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龔自珍:風雷的召喚
    來源:澎湃新聞 | 楊天石  2023年12月01日07:19

    這是一個空前窒息而沉悶的時代。封建制度已經在霉爛、崩潰,現實中充滿了丑惡、卑鄙、庸俗和無恥。統治階級貪婪地集中財富和土地,愈益驕橫專制,也愈益荒淫墮落。統治機構普遍腐化,貪污成風。官僚們因循茍且,阿諛逢迎,日日夜夜做著加官晉爵的黃粱夢。知識分子或則一頭鉆進故紙堆,在駁雜細瑣的考據中消磨著生命;或則孜孜于聲律、帖括,企圖沿著科舉的階梯“青云直上”。人民愈益窮困,更多的自由被剝奪。而在這時候,世界資本主義卻早已對這個古老的“天朝”虎視眈眈,鴉片販子們放肆地進行著可恥的貿易。在廣大的土地上,農民由于不堪沉重的剝削和壓迫,反抗的火苗早已燒成了燎原大火。

    正是在這樣一個時代,有一個人,挺身出來,用他的詩篇,對著烏云密集的天空,對著死寂的大地,召喚著疾風震雷,呼喊著人們去變革現實。這個人,就是鴉片戰爭前夕的詩人龔自珍。

    一、抨擊專制,憧憬新時代、新人材

    龔自珍的詩是一個先進思想家的詩。

    19世紀上半葉,在北京,已經團聚了一些開始從統治階級內部向外分化的知識分子。他們能夠睜眼看現實,清醒地認識到封建社會腐朽和衰敗的內幕,力圖挽救它的危機,反對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侵入。他們指天畫地,抨擊時政,縱橫論天下事,提倡經世致用之學。如當時人所說是“慷慨激厲,其志業才氣,欲凌轢一時”。“文章議論,掉鞅京洛,宰執亦畏其鋒”。他們又經常唱酬交往,在詩文方面,也在醞釀著一種新的變革。在他們的詩論、文論中,愈來愈多地出現了對封建文學的批判思想,“欲相與大聲疾呼,振起聾聵”,挽救日益“榛莽”的詩道。他們要求詩歌反映現實,提倡“思乾坤之變,知古今之宜,觀萬物之理……其心未嘗一日忘天下”的“志士之詩”,反對“供人之玩好”,“蕩人心之心魄”的封建末流文學。龔自珍,是這群知識分子中的佼佼者。“但開風氣不為師”,在文學上他也是用實踐開辟了一條發展路線的人。

    通常,龔自珍都被認為是一個浪漫主義詩人,實際上在許多場合,龔自珍都是以一個現實主義者的面目出現的。他既繼承中國詩歌古典批判現實主義的戰斗傳統,又開啟了近代的新的浪漫主義詩風。他是站在歷史的轉折點上,既鞭撻著現實,又眺望著未來。龔自珍的現實主義,雖然還缺乏足夠的深度,但它們不是枝枝節節、鼠目寸光的。在他的前前后后,有過許多詩人對封建社會做過批判,但大都只是撮取某些不合理的現象,反映人民某些血淚生活的事實。龔自珍的現實主義和他們不同,作家的筆不慣于精細地狀物寫事,而長于為大時代作畫。他的詩,提出了時代的許多重大問題,真實地反映了一個時代的面貌,抓得大、罵得狠、概括得高。他的浪漫主義,也同樣淵源于中國古典詩歌,雖然仍帶有朦朧和荒誕的特點,不切實際,不能真正解決社會問題的,但一些地方已經表明,作家在一定程度上窺見了歷史前進的腳步,他的幻想和希望部分地反映了歷史發展的要求。

    龔自珍的功績首先在于改變了乾嘉以來詩人們噤若寒蟬的狀況,使詩再度和進步的政治結合起來。詩人的目光是投向廣闊的社會現實領域的。詩,在龔自珍手里,是社會批判的工具,具有極強的戰斗性。詩人是敢說敢罵,敢于大膽地揭發、暴露的。當時人說他的詩“傷時之語、罵坐之言,涉目皆是”,這些詩,今天雖不盡可得見,但從保存在龔集中的“鱗爪之余”看來,仍然可以想見當年作家鋒芒畢露、劍拔弩張的氣概。

    龔詩的批判鋒芒首先指向了清王朝的專制統治,指向了它所實行的高壓政策和思想禁錮。

    東華環顧愧群賢,悔著新書近十年。木有文章曾是病,蟲多言語不能天。略耽掌故非匡濟,敢侈心期在簡編。守默守雌容努力,毋勞上相損宵眠。

    ——《釋言四首之一》

    清王朝統治的嚴酷歷史上少有。一夫為剛,萬夫為柔,人民說不得話、關心不得政治。這個時代的學術空氣是愈遠離現實愈好,只有沉默者才是安全者。詩人是勤于著述的,雖然其內容不過是考據一類,并無議論時政的嫌疑,但卻已經受到統治者的猜忌,使得“上相”一宿一宿地睡不著覺了。詩中有激烈的抗議,有尖刻的嘲諷,“蟲多言語不能天”,實際上抨擊的是清王朝大興文字之獄的血腥現實。

    春夜傷心坐畫屏,不如放眼入青冥。一山突起丘陵妒,萬籟無言帝座靈。塞上似騰奇女氣,江東久隕少微星。平生不蓄湘累問,喚出嫦娥詩與聽。

    ——《夜坐》

    這首詩所描繪的是作者所見的夜空景象,它通過瑰瑋詭秘的語言表現了清王朝專制淫威統治下現實的死寂局面。“一山突起丘陵妒”,它是在暗喻封建統治集團的壓抑人才,扼殺人才。少微星,這個舊時被認為代表知識分子和士大夫階層的星座隕落了;萬籟無言,一點響聲也沒有,誰也不敢說話,只有帝座星——皇室的象征——在閃閃發光。在這類詩里,作家就隱隱約約地接觸到了在近代最為激蕩人心的反封建主題。“從來不蓄湘累問,喚出嫦娥詩與聽”,面對這丑惡的現實,詩人有多少骯臟之氣需要傾吐,有多少問題需要呵壁問天呀!

    西山風伯驕不仁,虓如醉虎馳如輪,排關絕塞忽大至,一夕炭價高千緡……貴人一夕下飛語,絕似風伯驕無垠。平生進退兩顛簸,詰屈內訟知緣因。側身天地本孤絕,矧乃氣悍心肝淳!欹斜謔浪震四坐,即此難免群公瞋。名高謗作勿自例,愿以自訟上慰平生親。縱有噫氣自填咽,敢學大塊舒輪囷?起書此語燈焰死,貍奴瑟縮偎幬茵……

    ——《十月廿夜大風,不寐,起而書懷》

    這首詩不僅反映了龔自珍和統治階級當權派的一次激烈沖突,龔自珍所受的壓抑和欺凌,它實質上勾畫了統治階級作威作福的臉譜。透過詩中所表現凜冽的寒氣,我們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社會氣氛。作家說自己只能把“噫氣”填咽下去,不敢像大地一樣發舒不平之鳴,正是表達了對統治者專橫的強烈抗議。

    龔自珍的批判鋒芒是無所不至的,即使是對于清王朝的最高國策也不例外。在《漢朝儒生行》一詩中,作家批評了滿洲貴族集團所實行的民族歧視政策。嘉慶末、道光初,回部上層分子張格爾利用人民對清王朝暴虐統治的不滿,在英國侵略者利用下,發動叛亂,分裂祖國。道光六年(1826),漢族官僚楊遇春奏請領兵前往平亂,“以靖邊疆”,為清廷批準。楊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總統軍務”。清廷并規定:“此次調赴各官兵,俱歸楊遇春統轄”,滿漢軍官均須“諸事與楊遇春商辦”,“聽楊遇春調遣”。但不久,即改派蒙古族親貴長齡為統兵官,降楊遇春為參贊,并補派滿族親貴武隆阿為參贊,結果戰事長久無功,武隆阿等并有放棄西四城之請。龔自珍敏銳地注意到了這一事件,他寫道:

    關西籍甚良家子,卅年久綰軍符矣。(指楊遇春——筆者)……上書初到公卿驚,共言將軍宜典兵。麟生鳳降豈有種,況乃一家中國猶弟兄。旌旗五道從天落,小印如斗大如斛。盡隸將軍一臂呼,萬人側目千人諾。山西少年感生泣,羽林群兒各努力。共知漢主拔孤根,坐見孤根壯劉室。不知何姓小侯瞋?不知何客惎將軍……嗚呼!漢家舊事無人知,南軍北軍頗有私。北軍似姑南似嫂,嫂疏姑戚群僮窺。可憐舊事無人信,門戶千秋幾時定?……

    清王朝力圖消弭漢族人民的民族情緒,雍、乾時代文字獄的起因都是這一點。杭大宗因為提了條“朝廷用人,宜泯滿漢之見”的意見就被免職,最后還是不明不白地死去了的。龔自珍的這首詩,在當時,不能不認為是極為大膽的戰斗言論。作者在另一首《寄古北口提督楊將軍(芳)》中所寫的“莫以同朝忌,慚非貴戚倫”,也是從這一點出發的。

    隨著封建社會的沒落,封建地主階級也日趨腐朽。當時,這個階級在高位者驕奢淫逸,在下位者媚如柔貓。他們殘酷地剝削人民,“國賦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勝栽禾”,這就是在官吏層層中飽下人民生活的圖影。“我亦曾糜太倉粟,夜聞邪許淚滂沱”,通過詩人的內疚表現出來的卻是對那些喝滿了人民膏血的“碩鼠”的譴責。

    津梁條約遍南東,誰遣藏春深塢逢?不枉人呼蓮幕客,碧紗?護阿芙蓉。

    鬼燈隊隊散秋螢,落魄參軍淚眼熒。何不專城花縣去?春眠寒食未曾醒。

    ——《己亥雜詩》

    吸毒,更成了地主階級生活墮落的普遍特征。作為一個清醒的思想家,龔自珍是聞到了本階級的霉爛氣息的。

    金粉東南十五州,萬重恩怨屬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團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

    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

    ——《詠史》

    這是龔自珍最有名的一首詩了。前人好爭論這首詩的本事,其實即使它有本事,也是通過個別事件揭示了社會的一般現象,具有極大的概括性。在這個時代,工于諂媚、溜須拍馬的“狎客”“才人”們飛黃騰達,占據上游、要津,知識分子們唯求遠禍保身,唯利祿是謀。

    邇來士氣少凌替,毋乃大官表師空趨蹌。委蛇貌托養元氣,所惜內少肝與腸。

    ——《飲少宰王定九丈(鼎)宅,少宰命賦詩》

    這就是當時官僚集團的精神面貌。他們已經失去了“能憂心、能憤心、能思慮心、能作為心、能有廉恥心,能無渣滓心”,成為行尸走肉,紙人木偶。在經過了仔細地觀察以后,作家終于對自己的階級表示了絕望,寫道:

    沉沉心事北南東,一睨人材海內空。

    ——《夜坐二首·其一》

    這就是龔自珍在《乙丙之際箸議第九》中所說的“左無才相,右無才史,閫無才將,庠序無才士……”了。

    不僅如此,對于封建社會,龔自珍也作出了判斷。

    梁啟超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曾說過:“當嘉道間,舉國醉夢于承平,而定庵憂之,然若不可終日,其察微之識,舉世莫能及也。”能否察微識幾,從現實中無數紛繁復雜的現象中窺見那些還未充分發展起來的因素,能否“于無聲處聽驚雷”,這是需要浪漫主義的預見性的,同時也是現實主義的深刻性的標志。龔自珍的詩正是這樣,它在社會矛盾大爆發的前夜觀察到了這個矛盾的即將爆發,宣告了封建社會的沒落。

    黔首本骨肉,天地本比鄰。一發不可牽,牽之動全身。圣者胞與言,夫豈夸大陳。四海變秋氣,一室難為春。宗周若蠢蠢,嫠緯燒為塵。所以慨慷士,不得不悲辛。看花憶黃河,對月思西秦。貴官勿三思,以我為杞人。

    ——《自春徂秋偶有所觸拉雜書之漫不詮次得十五首》

    這首詩的價值不僅在于表明作家突破了封建等級制的局限,把人民看作骨肉同胞,具有民主主義的平等思想,它的價值還在于作家看出了一個“宗周蠢蠢”的社會大變動的即將到來,預告了“四海變秋”的時代氣氛。

    樓閣參差未上燈,菰蘆深處有人行。憑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靄生。

    ——《雜詩,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師作,得十有四首》

    夕陽忽下中原去,笑詠風花殿六朝。

    ——《夢中作》

    作家屢屢為我們描繪這幅夕陽落照圖,絕不是偶然的。在《尊隱》一文中,龔自珍曾把社會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即早時、午時、昏時。昏時的特征是:“日之將夕,悲風驟至,人思燈燭,慘慘目光,吸飲暮氣,與夢為鄰。”詩與文二者可以互相參證,意義都是一樣的,它們正是清王朝當時處境的寫照。在“舉國醉夢于承平”的時候,詩人勇敢地起來撕去封建階級貼在朱門上的大紅“福”字,粉碎了他們的樂觀主義和太平盛世的幻覺,用形象的語言暗示封建社會已處于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的階段。這是龔詩思想內容的深刻所在。

    對于本階級的沒落,封建社會的沒落,詩人不是為它唱挽歌,不是哭泣嚎罵,死命地想拖住歷史的車輪,而是渴望變動,渴望一種新型人物的產生,寫出一頁新的歷史。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己亥雜詩》

    “萬馬齊喑”,這是對于鴉片戰爭前夜社會狀況何等真實、形象的一個比喻,而這里的一聲對于“風雷”的召喚,又曾經激勵過近代多少愛國志士、革命志士的心魂。它代表著近代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鼓舞著他們去和黑暗的現實戰斗,爭取祖國美好的未來。歷史是通過人的活動來體現的,一個新社會的產生,一頁新的歷史的寫出,必然是由新的人材、新的社會力量來完成的。近代中國,封建階級已經完全腐朽、反動,歷史要求出現一種新的人。這種人應該是什么樣子的,龔自珍還說不清楚,只提出了四個字:“不拘一格”。這里,正反映著作家要突破封建階級傳統的關于人的理想、規范的要求,期待著一種新人的出現。

    在許多詩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龔自珍對于這種新人的探求和歌頌。在《秋心三首》中,詩人訴說了自己落落寡合的孤寂感受后,發出了“我所思兮在何處”的問題。當然,現實中還不曾涌現這種新人,階級的局限又使他不能認識農民中的草莽英雄,龔自珍還只能借助于歷史材料來繪制理想人物的圖像。在《寒月吟》一詩中,作家就反對封建階級的《列女傳》《孝女碑》等給婦女定的規定,寫道:“羞登中壘傳,恥勒度尚碑”,不以劉向等封建文人表彰的女性為典范。在《詠史》詩中,他神往于田橫五百壯士的不畏淫威、不為利祿所動的高風亮節。在《夜讀〈番禺集〉書其尾》中,他表現了對抗清義士屈大均的景慕;在《己亥雜詩》等詩中,他歌頌了古代的任俠一類人物。

    陶潛詩喜說荊軻,想見停云發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俠骨恐無多。

    ——《己亥雜詩》

    朝從屠沽游,夕拉騶卒飲。此意不可道,有若茹大鯁。傳聞智勇人,傷心自鞭影。蹉跎復蹉跎,黃金滿虛牝。匣中龍劍光,一鳴四壁靜。夜夜輒一鳴,負汝汝難忍。出門何茫茫,天心牖其逞。既窺豫讓橋,復瞰軹深井。長跪奠一卮,風雪撲人冷。

    ——《自春徂秋偶有所觸拉雜書之漫不詮次得十五首》

    劉三今義士,愧殺讀書人。風雪銜杯罷,關山拭劍行。英年須閱歷,俠骨豈沉淪。亦有恩仇托,期君共一身。

    ——《送劉三》

    俠,起源于秦漢之際,從墨學左派演化而來,以朱家、郭解等為代表。其特點在于能急人之難,敢于反抗封建秩序。荊軻、聶政、豫讓在司馬遷的筆下,在后人的心目中,是反抗強暴、能夠舍身就義的英雄典型,具有和俠相似的品質。儒與俠對立。司馬遷因為“序游俠”“退處士”就被班固加上“是非頗謬于圣人”的罪名;龔自珍也尊俠、尊任,而對于儒則多所批判。他在《自春徂秋偶有所觸拉雜書之漫不詮次得十五首》中寫道:“蘭臺序九流,儒家但居一。諸師自有真,未肯附儒術。后代儒益尊,儒者顏益厚。”這里所說的“顏益厚”的儒,正是龔自珍在《明良》四論等文中所譏刺的那些“不知恥”之徒,是甘為統治者的婢仆、狎客、犬馬以換取高官厚祿的毫無節氣的軟骨頭。俠,自然和他們完全不同。在這個古老的詞語中,龔自珍填進了新的內容和意義。

    在其他許多詩中,龔自珍還表達了對前人的追慕:“我生愛前輩”“歌哭前賢較有情”“乾隆朝士不相識,無故飛揚入夢多。”這里的“前人”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前人,而是龔自珍在憎惡現實人物時的一種精神寄托,帶著作家敷加上去的理想光彩。

    同樣,當時的現實也還不可能提供出關于未來世界的清晰圖景,龔自珍還只能從“湖山勝境”和佛教所說西方的“凈土”中來構造自己理想生活的圖畫。

    十年不見王與公,亦不見九州名流一刺通。其南鄰北舍誰與相過從?痀瘺丈人石戶農,嵚崎楚客,窈窕吳儂,敲門借書者釣翁,探碑學拓者溪僮。賣劍買琴,斗瓦輸銅,銀針玉薤芝泥封,秦疏漢密齊梁工。佉經梵刻著錄重,千番百軸光熊熊,奇許相借錯許攻。應客有玄鶴,驚人無白驄。相思相訪溪凹與谷中,采茶采藥三三兩兩逢,高談俊辯皆沉雄。公等休矣吾方慵……

    ——《能令公少年行》

    現實是虛偽的,卑鄙的,作家就歌頌童心,歌頌自己的孩提時代:“少年哀樂過于人,歌泣無端字字真……”現實是冷酷的,作家就歌頌母愛,歌頌愛情,期望為自己找到一片溫暖的天地。

    先生讀書盡三藏,最喜維摩卷里多清詞。又聞凈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觀想尤神馳。西方凈國未可到,下筆綺語何漓漓!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長是落花時。

    ——《西郊落花歌》

    以上兩首詩,清楚地表明了作家力圖從當時丑惡庸俗的生活氛圍中掙脫出來,為自己營造一個“幻境”:在太湖一角自由自在地生活,再也看不見他所憎惡的“王”與“公”和所謂“九州名流”,過從交往的都是些高尚沉雄的人物,是“釣翁”“溪童”;“奇許相借”的文友。在后一首詩里,詩人利用佛教神話幻想一個色彩繽紛的誘人境界,表現了作家追求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熱情。

    這就是龔自珍的浪漫主義。它當然還是朦朧的,某些地方甚至是荒誕的。但從作家對封建階級、封建社會沒落的預感里,從他對“風雷”的召喚里,對變革現實的渴望里,對一種新人的期待里,都可以看出作家猜測到了歷史發展的一些動向。

    二、瑰瑋奇異,汪洋恣肆,獨辟新境界

    龔自珍在建立自己的詩歌風格上作過很大努力。“筆下放異彩,胸中無古人”,在當時的詩壇上,他是一個大膽的開創者。他力求擴大詩歌的形式,提高其表現力,具有不受束縛、蔑視一切陳舊藝術規教的革新精神。他的詩獨樹一幟,不同凡近。“知之而卒不能言之”,對它的風格有人干脆這樣說。“驚才絕世,一空前宿”,“其詩亦新奇”,這是龔自珍二十五歲時,前輩詩人王曇對他的評價。“詩亦奇境獨辟”,這是林昌彝的看法。“為近代別開生面”,這是何紹基的看法。后來改良派成員邱煒萲也曾把龔自珍和袁枚、趙翼、舒位等并提,譽為“皆各辟町畦,嶄新日月,不為唐宋作家所限。”龔自珍所開辟的這條詩歌發展道路是以新與奇為其特色的。

    新和奇表現在龔詩的哪些方面?它們有著怎樣的意義呢?

    龔自珍有《文體箴》一篇:

    嗚呼!予欲慕古人之能創兮,予命弗丁其時!予欲因今人之所因兮,予荍然而恥之……雖天地之久定位,亦心審而后許其然。茍心察而弗許,我安能頷彼久定之云?嗚呼顛矣,既有年矣。一創一蹶,眾不憐矣。大變忽開,請俟天矣。

    可以看出,龔自珍對當時文壇的秩序是深惡痛絕的。他反對因襲,要求創革,要求“大變”。他又曾稱頌湯鵬的詩說:“勇于自信故英絕,勝彼優孟俯仰為。”作者力圖從當時一般的創作風氣中跳出來。

    新,是陳舊的對立面;奇,是庸濫的對立面。我們只有從這種和當時腐朽詩壇對立的意義上,才能把握住龔詩藝術風格的特點,并作出正確的評價。

    龔詩風格的第一個特點放縱自由,敢于突破格律的約束,其主要表現是散文化。在這方面,作家受韓愈以及乾嘉時詩人舒位、宋大樽等人的影響。好以大量的虛詞和散文句入詩。突出的例子如:

    夢中既觴之,而復留遮之。挽須搔爬之,磨墨揄揶之。呼燈而燭之,論文而嘩之。阿母在旁坐,連連呼叔爺。今朝無風雪,我淚浩如雪。

    ——《寒月吟》

    比來長安,出亦無車,入亦無姝。日籍酒三五六斤,苦荈亦三斤。

    ——《奴史問答》

    詩,自然要有格律,但散文化和格律化卻是詩歌發展中兩個互相矛盾而又統一的要求。文學史表明,由于格律過嚴,束縛了思想表現的時候,詩歌的發展便趨向于散文化;過于自由,而失去了詩所應有的韻律和節奏時,詩歌的發展便趨向于格律化。龔自珍的時代,正是中國古典詩歌形式僵化、凝固的時候,散文化正代表了詩歌發展的要求。

    龔詩散文化的趨向使得他的歌行體詩,形成了一種汪洋恣意、縱橫奔放的風格。它們長短言夾雜,信筆揮灑,或三四言,或五言、七言、八言、九言,甚至十五六言,伸縮自如,鋪比翻騰,作家的豪氣、狂氣畢現。既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解放了詩歌的表現力,又保持了詩的音節鏗鏘的特點。如《能令公少年行》《西郊落花歌》《桐君仙人招隱歌》等。這類詩,因為其騰驤變化的形式,所以便于包含較豐富的社會內容,展開廣闊的畫面。林昌彝所稱頌的“如千金駿馬,不受絓紲”,即指此。李慈銘也說過:“(定庵)文筆橫霸……詩亦以霸才行之……如《能令公少年行》《漢朝儒生歌》《常州高材論》,亦一時之奇作也。”

    龔詩散文化的特點也表現在他的近體詩中。本來近體和散文化是最不相容的,但作家也大膽地作了嘗試。如:

    作夏進士詩,名姓在吾集。如斯而已乎,報君何太嗇。

    ——《夏進士詩》

    登乙科則亡姓氏,官七品則亡姓氏。夜奠三十九布衣,秋燈忽吐蒼虹氣。

    ——《己亥雜詩》

    三百一十五首《己亥雜詩》的風格大體上都是這樣。南社有詩人說過:“絕句險如龔定庵”,以“險”字來論定自珍的絕句,初看似乎不妥,仔細想想,它還是比較近似地說出了其特點。龔自珍的絕句一反傳統,平實質樸,不重神韻,不追求字句警煉,近于信手拈來,隨筆抒寫,或紀事,或議論,或抒情,幾乎無事無意不可入詩,而作家的面目、性情隨處可見。它們往往在平淡中見情味。又往往貌似不經意而實大有玩味處。

    龔詩散文化的風格是封建文人所不喜歡的,譚獻就說過:“(定庵詩)佚宕曠邈,而毫不就律,終非當家。”李慈銘也說:“其下者竟成公安派矣!”

    龔詩風格的第二個特點是瑰瑋詭怪的藝術構思。作家深受佛教文學、李白詩,特別是莊子和《離騷》的影響。近代曾有人題其詩說:“仁和公子鳴中葉,翠管哀題瑋且奇。只為字間沈艷在,傳抄誤作楚人詩。”在創作道路上,作家企圖熔莊、《騷》于一爐而共冶。他在《自春徂秋偶有所觸拉雜書之漫不詮次得十五首》中寫道:

    名理孕異夢,秀句鐫春心。莊騷兩靈鬼,盤踞肝腸深。古來不可兼,方寸我何任?所以志為道,澹宕生微吟。一簫與一笛,化作太古琴。

    宋以后的詩壇,或尊唐,或尊宋,相沿成套,肉腐羹酸。上法莊、《騷》,和作家在散文方面上法晚周諸子一樣,具有反抗傳統,另辟藝術途徑的意義。作家詩中,有大量的《楚辭》詞語、《莊子》詞語,《行路易》等詩更是明顯的擬楚辭體。《奴史問答》《辨仙行》《偽鼎行》《太常仙蝶歌》等都是神游于八荒之表,“幽想雜奇悟”,故為“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在它們的“譎怪之談”中掩蓋著深刻的現實內容。譬如《奴史問答》就是寫他不得意的苦悶,回答別人的誹謗的,《辨仙行》則是寫他的思想學術宗仰,抨擊世俗儒家學派。《馎饦謠》反映通貨膨脹問題。《偽鼎行》說明天變、物變不足驚,反對從物變推災異的唯心主義胡說。

    龔自珍之所以采取這種寓言什九的形式,一方面是一種戰斗方式,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另一方面,使藝術思維“浮游于塵埃之外”,正是為了“蟬蛻穢濁”之中,是中國詩歌古典浪漫主義的傳統之一。如《西郊落花歌》:

    先生探春人不覺,先生送春人又嗤。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癡。如錢唐潮夜澎湃,如昆陽戰晨披靡,如八萬四千天女洗臉罷,齊向此地傾胭脂。奇龍怪鳳愛漂泊,琴高之鯉何反欲上天為?玉皇宮中空若洗,三十六界無一青蛾眉。又如先生平日之憂患,恍惚怪誕百出無窮期。

    全詩充滿了新穎奇特的想象。作者在《與鄧守之書》中曾說:“吾平生好奇”。這正是一種浪漫主義性格的表現。“奇”,也正是中國詩歌古典浪漫主義的主要特征。

    龔詩風格的第三個特點是語言古拙,不尚華飾,毫無綺羅鉛粉之態;不諱議論,常有抒發政見、哲理的詩篇;好用古字、僻字和早已死去了的先秦詞語,有時看上去竟似在制作一些假古董。這種情況,是作家不滿意世俗詩歌的陳腔濫調的結果,有其矯枉過正之處。另一些詩里,作家的詩風則又一變,綺語漓漓,重重著色,表現了很高的藝術才能。這往往是在他描繪自己理想生活的圖畫時,試看《能令公少年行》中的片段:

    太湖西去青青峰……湖波煙雨來空蒙。桃花亂打蘭舟篷,煙新月舊長相從……天涼忽報蘆花濃,七十二峰峰峰生丹楓,紫蟹熟矣胡麻饛……三聲兩聲棹唱終,吹入浩浩蘆花風,仰視一白云卷空。歸來料理書燈紅……

    作家是這樣富于色彩感,巧妙地通過大紅大白等幾種顏色組成了一幅太湖風景圖。

    作家用字,也常有出神入化之處。例如在《十月廿夜大風,不寐,起而書懷》詩中,在渲染了“排關絕塞”“虓如醉虎”的寒風威勢以后,作家突然寫道:“安得眼前可歸竟歸矣,風酥雨膩江南春。”用“酥”字、“膩”字,可謂體貼入微。詩是無形畫,它的通常職能只在于喚起你的視覺印象,這兒,卻喚起了你的觸覺印象,使你也仿佛置身于江南的春風春雨中,親身體會到它們給你的溫潤一般。又如《桐君仙人招隱歌》中的一句:“今朝筆底東風顛。”用“顛”字,東風就被人格化了,它是活潑的、跳動的,仿佛一個調皮的孩子一般。

    作者還特別善于通過精練的語言勾勒抒情主人公活動的環境氣氛。如《自春徂秋偶有所觸拉雜書之漫不詮次得十五首》中的“朝從屠沽游”一首,當主人公懷著難言之隱,出門漫游,瞻拜古代刺客豫讓、聶政的遺跡時,作者寫道:“長跪奠一卮,風雪撲人冷。”讀到這里令人不寒而栗。

    龔自珍在藝術上的一些探求雖有生硬和形式主義的毛病,但總的來說,是正確的、推動了詩歌發展的。

    三、影響了一個時代的詩人和詩作

    龔自珍是開一代詩風的人。

    中國古典詩歌的優良傳統在明清時代雖然還不絕如縷,但正像這個時代的社會所表現出來的危機百出的情況一樣,詩壇的狀況也是不佳的。封建文人詩在內容上是貧乏空虛,在藝術上是陳陳相因。他們把前代作家及其藝術經驗視為偶像和法規,擬古之風盛行一時,創造力被束縛,詩歌發展處在嚴重的因襲、保守和停滯的狀態中。詩歌愈來愈和現實脫離,也愈來愈和人民脫離。在這一時期內,雖然也出現過眾多紛繁的詩派,但大都是以一種較新穎精致的形式主義來反對另一種庸濫的為人們所唾棄了的形式主義;出現的一些具有進步傾向的異端詩派,則常常為封建勢力所窒息。

    在近代,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運動的發展,伴隨著近代中國資產階級的成長,便要求改造和重新安排精神生產,建立起新的意識形態。在詩歌方面,則要求突破舊形式,表現新的社會生活,使詩和政治結合,為現實服務,與人民接近;這就是近代中國資產階級詩歌改良運動的具體內容。而龔自珍,則是站在這個行列的第一人。

    龔自珍接續了中國古典詩歌批判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優良傳統,打破了乾嘉以來詩壇的沉悶、僵化的狀況,加強了詩歌的戰斗性、政治性,開始突破舊形式,改變舊形式。他詩歌中對于現實的批判,改革現實的愿望,都曾激勵過許多人,在當時即已“流傳萬口”,在近代中國人民的革命運動中,更起過良好的作用。

    奇愁浩蕩有誰知,俠骨柔腸癡復癡。別有感情忘不得,挑燈自寫定庵詩。

    ——柳亞子:《夜坐漫感》

    這是柳亞子在1904年革命運動高漲時寫的。他又說過:“我亦當年龔定庵”,“于龔璱人有偏嗜,《破戒草》《己亥雜詩》能背誦者十得三四。”又說自己初讀定庵詩集時,“視為奇貨”,從此龔自珍成了他腦中的一尊偶像,后來又有《三別好詩》,說明“瓣香所在,是亭林、存古、定庵三家。”這些話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龔詩在近代傳播的情況及其影響。

    龔自珍詩從創作方法、意境、風格以至用語迭詞都深深地影響著近代詩人。從作家同時代的蔣湘南、孔憲彝的集子中,從康有為、黃遵憲、梁啟超、譚嗣同以至南社詩人柳亞子、高旭、蘇曼殊、馬君武等人的集子中,都可以發現這種影響。“麗葩無奈祖騷詞”,康有為就繼承了龔自珍所提倡的“莊、《騷》合一”的路線。他的詩,像龔自珍的詩歌一樣充滿了瑰瑋奇特的想象,例如《出都留別諸公》等詩。龔詩這種“好奇”,求“奇”、力反平濫的詩風在改良派倡導“詩界革命”時,便發展成為開辟詩界新國土,作詩界哥倫布的努力。龔詩散文化的趨向在黃遵憲等人的手中繼續得到了發展。《人境廬詩草自序》所云:“以單行之神,運排偶之體”,“用古文家伸縮離合之法以入詩”,即是走的這一條道兒。龔自珍式的歌行體詩由于其形式靈活而在近代得到了廣泛的采用。黃遵憲的《度遼將軍歌》《馮將軍歌》等史詩,《和周朗山琨見贈之作》《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放歌用前韻》等詩,梁啟超的《去國行》《贈別鄭秋蕃兼謝惠畫》《二十世紀太平洋歌》等,都是這一類作品。他們成為近代“新派詩”的一種有力形式。在南社詩人高旭手中,這種體裁更發展為熱氣騰騰、才橫氣恣的革命號角。如《海上大風潮起作歌》《登富士山放歌》等。龔自珍式的絕句也爭得了不少學習者,特別是《己亥雜詩》這種在一個總題目下自由地抒情、紀事或發表議論的方式受到了許多人的歡迎。黃遵憲的《己亥雜詩》《海行雜感》,康有為的《絕句十首》(“此去南山與北山”等),高旭的《戊申雜詩》《虎林雜詩》《金陵雜詩》等都是明顯的擬龔之作。此外柳亞子、蘇曼殊的絕句也都濡染定庵甚深,可以說近代詩壇是在龔自珍的詩風籠罩下發展的。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鸭窝|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卡2卡| 91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高清精品|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旧版| 午夜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电影网|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国精品产区WNW2544|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99re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不卡|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线|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12| 九九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免费香蕉|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精品主播叶子闺蜜| 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鸭|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久99频这里只精品23热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蜜月| 国产色婷婷五月精品综合在线| 996久久国产精品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 91嫩草亚洲精品|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东京热|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一页|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精品首页| 久久精品国产清白在天天线|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