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子善:張靜廬的少作
翻開中國現代出版史冊,張靜廬(1898—1969)這個名字很響亮。
2023-03-13
-
《容庚北平日記》中的學術、時事與生活
容庚是我國現當代金石學家、古文字學家、收藏家和書法家,出身于書宦世家,自幼跟隨其舅父學習篆刻,熟讀《說文解字》,研習吳大澂的《說文古籀補》和桂馥的《繆篆分韻》,雖然僅有中學學歷,卻有編纂《金文編》的能力,1922年被破格錄取為國立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部研究生。
2023-03-13
-
“沒有感想”的感想——新見魯迅1929年6月2日演講筆記
一 熟悉魯迅生平的都知道,魯迅自1926年離開北京后,曾兩次因為探親返京,分別是1929年5、6月間和1932年11月份。
-
金傳勝:茅盾1938年寓港時期佚文考述
1938年2月底,茅盾第二次抵達香港,全身心投入抗戰文化宣傳工作。
-
朱正:小品文的是是非非
林語堂主編的小品文半月刊《人間世》于1934年4月5日創刊。
2023-03-08
-
“綠色的永恒”:會長王瑤先生
“被動”的會長 說來有趣,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第一任會長,王瑤先生當的有些“被動”,也略顯“曲折”。
-
在福州路和寶山里尋找“開明書店”舊址
閑來讀書,每每感嘆于當下圖書在文字上已不太考究,錯別字等等自不待言,有些書文筆不通,讀得吃力。
2023-03-07
-
“趕臺口”:陜甘寧邊區綏德分區文工團往事
1943年,習仲勛同志在陜甘寧邊區綏德分區任地委書記期間,為踐行“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指導方針,決定在綏德分區成立一支文藝宣傳隊。
2023-03-07
-
宮立:關于許子東和他的《郁達夫新論》
在一篇懷念王富仁的文章中,陳思和提到,“我在許子東滔滔不絕的轉述中,腦子里出現了一幅畫面:白齒紅唇、瀟灑倜儻的許子東與一身土氣、滿面風霜的王富仁并坐在一個高貴的客廳里,簡直是鮮明對照,由此聯想到假如魯迅和郁達夫并坐在一起,應該是怎樣一幅圖像”[1]。
關鍵詞:  許子東2023-03-07
-
從茅盾和葉圣陶的早期文學實踐看“為人生”文學思潮的多重面向
“為人生”文學思潮可以說是“五四”時期最有代表性和最具覆蓋性的文學潮流之一。
2023-03-06
-
楊苡:星沉海底當窗見
《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楊苡口述自傳》 楊苡 口述 余斌 撰寫 譯林出版社 口述史自自立門戶到今日,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不斷被定義的,然“萬變不離其宗”的,即其資料性。
-
范文瀾和郭沫若是如何隱秘交鋒的?
原標題:范文瀾與郭沫若的隱秘論辯——以西周社會性質為中心 范文瀾和郭沫若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發展史上的兩位巨擘。
-
頗具特色的學雷鋒剪報
1963年夏天,父母把我從山西忻州老家接回北京,到幼兒園的第一天,我學的第一首歌就是《學習雷鋒好榜樣》,我們一群五六歲的小朋友,席地圍坐在一棵大樹底下,在涼爽的花蔭涼里,愛甩長辮子的李阿姨,手指打著拍子,在一句一句地教我們學唱:“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斗志強……”至今記憶猶新。
2023-03-03
-
任芙康:讀書人金梅
編者按:2023年3月2日上午8時,《文學自由談》的重要作者,88歲的沈金梅先生因病辭世。
-
在潘家園淘舊書的翻譯家
李文俊先生1月27日凌晨辭世了。
2023-03-02
-
吳中杰:上海三校《魯迅年譜》編寫經過
小引: 二〇二二年十月二十九日,接到古遠清兄的電郵,說他正在編寫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段時期的魯迅研究史,“內有你們著的《魯迅年譜》這一節,請提供資料,如主編寫作背景之類,先謝謝!”次日,我即據他的需要,寫了一篇回憶小文發給他。
2023-03-02
-
謝馥春大戰榭馥春
謝馥春商標 謝馥春商標印樣 清道光十年(1830年),揚州新開了一家“謝馥春”香粉店,由于經營有方,很快便顧客盈門,成為揚州香粉的名牌。
2023-03-02
-
向高莽先生求教
易近人 我對高莽先生景仰已久。
2023-03-01
-
郭宏安: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郭宏安(1943.2.2-2023.1.16),山東萊蕪人。
2023-02-28
-
劉天愛:郭澄清為我改稿子
1963年,我在商河一中高中畢業后,經張華昌老師介紹去他村——陵縣(現陵城區)義渡口公社張耐村當民辦教師。
202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