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黃喬生: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究竟何意
    來源:光明日報 | 黃喬生  2021年08月13日07:48

    魯迅設計的北京大學校徽 資料圖片

    詩無達詁,象有多義。

    文學家魯迅在平面設計方面頗有建樹,如國徽、校徽、書刊封面和房屋改造圖等。因為并非專門設計師,除國徽在呈報上級機關時有一份說明外,其余或者沒有撰寫說明,或者撰寫而沒有留存,因而,其設計意圖和象征意義,就給后人留下了解釋的空間和爭論的余地。北京大學校徽即其一例。

    最近一個時期,魯迅設計北大校徽引發了學界和大眾的關注,成為熱點話題,這對魯迅傳播來說當然是有益的。而我近期的兩項工作恰好與魯迅設計北大校徽有些關聯,不妨略加探討。

    我們正在編輯《魯迅手稿全集》,收錄現存所有魯迅手稿、手跡,其中有一部分是魯迅手繪圖案,有貓頭鷹、蜜蜂、國徽等,北大校徽圖案自然也在收錄之列。但魯迅的設計草圖已不存世,所以全集只能收入黑白復印件。其間,有專家提出見過最早的白底藍字的北大校徽,曾在魯迅博物館展出,可對實物照相或掃描制版。可惜的是,魯迅博物館的這枚北大校徽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丟失,所以一時竟無從對證。不過,這種魯迅設計原圖與現在面貌的差異也正說明:在北大一百多年的歷史上,校徽的圖案和顏色發生過變化,如增加英文校名、文字顏色由黑變紅等。但魯迅設計的篆書“北大”二字圖案始終未變,而且總是處于徽章的核心位置。

    因魯迅博物館所藏北大校徽丟失的話題引起一定反響,博物館一位退休職工、也是《魯迅手稿全集》編委會專家之一葉淑穗同志在2021年5月18日的《北京晚報》上發表了《尋“徽”三十余載:魯迅設計的北大校徽原件丟失始末》一文,回憶了遺失細節。那是1985年4月18日,魯迅博物館在接待外賓講解時,發現展廳陳列柜中的校徽丟失。文章發表后,北京師范大學一位教授家屬致電《北京晚報》編輯部,告知其家中有一枚這樣的校徽。在《北京晚報》編輯陪同下,校徽持有者高繼輝先生來到魯迅博物館,出示校徽請專家鑒定。這枚徽章白底黑字,背面印有編號744,系持有者的岳父屈震寰所有。屈震寰是河北定縣人,1906年生,1925年入北大預科,1926—1928年離校參加北伐和南昌起義,1929—1932年在北京大學法學院政治系學習并畢業。鑒定完成后,家屬決定將其捐贈給魯迅博物館。這里可以提前做一個預告,觀眾在今年下半年改造完成的魯迅博物館魯迅生平陳列中,將看到這枚校徽——盡管這并不是魯迅設計后的第一批制品。魯迅設計校徽時期的北京大學,每年招收學生很少,因此,第一批校徽恐怕已不存世了。

    此外,還有一個契機。今年熱播的電視劇《覺醒年代》在演繹新文化運動諸先賢故事時,設計了一個吸引人的情節,就是魯迅設計北大校徽。劇中是這樣表現的: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是口頭邀請魯迅擔任北大兼職教授,隨后請魯迅改天去他家中商議另一件事——可見第二件事相當重大。隔天,魯迅如約而至,兩人進行了下面的對話:

    蔡元培:我要請你做的第二件事情呢,就是為北大設計校徽。

    魯迅:那您有沒有具體的想法和要求?

    蔡元培:我沒有具體的要求。你豫才的想法,就是我蔡元培的想法。

    魯迅:蔡公您高抬我了。

    蔡元培:不,我從來不奉承人的,我認為在當下中國,看問題最尖銳、最深刻的,你周樹人是一個。我相信你為北大設計的校徽,北大的學子會世世代代佩戴下去,永不褪色。

    魯迅扮演者的身形和姿態,如站立和抽煙姿勢,跟目前看到的魯迅照片都頗相像,可見演員是做過一番功課的。但這段對話卻有些可斟酌之處。其一,聘任講師和設計校徽兩件事并非發生在同一時期,魯迅被聘為北大講師(按能力來說當然應該是教授,但北大規定在政府任職的官員不能兼職教授),是在五四運動之后,具體說是在1920年周作人擔任北京大學教授后,國文系計劃開設小說史課,主任馬幼漁本來請周作人主講,周作人也應承下來,但隨即覺得自己不合適,而魯迅在搜集古代小說史料方面成績很多,于是推薦魯迅代替自己。這樣決定后,應該由國文系負責人擬好聘書,由蔡元培校長簽章發出——當然,如果這期間蔡元培和魯迅見過面,蔡元培當然也可以說一句歡迎你來任課的客氣話。而設計校徽是發生在兩年多前的1917年。

    其二,即便將兩件事捏合在一起,也完全可以一起說,而不必為了有意突出設計校徽而讓魯迅去蔡元培家中面商。須知他們見面一次并不容易,魯迅在教育部上班,蔡元培雖然擔任過教育總長,但當時已經任職北大,所以他們日常聯系以通信為主。劇中這么安排,時間和人物身份都不相合。按照劇中的敘述時間,如果魯迅接受了到北京大學任職的邀約,那就是蔡元培領導下的兼職教員,設計校徽可以說是應盡義務。所以,我想,蔡元培以書信的形式邀請同鄉和老部下魯迅設計校徽更合情理,也更鄭重其事。

    其三,劇中人物談話的語氣和稱呼不合文化習俗,而且也不統一。魯迅稱呼蔡元培“蔡公”是可以的,當然,稱蔡先生最好;蔡元培稱呼魯迅“豫才”是合適的,不應該直呼其名。蔡元培稱贊魯迅的話也存在時間錯亂問題,因為魯迅那時還沒有正式走上文壇,發表的文字很少,蔡元培看到的也許只有《擬播布美術意見書》和幾篇翻譯的日本學者論述兒童教育的論文(在教育部的雜志上刊登),那些表達他深刻見識、犀利文筆的小說和隨感錄等要一年以后才發表,所以蔡元培稱贊魯迅“看問題最尖銳、最深刻”,多少有點兒“先見之明”。當然,他們是同鄉,又是同事,見面次數較多,相知較深,這么評價也說得通。但蔡元培贊揚魯迅藝術設計水平的用語也有可商,因為設計是創造性工作,理念和意象是專屬的,不好說“你的想法就是我的想法”。

    至于劇中蔡元培說他相信北大學子會喜歡校徽,并且會世世代代佩戴等贊美話,已經獲得時間的證明:百年之后,校徽圖案仍在使用,說出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后見之明”。

    京師大學堂創立于1898年,1912年5月更名為“國立北京大學”。蔡元培1916年12月出任北京大學校長時,學校還沒有校徽和旌旗。蔡元培正是在考慮設計制作校徽時,想起魯迅,遂寫信委托此事。現在坊間也流傳一段蔡元培當年給魯迅信中的話:“余想請先生為北京大學設計一枚校徽,也不必多復雜,只需將先生一向倡導的美育理念融會貫通即可。”不知所據為何,而且也不像蔡元培的口吻,甚至將信件雙方的身份完全顛倒了。大力倡導美育理念的是蔡元培,魯迅是擁護者和實踐者,曾被蔡元培安排在教育部主辦的夏期美術講習班上講授《美術概論》。在日常交往中,蔡元培得知魯迅收藏古代美術品,曾經寫信給魯迅交流心得,還向魯迅借閱過拓片。所以從兩人實際交往來看,蔡元培看重的是魯迅的藝術鑒賞力和對中國古代美術的研究成績。

    魯迅接受蔡元培的委托并完成任務。他在1917年8月7日的日記中寫道:“寄蔡先生信并所擬大學徽章。”信中可能向蔡元培說明了自己的設計思路,可惜該信不存。

    《覺醒年代》播出后,觀眾爭論的焦點是如何理解魯迅設計圖案的象征意義,圖案設計妙在何處。綜合過去人們對校徽意義的解釋,大概有三說:一是“三人成眾”,二是“民族脊梁”,三是“師生關系”。

    “三人成眾”說,指的是校徽上“北大”二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對背側立的兩個人形,下部的“大”字是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形,有如一個人背負二人,構成了“三人成眾”意象。

    “民族脊梁”說,認為魯迅用“北大”兩字做成了一具形象的脊梁骨,希望北大學生成為國家民族復興的脊梁。電視劇《覺醒年代》中,北大同仁拿到魯迅的設計圖案,激動不已,交口稱贊,即持此說。

    我本人傾向第三種解釋:“師生關系”說。我在《度盡劫波——周氏三兄弟》一書的“字縫”一節中這樣寫道:“校徽由篆文‘北大’二字組成三個人形,‘大’字可作為老師的象征,彎著兩腿,吃力然而堅定地支撐著肩膀上的兩個學生。這個圖案,作為北大校徽的基本元素,一直沿用至今。”我當時還嘗試模仿魯迅的口吻給蔡校長寫信,對校徽圖案的象征意義做一點解釋,但寫了一半,覺得不妥,遂按下不表。

    大學應以教師為主體,教師決定學校的水平和發展方向。1917年蔡元培上任北京大學校長后,著力于改造學校的風氣,施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組建高水平的教師隊伍。魯迅是教育部官員,當然了解學校的運行模式;他還擔任過中學的教務長和校長,深知管理學校和教書育人的辛苦,因此將老師放在畫面的中心位置。

    至于校徽的藝術來源,一般解釋說:篆書“北大”二字由三個人字圖形組成,徽章形似瓦當,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特色。我同意這種釋義。

    總之,校徽的象征意義是多方面的,以上幾種解說都有道理,都有參考價值。但當拍攝電視劇或創作其他文藝作品時,勢必要在這些意義中進行選擇。看了有關魯迅設計北大校徽的議論,我不揣淺陋,把自己的解說再次申述,并且找出當時試寫而未完成的魯迅給蔡元培的信,補足文意,供關心魯迅研究及未來創作電影、電視劇的朋友們參考:

    鶴庼先生左右

    大學徽章草成,隨函呈覽。徽章設計,樹人愧乏其才。民元國務院令教育部設計國徽,部令稻孫、季巿及樹人承擔。稻孫精于繪事,故國徽圖案,實賴稻孫之力,季巿與樹人襄助而已。大學徽章,樹人原以為較易,感念 先生盛意,貿然答應,然一著手,頗覺躊躇。延宕多日,迄無靈感。今日偶檢寒齋所藏秦漢瓦當集摹本,忽悟不妨取瓦當形狀,雖與他國學校徽章之盾形不同,卻具本國藝術特性。內中“北大”二字以篆體書寫,亦與瓦當形狀契合。大學者,碩儒老師之所在也。北大為我國最高學府,應招納名師雋才且善待之。然今之北大暮氣甚深,官氣亦重。 先生長校后施行之改革,屢有窒礙,足見改革之不得不行。樹人以大學應以教師為中心及重心,因將徽章中象形教師之“大”字置于中央。雖然,師之責重矣哉!樹人昔日求學,激于義憤,參與抗爭,責三矢于牛入,擠木瓜于武林,頗快意一時。不料自任教員以至監督,編寫講義,勸導諸生,經理校務,左右支絀,方知為師之難。因使“大”字略呈彎曲,以狀其艱辛。而“北”字表征學生立于教師之肩,意頗顯明,觀者當能會心。總之,瓦當表全校同心,文字喻師生協力,期望北大學術精進,事業圓成。圖案簡陋,意思淺薄,臨封逡巡,不勝惶恐之至。專此,敬請

    道安。

    晚周樹人 謹上

    八月七日

    (作者:黃喬生,系北京魯迅博物館〔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常務副館長、研究館員)

    91精品视频免费|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片|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久久久久久噜噜精品免费直播| 精品哟哟哟国产在线观看不卡| 精品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看| 午夜精品美女自拍福到在线| 中国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 69pao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视频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V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免费|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精品视频|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专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无码AV专区 | 99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三级视频| 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四虎精品免费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毛片真精品|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AV| 国产精品66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vr专区精品| 日韩亚洲精品福利|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