀《中國科幻文學沉思錄》(下稱《沉思錄》)這部文集,特別是吳巖對自己學術生涯的回顧,我經常想起將近20年前初次聆聽吳老師教誨的時光。
關鍵詞:  《中國科幻文學沉思錄》吳巖2021-12-29
-
外賣騎手、黑客帝國與選擇恐懼癥
網絡上流傳著一則騎手與系統斗智斗勇的故事。
-
控制與選擇:簡評蕭星寒的創作
蕭星寒是從一名普通的科幻讀者成長起來的作家,本職工作是老師,寫作并非專職。
-
建構中國科幻文學的女性話語空間
長期以來,人們談起科幻文學,潛意識里都會將其視為男性作家的專屬,這并非完全是刻板印象,也是存在于當下科幻文學發展中的客觀事實。
-
人工智能科幻敘事的三種時間想象
原標題:人工智能科幻敘事的三種時間想象與當代社會焦慮 1 未來時間要素: 人工智能科幻敘事的“當代基因” 談及人工智能與未來社會的話題,必然涉及時間問題。
-
新科幻 出東方
經歷過2015年、2016年中國科幻影響力的快速擴張后,近五年中國科幻文學延續蓬勃發展的態勢,創作數量和題材都不斷增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學創作的成績逐漸擴散至文學研究和科幻產業領域,科幻成為當代文學研究界的新熱點,2019年初又涌現出《流浪地球》這樣“現象級”的國產科幻電影,讓人們對中國科幻的未來充滿期待。
-
浮夸卻平庸的美劇《基地》是欺世盜名的快消品
第一批移民基地的人們意識到他們追隨且信仰的哈里·謝頓是個智多而近妖的老狐貍,為了反抗被控制的命運,塞佛·哈定孤身駕船往星辰大海中尋找解決之道。
-
宋剛:日本社會與華人科幻文學
一.信息時代與孤獨 郝景芳在《孤獨深處》序言中寫道:“《孤獨深處》的書名,源于我對科幻小說的感覺。
-
《少年原野科幻探險系列》:鄰家少年與神奇叔叔的真實科幻冒險
《少年原野科幻探險系列》封面 每一個少年,在平凡的生活中,都會有一個在天馬行空的科幻世界中,破解神秘謎題,解決奇異案件的探險之夢,而帶著我們一起去經歷重重懸疑與冒險的,是一個比爸爸更像朋友,比哥哥更加成熟,比同學更加智慧,幾乎無所不能,卻又需要我們在關鍵時刻幫他一把的神奇叔叔。
關鍵詞:  《少年原野科幻探險系列》少兒科幻2021-11-30
-
讓科幻小說幫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個花花公子瘋狂追趕一顆彗星,沒想到乘坐的宇宙飛船發生意外,他被彈射出艙,在土星環里漫無目的地飄蕩,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養殖魚類,幾近生存極限……近日,科幻作家謝云寧的《穿越土星環》摘得第32屆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長篇小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