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大先:青年寫作與整體語境問題
如果拋開對于青年的意識形態化理解,僅僅將其界定為年齡與代際的劃分,那么與如今的日益面目模糊所不同的是,直至21世紀初年的青年寫作至少都有跡可循,比如1990年代末的“70后”和“80后”寫作,前者夾雜著“搖滾青年”的影響,如石康的“青春三部曲”和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影響下的物化現實(如“美女寫作”);后者在某個階段約等于聚焦校園、家庭、情感和青春期體驗的“青春文學”,同媒體和市場的營銷密切相關,隱隱然勾連著逐漸興起的消費主義浪潮。
關鍵詞:  青年寫作2023-05-25
-
我被ChatGPT猜中了
AI能構成一種批評方法嗎? 之所以有如此奇特的想法,源于我最近的一次親身經歷。
關鍵詞:  ChatGPT2023-05-24
-
中國現代美育的人文教育特征
現代學科意義上的美育誕生于18世紀末,由德國哲學家、戲劇家席勒所首倡。
2023-05-22
-
高建平:論文學理論的原創力之源
引言 此前寫過一篇談文學理論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問題,題目叫《理論的理論品格與及地性》。
2023-05-22
-
文藝經典形成的時間維度
“經典”一詞在東西方文化中的起源并不相同。
2023-05-22
-
以辯證觀念推動新時代文藝發展
新時代新征程,對文藝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3-05-22
-
文學如何更有效地抵達現實
關于文學與現實的關系問題,歷來有很多深入的討論。
2023-05-19
-
“小說界革命”之后,筆記消亡了嗎?
筆記之所以能夠進入文學研究者的視野,主要在于其是中國“古小說”之一種。
關鍵詞:  筆記2023-05-17
-
進擊吧!文學!
最后的勝利,不在高興的人們的多少,而在永遠進擊的人們的多少。
關鍵詞:  文學2023-05-17
-
“數字人文”取向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問題與方法
比追溯起源更重要的是什么? 從方法論的層面看,中國現代文學(包括近代、當代文學)研究與古典文學研究既有一脈相承之處,也有一定的區別、差異。
2023-05-17
-
楊春時:文學性質的結構分析
在中國,關于文學性質的觀念,大體上經歷了反映論和意識形態論階段、主體論和審美論階段以及感性娛樂論階段。
2023-05-07
-
年齡、歷史、時代:關于青年寫作的幾個問題
自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始,“青年”問題在中國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年齡問題,而更指向一種精神性,甚至與整個社會的現代性進程密切相關。
關鍵詞:  青年寫作2023-05-06
-
新時代文學塑造“新青年”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
關鍵詞:  新時代文學2023-05-04
-
金赫楠——恒河沙數與未死之小說
2013年,余華長篇小說《第七天》問世,距離上一部毀譽參半的《兄弟》出版已有7年。
2023-04-28
-
劉艷:何為經典以及經典何以生成
若被問及何為你心目中的經典文學作品,這答案不僅不唯一,或還會形成一個浩大的文學經典文庫。
2023-04-27
-
網絡詩歌與中國詩歌生態
一位青年詩人來訪,手里拿著一首詩,詩題竟是赤裸裸的性器官。
-
實感:ChatGPT與文學的距離
近兩三個月以來,自媒體上最火熱的話題之一莫過于ChatGPT。
2023-04-24
-
從“乏力”“庸常”的定義中超越而出
小說這種文體,已然經歷了數百年的發展變遷。
2023-04-19
-
“紙上詩歌”遇上新媒介時代
加拿大傳播學家馬歇爾·麥克盧漢曾寫過《理解媒介》一書,他在書中提出一個著名的觀點“媒介即訊息”,訊息會使人的行為尺度、速度或模式產生變化,媒介對人的協作與活動方式產生影響,從而重構社會形態。
2023-04-17
-
當詩歌進入大眾傳播時代
人類的精神生產活動一旦發生,總是伴隨著傳播和接受過程。
202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