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革命”與“文學性”的生成
摘 要 首先梳理西方文學性探討歷程,指明文學性問題包含的具體維度,為我們的研究提供理論參照。
關鍵詞:  文學性2023-04-13
-
中國文學的世界文學之路
在如今的全球化時代,雖然整個世界似乎面臨著脫鉤和撕裂的危險,如新冠疫情大流行所激化的國家之間的矛盾和沖突,特別是最近俄烏戰爭所表現的俄美兩個超級陣營之間對立和對抗所顯露的,但對話的吁求始終在廢墟和硝煙的上空回蕩著,人們其實是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世界是一個共同體,一個國家的命運與人類整體命運緊密相連。
2023-04-10
-
在世界的田野上
2022年12月30日,發一條五個字的朋友圈:退毛樣,進廠。
關鍵詞:  《十月》2023-04-10
-
小說廣播與當代文學變革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的范式轉型成為學術界最近熱議的話題。
2023-04-10
-
不為詩辯護:從“技藝”觀念反思當代詩與批評的立場
從誕生的那一刻起,新詩的合法性焦慮就與新詩相伴始終。
2023-04-08
-
“文學革命”與“文學性”的生成
摘要:首先梳理西方文學性探討歷程,指明文學性問題包含的具體維度,為我們的研究提供理論參照。
-
走向公共性——文學批評有效性如何抵達?
1998年,《南方文壇》推出“今日批評家”欄目,至今已推介過南帆、陳曉明、郜元寶、王干、孟繁華、李潔非、張新穎、曠新年、洪治綱、王彬彬、張檸、程文超、吳俊、戴錦華、羅崗、施戰軍、楊揚、葛紅兵、何向陽等上百位批評家,幾乎涵蓋了當下最豪華的文學批評者隊伍,功勞不可謂不大。
關鍵詞:  文學批評2023-04-04
-
文學的先鋒性永遠重要——也談“新南方寫作”與廣西文學
新世紀不知不覺已跨過了20多個年頭,以某種命名來界定一個時期文學主潮的方式,在復雜的文學現象面前顯得越來越捉襟見肘。
-
新的領地等待小說去掘進
詩人、評論家波德萊爾提出了藝術之美的兩重性特點,他說:“構成美的一種成分是永恒的、不變的,其多少極難加以確定;另一種成分是相對的、暫時的,可以說它是時代、風尚、道德、情欲,或是其中一種,或是兼容并蓄。
關鍵詞:  小說2023-03-31
-
中國當代“小說講稿”的研究路徑
近二十余年來,小說家進入大學擔任專職教師,逐漸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
關鍵詞:  小說講稿2023-03-29
-
走向公共性——文學批評有效性如何抵達?
1998年,《南方文壇》推出“今日批評家”欄目,至今已推介過南帆、陳曉明、郜元寶、王干、孟繁華、李潔非、張新穎、曠新年、洪治綱、王彬彬、張檸、程文超、吳俊、戴錦華、羅崗、施戰軍、楊揚、葛紅兵、何向陽等上百位批評家,幾乎涵蓋了當下最豪華的文學批評者隊伍,功勞不可謂不大。
關鍵詞:  文學批評2023-03-28
-
周麗華:文學批評的同人化與圈子化
何為文學批評的同人化與圈子化?當我們提出這樣一個命題時,側重考量的是文學批評的生產運作機制、傳播形式、接受方式和影響范圍。
關鍵詞:  文學批評2023-03-27
-
跨圈層傳播——“圈子化”批評的破解之道?
批評的圈子化、同人化寫作現象,作為文學批評領域的一個頑疾,一直以來難以找到破解的方法。
2023-03-24
-
文學與“算法”
ChatGPT及其“算法” 文學與“算法”這個話題已經存在一段時間,ChatGPT再度把這個話題擺放到前臺。
2023-03-24
-
謝有順:召喚一種新的現代小說
中國當代小說一直沒能較理想地平衡好兩種關系,概括起來說,就是實與虛、小與大的關系。
2023-03-22
-
文學性意味著什么——從閱讀經驗看文學性
喬納森的《文學理論》介紹了西方學者對文學性研究的情況。
關鍵詞:  文學性2023-03-21
-
賀紹俊:知識性寫作與介入文學現場
我在這篇文章里想談兩個話題,一個是正在興起的知識性寫作,另一個是如何讓批評介入文學現場。
2023-03-16
-
把“世界”作為考察青年文學的視野和方法
在關于當下青年文學的觀察中,我注意到,“世界”成為他們區別于以往世代的突出特質。
關鍵詞:  青年文學2023-03-15
-
岳雯:批評的困境與潛能
始終在當代文學的場域,持續不斷地看,一張基于文學批評的知識地圖終于慢慢顯露自身。
關鍵詞:  批評2023-03-14
-
楊斌華:文學雜志的評價怪圈及其他
“文學新批評”今日推出楊斌華《文學雜志的評價怪圈及其他》。
關鍵詞:  文學雜志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