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女性文學研究新視野
女性文學與文學的性別研究,已經成為文學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話題。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女性文學研究不斷開拓發展,尤其是女性文學創作、女性文學批評取得諸多成果,但女性文學理論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當前,我國正處于重大社會轉型期,女性文學也呈現出相應的變化,為女性文學研究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更完整地構建女性文學版圖,如何更好地為女性群體發聲,如何立足國情推動我國女性文學向前邁進,這些問題值得深入研究。
興起跨學科研究潮流
“女性文學研究從社會學、文化學、人類學、生態學等角度,對歷史與現實情境中的女性生命存在、過程與狀態給予了審視,為中國女性寫作指出了明確方向?!敝袊鐣茖W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田美蓮說。
1995—2005年是中國女性文學研究的井噴時段。在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王侃看來,這一情境的出現,與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益開放的市場空間、高度多元的文化格局、民眾不斷提升的個體意識與性別意識等因素密切相關。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高校中文系畢業論文中,以女性文學為選題的研究增多,研究隊伍不斷擴大,相關研究成果大量涌現,使得女性文學作為一個全新的學科被迅速定型。近十多年來,中國女性文學研究進入相對平穩期或沉潛期。無論作為一個學科還是一個學術領域,女性文學都顯現出了走向成熟的態勢。
女性文學研究者對女性及女性文學的理解日趨理性。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教授董麗敏表示,當前,女性文學研究不僅重視文獻史料的整理與發掘、注重引入跨學科研究方法,還更努力探尋重要女性作家和作品經典化的有效路徑。與此同時,性別視角與文學研究的結合更為緊密,女性文學研究與社會歷史語境之間的互動意識和能力明顯提高。另外,將女性文學研究與民族、媒介等維度結合在一起的跨學科研究,逐漸成為潮流。
在學者看來,女性文學研究者要立足女性文學研究本身,更應具有跨學科思維,努力開拓研究視野,用女性文學理論聯系文學實踐,切實推動女性文學研究深入發展。
女性文學研究從來不是“純文學研究”。王侃提出,女性文學研究者應具有跨學科的學術視野,需要不斷地從其他學術領域,尤其是在政治學、社會學和文化學的研究成果中汲取理論和精神資源,進而推進女性文學的研究深度。
探尋女性文學研究新話語
“女性文學研究可以分為女性文學史研究、女性文學批評和女性主義理論建設三個部分。”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郭冰茹認為,目前,這三個部分的發展并不均衡,相對而言,女性文學史研究比較深入。女性文學史研究從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等角度切入女性的書寫歷史,并在跨學科視野中建立起文學與世界的復雜關系。女性文學批評的成果最多,這與女性文學寫作繁榮的態勢有關。而女性主義理論建設最為薄弱,目前女性主義批評話語體系尚未建立。
女性文學和女性主義理論具有明顯的互動關系。郭冰茹表示,由于理論建設的滯后,女性文學和女性主義批評之間出現了不少矛盾和分歧。一方面,絕大多數女性作者不愿意被定位成“女”作家,不愿被貼上“女性主義”的標簽,甚至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視為“女性文學”。另一方面,表達性別意識、反映性別問題并不是女性寫作的強制主題。女性主義理論該如何面對當下日益多元的女性文學,如何建立起適合本土語境和當下女性文學發展趨勢的性別理論,是研究者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目前,我國女性文學研究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王侃表示,一方面,宏觀上,學界對女性文學研究的重視不夠。另一方面,很多女性文學的研究者仍然固守陳舊的理論,使得相關研究過于偏狹。在這些理論指導下,女性作家及其作品的闡釋,往往流于扁平化和表面化。
董麗敏認為,理論上,女性文學研究與主流學界的自覺對話意識和能力不足;缺少系統性集成性的女性文學文獻整理;在女性文學史觀念、歷史分期、經典作家作品標準等方面,尚未取得明顯進展。因此,女性文學研究要立足本身,汲取多學科研究成果,加強女性文學理論建設,才能探尋到女性文學研究的新話語。女性文學研究未來該如何走,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能否實現自身話語系統的構建。
董麗敏表示,只有真正處理好女性文學研究與歷史、社會、文化、思想、知識等各個領域之間的復雜互動關系,女性文學研究才能找到更有力量的資源、路徑與方法。“女性主義理論建設的目標不僅是為了研究女性文學,更重要的是在研究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套認識世界、了解自身的知識體系。”郭冰茹在采訪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