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明:我文學上的第一位恩師
初識草明老師,已經是半個世紀以前的事了。
2023-12-18
-
草明年表
1913年6月15日,出生于廣東順德桂洲鄉,原名吳絢文。
2023-12-18
-
“責任內逍遙”——《慰勞信集》與卞之琳的情感變奏
1938年8月,詩人卞之琳同何其芳、沙汀等友人一同前往延安。
2023-12-13
-
關漢卿:風流才子的關懷
在歷史上,有一類看似玩世不恭、風流不羈的文人,其實未必生來就是所謂的“紈绔子弟”,而是囿于現實環境而不得不轉變心態,從內心深處到外在表現,都與傳統儒家知識分子的模樣漸行漸遠。
2023-12-04
-
龔自珍:風雷的召喚
這是一個空前窒息而沉悶的時代。
2023-12-01
-
“傳統”的發明——“整理國故”運動與王國維“文學革命的先驅者”形象建構
引言 估定歷史人物在歷史進程中的價值與作用,既以其功業、道德、文章為基礎,也與一個階段的時代風氣、思想潮流、問題意識和接受水平密切相關。
2023-11-27
-
含淚微笑的高曉聲
作為鄉土文學創作的杰出代表,高曉聲(1928—1999)因塑造了陳奐生這一繼阿Q之后的典型農民形象而獲得文學界的普遍贊譽,并因此被貼上了“農民作家”的標簽,有不少人見了他甚至脫口而出把他喊作“陳奐生”。
2023-11-24
-
楊義:心懷“國之大者”的文學史家
楊義老師去世已經幾個月了,這段時間我協助師母處理他的手稿、圖書的捐贈事宜,60多部個人著作,成箱的手稿、筆記、卡片,還有幾部正在編輯出版流程中的書籍,研究范圍從文學史到敘事理論,從圖志學到文化詩學,從文學地理學到先秦諸子學……很難想象這是一位學者能夠獨自完成的工作。
2023-11-20
-
杜甫“詩史”繪就的文化地圖
唐人孟棨《本事詩》中說,杜甫“逢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于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時號為‘詩史’”。
2023-11-17
-
范成大:萬里孤臣致命秋
宋代有多少詩人到過遼南京、金中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地面?細說起來真不少,有些還是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大詩人。
2023-11-15
-
旅居夔州的杜甫
安史之亂后,盛世大唐進入了凋零狀態,那些璀璨了大唐的詩人們也各自踏上他們的成長之旅。
2023-11-10
-
青年魯迅·文學理論·文學批評——《摩羅詩力說》材源考論
青年魯迅留學時代閱讀的日文書刊為其文藝活動提供了持久而鮮活的思想資源。
2023-11-02
-
韓愈:袁州長歌
在宜春的幾日,我追尋著韓愈在袁州的足跡。
2023-10-27
-
戲劇汪曾祺
對于“戲劇汪曾祺”的關注和考察,不僅對于作家整體性的研究和其文學史地位的校正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于戲劇在當代復雜多變的文學環境之中,如何生發、變格以及由來已久的“文學性”與“劇場性”的雅花之爭等戲劇現代化問題的探討和研究,都具有重要價值。
2023-10-27
-
梁啟超:女學為第一義
談論近代中國的女子教育思想,梁啟超是不可繞過的一人。
2023-10-26
-
經典作家??纸餅?/a>
【林斤瀾年表】 1923年6月1日,出生于浙江溫州百里坊,原名林慶瀾。
2023-10-23
-
一花一世界 一沙一宇
《溪鰻》與《車鉆》手稿(部分) 1984年第10期的《人民文學》雜志,同時發表了林斤瀾的兩部短篇小說《溪鰻》和《車鉆》,這是他“矮凳橋風情系列”小說中的兩篇。
2023-10-23
-
寧肯:最好的紀念,就是走進林斤瀾的世界
我跟林老接觸得非常少,大概就見過兩次面,但緣分還是很深的,其中之一可能就是閱讀林老的作品,特別心儀。
2023-10-23
-
興安:是浪漫主義者,也是理想主義者
2019年,我參加林斤瀾先生逝世10周年的紀念會,一晃過去四年,又到了他的百年誕辰。
2023-10-23
-
解璽璋:寫小說應該對社會生活 有一種敏感
林斤瀾先生的生日很有意思,他曾專門寫過一篇文章談這個事情。
202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