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文藝報》主編的馮雪峰
馮雪峰肖像 羅雪村 作 馮雪峰的編輯活動與他的革命活動、文學活動始終緊密聯系。
-
老舍先生,再看看您的龍須溝吧
位于北京南城的龍須溝之所以名揚天下,皆因老舍先生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創作的經典話劇《龍須溝》。
-
“是你們教了我魯迅的雜文”
摘要:穆旦曾在詩中提及“魯迅的雜文”對他有所影響,本文借此展開“穆旦詩學思想與魯迅雜文精神”的討論。
-
丁玲與《文藝報》
《文藝報》于1949年9月25日正式創刊,丁玲是第一任主編。
-
《魯迅與博物學》(一)
1 童年的自然環境、對花木的喜愛 對草木蟲魚的喜愛從小就產生且持續終生,是周氏三兄弟共同的特征;要追溯這一性格的形成來由,可能要先從他們的成長環境說起。
-
孫犁的三封信
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當年一批活躍在中國文壇的作家曾得到孫犁先生指點與幫助。
-
公劉的孤獨
公劉的一生是孤獨的。
-
“遇見”老舍
就像他鄉遇故人,又像與神交已久的朋友見面,心中無限的激動與感慨,我竟然也沒介紹自己姓甚名誰,就單刀直入地談了起來…… 老舍絕命于太平湖,我正赴內蒙古大草原插隊,怎會遇見老舍呢?遇不到的!只是我與老舍先生同是北京人,都住四合院,又看了不少老舍的小說、散文,心領神會,神交久矣。
-
艾蕪的書柜藏著什么
小時候,我很喜歡去艾蕪老家。
-
茅盾:《文藝報》的奠基者
茅盾肖像 羅雪村 作 1949年5月4日創辦的《文藝報》是第一次文代會的會刊,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籌委會主辦,同年7月28日停刊,共出版十三期。
-
探究汪曾祺隱秘的同鄉圈子和生命中的幾對“鐵三角”
主題:汪曾祺不曾寫日記,我替他寫 時間:7月21日下午 主講嘉賓:徐強 地點:魯迅書店 編者按:今年4月,青睞人文尋訪團曾在汪曾祺先生之子汪朗、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楊早等嘉賓帶領下,走進汪曾祺的家鄉高郵,實地領略作家筆下的風土人情。
關鍵詞:  汪曾祺2019-09-08
-
滿懷敬意地開掘出普通人的美
1980年第10期的《北京文學》雜志發表了短篇小說《受戒》,這一年,它的作者汪曾祺剛好60歲。
-
吳趼人的夜與晝
一 1903年春季,吳趼人接到李伯元的通知,說邀約上海的寫作人開個座談會,主要是他為新接手的《繡像小說》約稿。
-
文學青年靳以:根在復旦,終有“收獲”
原標題:根在復旦,終有“收獲”——大學時代的文學青年靳以先生 梳理復旦大學校史,“靳以”是繞不開的名字。
-
“被死亡”的錢玄同
著名思想家、文字學家和語言學家錢玄同是個心直口快的人,作為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他早年認為,人一過40歲就會變得保守戀舊,就會不由自主地向中國傳統專制靠攏,而退化為思想革新、社會進化的絆腳石,所以主張“人過四十便該死。
-
“淑女氣質”的沈從文
作家沈從文身為男兒,卻有“淑女氣質”。
-
在《沈從文別集》里,追尋沈從文
《沈從文別集》插圖,李錘 繪 為紀念沈從文先生,致敬經典,岳麓書社日前推出《沈從文別集》紀念版鈐印本(全20冊)。
-
憶念峻青:錚錚鐵骨 劍膽琴心
2019年8月19日,驚悉作家峻青在華東醫院仙逝,心情悲痛。
-
學習郭小川 謳歌新時代
郭小川 今年9月2日,是郭小川百年誕辰。
-
劉心武:傷痕背后的心靈建設者
在許多八零后、九零后的記憶里,劉心武是《百家講壇》上揭秘《紅樓夢》的紅學家,是小朋友心目中的“網紅”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