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輕編輯與老作家的文字因緣
1979年初,我到(人民文學出版社)“五四文學組”做助理編輯和《新文學史料》業務秘書還不到一年,組里交給我一部書稿,讓我做責編。
2022-11-21
-
郭沫若與“特殊年代的學術避風港”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科學出版社曾設立哲學社會科學編輯室(《科學出版社三十年》,1984年),即“第四編輯室”,專門對口聯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的出版工作,出版了一批重要的學術著作(《科學出版60年》,科學出版社,2014年)。
關鍵詞:  郭沫若2022-11-18
-
?張偉:子善和我——一些信札串聯起的回憶
參加工作后所交朋友自然不少,但真正能稱為神交的可謂寥寥無幾,而子善兄則是這少之又少中的難得之一。
2022-11-18
-
徐繼康:一冊珍貴的魯迅簽名本
上海的朋友深夜給我發來信息,他買到了一本魯迅親筆簽名的《支那小說史》,興奮得睡不著覺,必須要與我分享一下。
2022-11-18
-
“江南第一善人”余治及其嶺南友生
余治(余蓮村)為晚清著名慈善家、戲曲作家,以一秀才肩任江南慈善領袖,其江南門生有嚴作霖、施善昌、謝家福、經元善等善士,廣東買辦唐廷樞、吳熾昌也是余治上海普育善堂的同仁。
關鍵詞:  近代人文2022-11-17
-
容庚的愛才惜才
容庚出身于清末書宦世家。
2022-11-17
-
成長:關羽成“神”之路
從一介草莽,到一代名將,再到封神拜圣成為千古帝君,關羽造就了中華文化史上獨一無二的奇觀。
-
錢鍾書與寧都
早就聽說過作家錢鍾書到過寧都。
關鍵詞:  錢鍾書2022-11-16
-
陳玉福:深切悼念恩師程樹榛先生
10月30日,北京朋友的電話打了進來,他開門見山地說:程樹榛老師走了…… “啊?”我一下子翻身坐定:“確定?”朋友認認真真地又重復了一遍剛才說過的話,我這才相信,我的恩師程樹榛先生真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2022-11-16
-
劉文典的借書單
金克木年輕時曾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打零工。
2022-11-15
-
張岱家族的“五世而斬”與“必復其祖”
在明朝滅亡之前,張岱的家族已經沒落了。
關鍵詞:  張岱2022-11-15
-
從另類史料看人性閃光——馮雪峰“外調材料”中的作家
我老了,無論按過去對年齡段的劃分,還是當下對年齡段的劃分。
2022-11-14
-
楊士毅:戴驄先生寫給我的一封信
被稱為“抒情散文大師”的俄國作家帕烏斯托夫斯基的《金薔薇》,也譯為《金玫瑰》,是作家根據先前曾經長期在莫斯科高爾基文學研究所散文講習班講授寫作技巧和心理學的講義同回憶整理而成的一本書,談論作家自己的創作經驗,研究世界著名作家的創作活動與寫作方面的有關問題。
-
此時無聲勝有聲——漫憶黃裳與巴金的交往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黃裳、茹志娟、吳強、王安憶(后排自右至左)與巴金合影 2021年10月18日,我在徐匯區旅游公共服務中心展出的《薪傳:魯迅與巴金圖片展》上,看到自己拍的巴老在魯迅先生墓前敬獻的花籃的圖片,不禁想起二十多年前黃裳先生為拙作《世紀巴金》作后記的情景…… 2000年初夏,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為賀巴老九十六歲華誕,準備出一本名為“世紀巴金”的書。
-
樂黛云:轉識成智覺有情
樂黛云先生80壽辰時,湯一介先生曾為她作“打油詩”一首:“摸爬滾打四不像,翻江倒海野狐禪。
關鍵詞:  樂黛云2022-11-12
-
魯迅四錄錢起《歸雁》詩
魯迅錄錢起《歸雁》贈長尾景和 魯迅從1928年到1934年六年間寫過四次錢起的《歸雁》詩,都贈送給了日本友人。
關鍵詞:  魯迅2022-11-11
-
胡適與申壽生的友誼
胡適在北大任教時與一個叫申壽生的人結下友誼。
-
章士釗和他的三個筆名
1949年4月23日的上海《東南日報》之上,刊發了一篇看似有些調侃章士釗的,類似趣說“掌故”的小文章,題為《原是紅樓夢里人》。
關鍵詞:  章士釗2022-11-10
-
魯迅善待“尖銳批評”
1935年,清華大學在校生李長之寫出長篇評論《魯迅批判》,并在《益世報》文藝副刊連載。
關鍵詞:  魯迅2022-11-09
-
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身處其境”
近日,嚴復侄孫嚴群舊藏、并由其后人珍藏至今的嚴復評點《古文辭類纂》足本手稿現身滬上,并即將登陸12月朵云軒拍賣30周年慶典拍賣會,這也是嚴復評點《古文辭類纂》手稿首次以足本原貌的形式呈現在社會公眾面前。
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