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作為《文藝報》主編的馮雪峰
    來源:文藝報 | 曾笑栗  2019年09月16日07:39

    馮雪峰肖像 羅雪村 作

    馮雪峰的編輯活動與他的革命活動、文學活動始終緊密聯系。早在上世紀20年代初,還是“湖畔詩人”的馮雪峰就開始從事詩歌集和刊物的編輯工作。上世紀30年代初,在魯迅的指導下,他聯合施蟄存等人主編了“科學的藝術論叢書”,較為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蘇聯的文藝政策。左聯時期,他又主編了《萌芽月刊》(后名《新地》)、《前哨》(后名《文學導報》)、《世界文化》,并協助丁玲編輯《北斗》。抗戰時期,他曾擔任《抗戰文藝》的后期主編。1948年至1949年間,馮雪峰在蘇聯塔斯社上海分社辦的時代出版社從事編審工作,促進了中蘇文化交流。

    1953年,全國文協改組為中國作家協會,馮雪峰擔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和黨組成員。因有豐富的編輯經歷,再加上想干一點“具體的文化工作”,“走單單做一個作家的道路”(胡愈之《我所知道的雪峰》),馮雪峰的工作重心便放在了編輯活動上。除在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編輯工作外,馮雪峰最重要的編輯實踐即是在中國作協的機關刊物《文藝報》展開的。馮雪峰成為《文藝報》的主編,很大程度上還因其文藝理論家的身份。1952年,丁玲改任《人民文學》主編,胡喬木提議由馮雪峰接替丁玲做《文藝報》的主編。據丁玲回憶,“他主編《文藝報》是有人在會上提出來我贊成的。因為我覺得我編《文藝報》不適合。我不是搞理論的,他是搞理論的。他編《文藝報》比我好,由馮雪峰來編,我向來是這樣主張的”(丁玲《我與雪峰》)。實際上,作為資深文藝理論家的馮雪峰接手《文藝報》后,便一直在文藝與政治之間做著調適,對如何建設“新的人民的文藝”做了認真而嚴肅的探索。

    在1952年至1954年期間,馮雪峰主持了《文藝報》總第55期(1952年第二號)至總第123期(1954年第二十二號)的編輯工作。他的辦刊宗旨符合當時主流意識形態的需要,他認為“《文藝報》是一個以宣傳和捍衛馬克思列寧主義文藝思想、積極開展文藝批評為主要任務的刊物”,“他的原則,就是組織和發表一切有利于人民、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文藝事業的發展的評論”。而在馮雪峰擔任主編時期,《文藝報》增強了政論性的文章,出現了“雙社論”的版面安排,不僅在文藝批判潮流中成為一股積極的力量,同時也顯示出在特殊的政治環境下,馮雪峰作為主編力圖兼顧不同的宣傳重點、增加討論熱點,從而探索新文藝走向的辦刊智慧。

    但是這并不代表馮雪峰就贊成文學的完全政治化,他仍然希望打破教條主義對文藝的束縛,為作家爭取最大限度的創作自由。他除對新中國文藝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予以肯定外,更指出了其時某些負面因素和領導方式對文藝發展的阻礙。如何通過《文藝報》建設“新的人民的文藝”一直是馮雪峰重點關注的問題。自擔任《文藝報》主編始,馮雪峰就有意逐漸調整編輯方針。先是大量削減了針對性的酷評文章和作家檢討,1952年下半年在“文藝評論·文藝論文”一欄中共刊出33篇文章,其中僅有兩篇針對性批評,而這半年也僅刊出一篇作家檢討,1953年也僅刊出何其芳、林默涵兩篇批評文章。與此同時,增加了平和客觀的說理性文章和指導性文章,如《評電影〈葡萄熟了的時候〉》《細節、具體描寫》《地方報紙上的文藝作品評介應該面向群眾》等等。“讀者中來”一欄中,選刊的信件數量被有意削減,并且所刊的內容也更多指向普遍問題,而少針對具體作家,打破了以前的“讀者監督機制”。在馮雪峰看來,讓讀者過度介入文藝創作有礙于文藝的發展,因為當時的讀者“在文藝學習的態度和方法上,還有一些不夠健康的現象”,“僅僅滿足于一事一物的簡單的定義和結論”(《文藝報》編輯部《請不要采取這樣的批評態度和批評方法》)。他還重新激活了不能定期發稿的“新語絲”欄目,且由原來的每期一兩篇增加至每期四五篇。當時正處于抗美援朝時期,故文章主要是批判英美戰爭,而在評論的文風上也延續了魯迅雜文的“戰斗精神”,后來有讀者評價這個時期的“新語絲”欄目的作品,認為“多半上是好的,那么有力、精悍,藝術性也強”(《對“文藝報”的意見——讀者來信綜述》,《文藝報》1955年第23號)。

    新中國成立初期,五四時期成長起來的作家部分轉向行政,還有部分因不合時宜停止寫作,新生力量和工農兵作家的寫作此時又尚未成熟,因而文壇佳作不是那么多。為了創造文壇生氣,馮雪峰便試圖用自己的文章補白,以帶動文壇的創造力,推動《文藝報》上批評空間的展開。在任《文藝報》主編時期,馮雪峰發表在該刊上的文章就多達40余篇。常常同一期中他的文章就有四五篇,大多是以筆名于子、俞密、白芷、李雍、甘泉等,如1952年第4期的《歐陽山等人的例子說明了什么》《毒菌的話》《不要停留》《美俘的命運》,1952年第7期的《勝利在于徹底》《人定勝天》《士不可奪志》《必須堅持工農兵方向》等等。另外,馮雪峰的編者按語也是當時《文藝報》的一大特色,他的“編者按”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學術性,這是因為他始終力圖建立有定向的具體批評,試圖以《文藝報》作為論爭場域,從而推動文藝理論的研究。

    “編者按”也成為馮雪峰隱而不宣的發聲渠道,悄然傳達著他對當時文藝問題的看法。借助“編者按”中對蘇聯文學運動、文學作品和文藝思想的論述,馮雪峰表達了對其時文學創作中的概念化、公式化的不滿。《文藝報》在馮雪峰主編時期多有“眾聲喧嘩”的現象,尤其是他發起的“關于創造新英雄問題的討論”,后來成為當代文學史上的“關鍵性”論爭。1952年5月至12月,在主編馮雪峰和副主編陳企霞的組織下,《文藝報》開辟了“關于創造新英雄人物問題的討論”專欄,展開了不同觀點在同一媒介場域的對話。馮雪峰本人也在1953年第24期的《文藝報》上以《英雄、群眾及其他》為這次討論作了最后的理論表述,指出了新中國成立以后文藝作品中出現的概念化問題,展示出作為刊物主體在特殊時期的個性與勇氣。

    馮雪峰還十分關心青年作家的創作,在任《文藝報》主編期間,積極為文藝界培養新生力量,除在人民文學出版社著力扶植的杜鵬程,還有后來的文論家敏澤等人。敏澤回憶他們當時一批年輕人與馮雪峰的交往,“盡管在年齡上同他相去較遠,而且在資歷、學識方面懸殊更大,但是,我們有什么問題都愿意和他談。對于青年人,他永遠是一個寬厚的、可信賴的長者!今天翻一翻自己早期幼稚的文章,我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些地方是雪峰同志費了心血修改過的。一般同志的文章只要送到他的手中,他總要認真地逐字逐句地修改”(敏澤《帶著歉疚的回憶》)。敏澤在1953年第22期的《文藝報》發表過一篇有關《讀〈風波〉》的評論文章,該文發表前曾送馮雪峰處過目,他認真修改完后,在結尾處還加上幾句,為文章增添了不少生色。從敏澤的回憶可以看出馮雪峰對編輯工作的認真,對青年寫作者的重視與真誠。

    在新中國成立后政治風云的變幻下,詩人、文藝理論家和革命家的身份在馮雪峰的生活中逐漸淡化,但是編輯這一身份始終伴隨著他,他一直力圖以政治為方向,以真誠為態度,在“政治”和“藝術”之間謀求平衡,始終沒有放棄對真實的追求。馮雪峰在《文藝報》的工作時間雖然短暫,但是其在任時期的《文藝報》顯示出新中國初期對新文藝的探索與努力,是新文化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99 |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2021年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极品白嫩精品|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夜色| 国产精品久免费的黄网站|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久久国产乱子免费精品| 91麻豆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 在线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色播一区二区|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 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二月| 午夜DY888国产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 久久老子午夜精品无码怎么打|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国产在线麻豆精品| 国产精品白嫩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激情福利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四卡乱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一区|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51精品视频免费国产专区| 99视频精品在线| 9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热6| 99j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99热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99热精品国产麻豆|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777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 | 91精品国产一区| 91天堂素人精品系列网站| 91精品国产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