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漢語寫作的背后
寫作者,最終是要去獲得獨屬個人的文學根據地。
-
莊桂成:文學評論的時代性與地域性
湖北文學評論在2020年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湖北各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眾多批評家對疫情文學和貧困書寫給予了高度關心,對湖北地方的散文、小說、詩歌等各類文學體裁作品給予了強烈關注,同時,對歷史小說和舊體詩詞,以及湖北的民族文學也給予了重視。
關鍵詞:  湖北文學2021-09-09
-
小說新質與現代文藝高峰——以魯迅、沈從文為中心
中國現代文學作為中國現代文藝的主要組成部分,佳作迭出,涌現了以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從文等為代表影響深遠的文藝高峰作家,顯示著“五四”新文學開創新傳統的突出實績。
-
蔣述卓、龍揚志: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的共時呈現
摘要:粵港澳文學植根于共同的文化傳統與歷史記憶,以語言、血緣、文緣為紐帶而建構的共同體一方面緊密聯結著民族國家的現代敘事,又在各自差異化的時空領域里形成了不同的議題。
-
個人化時代的文學批評與文學史 ——以90年代“晚生代”為考察對象
一、引論 20世紀90年代的文學批評界,曾圍繞“晚生代”寫作有過很多討論。
2021-09-04
-
苦難史與成長史的重構,地方史與戰爭史的創新
一、大地書寫、成長敘事與新都市文學 偉大的作家總是難以歸類的,而經典的文本總是給闡釋帶來新的挑戰。
關鍵詞:  江蘇長篇小說2021-08-27
-
非常現實的聚焦與書寫——2020年江蘇報告文學綜述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
開拓女性文學研究新視野
女性文學與文學的性別研究,已經成為文學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話題。
關鍵詞:  女性文學2021-08-17
-
2021年上半年當代長篇觀察
“當代長篇觀察”是《當代長篇小說選刊》2021年增設的新欄目,密切關注文學現場與出版動態,摘錄關于最新長篇的精彩評點。
2021-08-15
-
漸變的底色與動態的機體——新世紀小說二十年初探
談論“新世紀小說二十年”這樣的話題顯然是危險的,不只是因為距離太近而面臨可否梳理總結的爭議,也是因為新世紀以來的二十年中,文學乃至整個社會經歷的分裂已經使得這種帶有文學史性質的論述顯得荒謬而無效。
-
新時代文藝:大有可為,天高地闊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中國文藝闊步邁入新征程。
-
徐晨亮:朝向邊界未明之地的旅程
過去幾年我多次受邀參與關于當下青年寫作的討論,也曾有期刊界、出版界的同仁邀我推薦值得關注的新銳作者。
關鍵詞:  青年寫作2021-08-04
-
風自膠東來——膠東半島散文作家群散文高地現象綜述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一股源于民間的非虛構散文寫作之風,從膠東黃海之濱悄然東上,經過昆崳山、牙山、艾山、大澤山、嶗山等山脈,一路南下,覆蓋了煙、威、青三地在內的包括膠東半島的膠萊谷地。
關鍵詞:  膠東散文2021-08-04
-
黨的文藝政策與現代中國文藝論綱
摘 要:中國共產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始于左聯、中央蘇區時期,在延安時期初步形成了對革命文藝的規律性認識,并建構起體系性的文藝政策。
-
中國共產黨百年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發展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一百年,是中國文藝理論發生巨變、取得輝煌成績的一百年。
-
多向度、多路徑的文學研究——2021年上半年文學理論刊物述評
不論是從社會史、政治史的角度看,還是從文學史的角度看,2021年都是極具“節點”意義的一年。
關鍵詞:  文學理論2021-07-23
-
董麗敏:歷史轉折中的人文知識重構
在當代中國的知識生產格局中,類似“女性文學”[1]研究這樣的新興知識領域值得關注:一方面,借助對“女性”這一特殊的“人”的維度的強調,“現代”意義上的女性文學研究在新時期中國的興起,很大程度上開風氣之先,[2]較早體現了社會轉型所帶來的對“人”的認識和理解的變化,以及試圖在更為復雜多元的社會文化格局中重構文學/人文知識的努力;另一方面,女性文學研究在之后的發展中始終偏于一隅而未能對主流文學研究以及更大層面的社會文化產生實質性影響的情形,也表明新時期以來以新的“女性”/“人”的想象為基礎的“新”的政治正確性,要想真正接通地氣,改變已有的知識生產狀況并介入社會文化進程,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
-
一個截面:香港文學創作的豐沛與精彩
近年來的香港文壇,文學創作持續展現爆發力,新人輩出,更可見多位久違的作家推出新作,多世代同臺,圍繞香港故事,精彩紛呈。
關鍵詞:  香港文學2021-07-21
-
新時代呼喚詩歌體裁多樣化
新時代,新征程,呼喚詩歌創作的新高峰。
關鍵詞:  新時代詩歌2021-07-16
-
九十年代文學的多元化格局
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講話之后,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推進,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文化發展呈現出多種形態并存的多元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