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勤:曾經很親密的人,最后形同陌路
其實這個中篇我最早是想寫人性中關于控制的欲望,從小長在赤水河畔的哈蘿一心想做船老大,她把丈夫老何看成一條船,更想通過控制老何,彌補她缺憾受傷的幼年人生,而老何一直要做的則是擺脫這份控制。
2022-09-13
-
喬葉:并非易事
曾有讀者對我說,她把我的小說分為兩種色調:暗冷和明暖。
2022-09-13
-
大頭馬:找到小說的活法兒
我大概是從2012年左右開始寫小說。
關鍵詞:  大頭馬2022-09-09
-
從“我”進入的自然文學書寫:線與網
我在老家見到過很多的漁網。
關鍵詞:  沈念2022-09-09
-
關于《回響》的寫作:愛的升華
《回響》是一部嘗試對愛情進行探討的小說,我想寫它想了整整兩年多時間。
2022-09-08
-
十年深扎,在生活中“淘”小說
十年太快了,有些事情還沒來得及品味就倏忽過去了。
2022-09-07
-
重讀 時代 發(fā)現(xiàn)
近十年來,無論國家,還是我個人生活,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感悟也更深,如果用關鍵詞來概括,那就是重讀,時代,發(fā)現(xiàn)。
2022-09-07
-
龐余亮:一起飛過的日子
在所有的文體中,最難寫作的,不是詩歌,不是小說,而是散文。
2022-09-06
-
《差異的視角》:與時偕行中的審美差異
《差異的視角》,是在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中尋找創(chuàng)作與評論的聚焦點:文本作者的思考與文本本身的被閱讀,與對文本的認識與詮釋。
2022-09-06
-
《一塘蓮》:書寫“革命英雄傳奇”的另一面
這部長篇小說的寫作緣起于二十年前的一個夏日的午后。
2022-09-05
-
《本色》創(chuàng)作談:樸素源于深愛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這句話充分表明水土對于一方文明形成的重要性。
2022-09-01
-
于一行行文字里聆聽文學的足音
云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2022-08-31
-
用長篇歷史文學作品踐行文化“兩創(chuàng)”
作為一名孔孟之鄉(xiāng)的文化工作者和作家,我把學習踐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當做肩上的使命,從《詩經》《春秋》《左傳》等中華文化原典中找尋民族文化的根脈,在浩瀚的歷史風云中發(fā)現(xiàn)最能代表中華文化的人物和故事,深入研究,深度開掘,用長篇歷史文學作品的形式來講好中華民族的好故事,展示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魅力,契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黃河戰(zhàn)略與大運河文化帶、“一帶一路”倡議等時代主題,創(chuàng)作出版了《大孔府》《大運河》《魯國春秋》《千古家訓》《北游記:蘇祿王傳》《河道總督》《抗戰(zhàn)救護隊》《昆張支隊》等八部長篇歷史文學作品,產生了較大的反響,獲得了泰山文藝獎、山東省文藝精品工程獎、喬羽文藝獎等獎項。
關鍵詞:  歷史文學2022-08-30
-
艾偉:不一樣的母親
十年前,我偶爾在飯局上會遇見L。
關鍵詞:  艾偉2022-08-29
-
十年一夢,未到揚州
院子里的蔥蘭開了,白花花的一片,像一場不動聲色的雪。
關鍵詞:  葉淺韻2022-08-29
-
鮮活的生活與笨拙的創(chuàng)作
一晃十年過去,很多人和事都漸行漸遠,但文學所賦予的幸福和莊嚴始終伴隨著每一個晨昏,讓夢想灼灼發(fā)光,還記得2012年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時,飛機載著我從云貴高原的崇山峻嶺飛往北京。
關鍵詞:  肖勤2022-08-29
-
十年寫作自敘
2007年,大專畢業(yè)后,我在老家的圖書公司當教輔書的編校。
關鍵詞:  魏思孝2022-08-29
-
王蒙:日子
世界是生命的河源、陽光和情侶。
關鍵詞:  王蒙2022-08-26
-
張玲玲:取悅一個影子
去年十月,我在讀書,自以為是為待寫的小說作準備,實際是延宕和逃避——我漫無目的地閱讀,懶散地做著筆記,以圖推遲真正的工作,但另外一方面,我不能停筆,因為眼下時間需要度過,不工作讓我心慌。
2022-08-25
-
阿來:我對鄉(xiāng)土文學的一點淺見
寫作三十多年,我從來沒有整體性地思考過鄉(xiāng)土文學問題,甚至沒有想過什么是鄉(xiāng)土文學。
關鍵詞:  鄉(xiāng)土文學202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