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曲與人生的交疊與選擇
在流行歌曲和電影電視鋪天蓋地的時代,屬于古典藝術的中國戲曲無疑成為了冷門。
2021-11-22
-
孫惠芬《多年蟻后》:將成人的哲思寫進兒童文學里
聽說孫惠芬寫了一本童話作品,我有點吃驚。
2021-11-22
-
在新舊童謠間找到流傳嫁接點
新童謠流傳不廣,是當代兒童文學作家的困惑之一。
2021-11-19
-
兼顧藝術性與思想性
《中華少年行》是兒童文學作家張軍面向廣大少年兒童創作完成的少兒科幻系列小說。
2021-11-18
-
敘寫新時代中國兒童故事
與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一樣,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從1980年開始,為一代代少年兒童讀者遴選出諸多精品佳作。
2021-11-18
-
擁抱自己內心的老虎
2021年1月25日上午8時,美國圖書館協會宣布將2021年紐伯瑞圖書金獎授予美籍韓裔作家泰·凱勒的《當你困住老虎時》。
2021-11-17
-
一部獻給青少年的成長必讀書
“暮光之城”系列小說的簡體中文版在2008年由接力出版社出版以來,引起全球書迷轟動,經歷了成功的影視化改編以后,電影和圖書的聯動進一步擴大了原有IP的影響力。
2021-11-17
-
“惡之花”療愈童年的悲傷底色
近年來,韓青辰的兒童文學創作題材新穎、涉獵廣泛,以女性作家特有的柔情細膩將筆觸伸向少男少女的成長、濕潤厚實的鄉土以及殘酷冷峻的社會陰暗面,進一步拓寬了兒童文學社會表現的廣度和深度。
2021-11-17
-
創作談 | 冷林蔚:愛自然的孩子不會變壞
大概在四五年之前,我開始在一本少兒科普雜志上開設一個關于動物的專欄,每篇文章1000字左右,專門介紹那些乍一看長得很相似、但是仔細觀察又確有明顯區別的動物們。
2021-11-15
-
慈琪的童話哲學
“童話”是從精神上保留人類童年形態最完整的文本。
2021-11-15
-
一個詩人的寫作與記憶
安武林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老師和兄長。
2021-11-15
-
尋常故事里的人間溫暖
自吳洲星大學畢業出版第一本長篇小說到現在,11年時間出版了三十余種作品,其中差不多一半是長篇,這樣的數量十分了得。
2021-11-15
-
其實你是一棵樹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關注青少年成長。
2021-11-11
-
生生不息與萬物有靈
讀罷《樹孩》,合上書,眼前隱約閃現出一個黃楊木雕的“樹孩”。
2021-11-11
-
《當怪物來敲門》:幻想故事如何抵達人性的幽微之處
故事的開始,是一場注定的別離。
2021-11-10
-
抒寫“典型”的人生:讀束沛德《我這九十年》隨想
《我這九十年——文學戰線“普通一兵”自述》,束沛德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8月第一版,79.00元 束沛德 承蒙束沛德同志把新出版的《我這九十年——文學戰線“普通一兵”自述》一書惠贈給我。
2021-11-10
-
中國兒童文學中的改編現象
改編是各國兒童文學在初創期的一種常用寫作策略,也是兒童文學在不同的時代語境下葆有創作活力的重要途徑。
-
心靈花開 童心歡唱
新時代中國文學有著新的使命。
2021-11-09
-
《陳土豆的紅燈籠》:關于兒童文學的“當下性”與“現實感”
一部有當下性和現實感的小說,寫出了鄉村中國變與不變的辯證法。
-
訪談 | 當公主不再等待王子,或許才是美好童話的開始
你有沒有想過,在經典童話《小紅帽》里,大灰狼有可能是一個彬彬有禮的年輕狼王子,而獵人則是一個女土匪?在《白雪公主》里,后媽有可能心腸并不歹毒,而公主最大的理想并不是等待白馬王子?《丑小鴨》的故事核心在于教會小朋友在面對校園霸凌時,要勇于挺身而出,大膽維護自己和同學的權益?這一切看似顛覆傳統,實則挑戰了我們固有的性別偏見和思維模式,而大膽地改編童話的人,是一位在北京一所高校長期從事教學與研究的性與性別研究專家,目前中國本土的性教育理論“賦權型性教育”的提出者——方剛。
202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