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從文:從湘西走向世界
沈從文是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
-
孫郁:少年詩神
有一年去南開大學開會,在校園里意外見到了穆旦的雕像,一時激動不已。
-
嚴復:融會中西 譯以救亡
嚴復 嚴復(1854—1921),是我國近代譯壇最早且最具影響力的以譯介西學來啟蒙大眾、救亡圖存的譯者之一。
-
李國華:魯迅論“現代史”
在魯迅的雜文中,有一篇《青年必讀書》,1925年發表的,非常有名,其中說“我以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理由是“我看中國書時,總覺得就沉靜下去,與實人生離開;讀外國書——但除了印度——時,往往就與人生接觸,想做點事”,而“中國書雖有勸人入世的話,也多是僵尸的樂觀;外國書即使是頹唐和厭世的,但卻是活人的頹唐和厭世”。
-
梁啟超的治學之道
梁啟超(1873—1929年),字卓如,號任公、飲冰室主人,是近代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啟蒙思想家。
關鍵詞:  梁啟超2021-08-18
-
劉大杰:為中國文學史書寫奠定重要里程碑
劉大杰(1904—1977),古典文學研究家。
-
1921年的魯迅與日本作家
周氏兄弟翻譯的《現代日本小說集》 1921年,魯迅的工作重心在翻譯。
-
經師、人師:一代通儒顧炎武
顧炎武畫像 資料圖片 于右任書顧炎武名句 資料圖片 顧炎武著《日知錄》 資料圖片 顧炎武(1613—1682),字寧人,又字石戶,度變姓名為蔣山傭,學者稱亭林先生,江蘇昆山人,明清之際著名學者。
-
水與火纏繞的鄉間沈從文
沈從文常說,自己為鄉下人身份而感動。
關鍵詞:  沈從文2021-08-13
-
黃喬生: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究竟何意
魯迅設計的北京大學校徽 資料圖片 詩無達詁,象有多義。
-
馮至:詩家才情 學人風范
原標題:我收藏的馮至先生題字及信函 詩家才情 學人風范 本文作者收藏的馮至先生作品、題字及信函 一 大學幾年雖修習的是中文,可很長一段時間,我只知道馮至先生是位詩人,偶爾的,還見過他幾首譯詩,其他,就并不清楚了。
關鍵詞:  馮至2021-08-12
-
蕭紅:“超越時間與空間存在于世”
蕭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當之無愧的才女,在她短暫而坎坷的一生中,留下了《生死場》《呼蘭河傳》《馬伯樂》《回憶魯迅先生》《小城三月》等名篇。
關鍵詞:  蕭紅2021-08-11
-
從說理、算賬到勞動互助
內容提要:發生于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土改,是一場輻射面極廣的社會變革運動。
-
蔣孔陽:春風化雨,以美化人
蔣孔陽先生 蔣孔陽先生繼承了老一輩教育家刻苦讀書、多讀多寫的悠久傳統,始終將教學與學術研究密切結合。
-
劍膽琴心:陶淵明詩文的精神底色
陶淵明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可不少人對他真正的思想性格卻又感到陌生,所聞所知僅停留在標簽化的“不為五斗米折腰”“桃花源”“田園詩人”“飲酒采菊”等內容。
-
郭沫若基于泛神論的思想轉向
內容提要:郭沫若1926年的馬克思主義轉向內在于他以泛神論為內核的浪漫主義思想體系。
-
唐弢:站在歷史當口,探索中國學術道路
唐弢(1913—1992),原名端毅,筆名風子、晦庵、韋長等。
-
由《阿Q正傳》談魯迅作品的五種讀法
今年是魯迅誕生一百四十周年,同時也是他最重要的作品《阿Q正傳》發表一百周年。
-
周汝昌燕園遺事
周汝昌 在圖書館覓得《懋齋詩抄》 由此涉足“紅學”領域 紅學家周汝昌與燕京大學的淵源甚深,前后達13年。
關鍵詞:  周汝昌2021-07-30
-
作為節氣詩人的陸游
去年歲末收到日本佐賀大學名譽教授古川末喜新著《二十四節氣與漢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