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伽藍:看見的能力與凝神的藝術
“只有時眼簾無聲地撩起。
2022-08-23
-
娜夜:因為寫詩是一種美德
一首詩能干什么?為什么還要寫下去?因為寫詩是一種美德。
關鍵詞:  娜夜2022-08-19
-
兔草:你的一切從孤獨里來
二零一八年六月的某個傍晚,我從南京西路美琪大戲院步出,此時天色向晚,路燈漸次亮起,我望著人來人往的街道,恍如隔世。
2022-08-18
-
張學昕:短篇小說的輝煌
蘇童在談及短篇小說時曾說:“古今中外都有大師在此領域留下不朽的聲音。
關鍵詞:  短篇小說2022-08-17
-
弋舟:生活能夠自理的短篇小說
2019年12月,參加完中國作協主辦的博鰲文學論壇,我在返程的飛機上讀到了一則新聞: ……國防部長埃斯皮納稱,找到幸存者的機會比較渺茫,但仍會全力以赴。
關鍵詞:  短篇小說2022-08-17
-
王方晨:生命在“山鄉巨變”中的澎湃和巍峨
中國小說,理應具有民族內涵與民族形式,這是大家的共識,也是無法回避的。
關鍵詞:  王方晨2022-08-17
-
寫作課 | 王安憶:小說的感情問題
靈感現在似乎越來越難得光顧我們了,人類的經驗日益積累,200年的小說堆積如山,書庫里都是小說,覆蓋面日益加大,陰影籠罩著我們,于是就出現了一種從小說到小說的情況。
關鍵詞:  王安憶2022-08-16
-
關于故鄉,滲透的和永恒的
有一年冬天,日光昏暗,北風吹得草木瑟縮,山河靜默。
2022-08-16
-
啊朋友再見,讓哀思化作良夜
2019年的時候,我的一個朋友去世,可以說他是很多人的朋友,2020年的時候疫情方來,所以有人說他的死適逢其時,因為沒有疫情而且是很多人的朋友,以至于葬禮非常隆重,可以說這座城市半個文化圈的人都出席了,或者是一些沐猴而冠者,總之意義非凡。
關鍵詞:  于一爽2022-08-15
-
陳福民:分明心事書中論
1 大約是五六年前,《上海文化》編輯部邀請青年批評家項靜給我做了一個訪談。
-
把新時代精神氣象融入筆下的創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時代的創造者。
2022-08-12
-
焦沖:遺落在時光深處的珍珠
去年,我在《滿族文學》發了一個中篇《吳焦氏》,將我奶奶的故事濃縮在三萬來字中,對她的一生而言,定然是遠遠不夠的,但依我目前的水平和狀態,暫且也只能如此。
2022-08-11
-
《拓》:我要跟小滿和思齊一起走去世界的盡頭
在《拓》這篇小說的開頭,連小滿開口說話,她告訴我們,跟很多人不一樣,從她的生命誕生開始,就有另一個人跟她共處一個空間,“媽媽的子宮是堡壘,他們擁有還未知標準、因而不可量化的時間。
2022-08-08
-
科幻審美需要漂亮的腦洞,只是科幻不止步于腦洞
小說思路源于飛氘老師主辦的2021清華大學“科幻嘉年華”青年作家工作坊。
2022-08-08
-
我要跟小滿和思齊一起走去世界的盡頭
在《拓》這篇小說的開頭,連小滿開口說話,她告訴我們,跟很多人不一樣,從她的生命誕生開始,就有另一個人跟她共處一個空間,“媽媽的子宮是堡壘,他們擁有還未知標準、因而不可量化的時間。
2022-08-05
-
姚鄂梅:來自記憶,來自生命
記憶這個東西很奇特,并不是你一直記掛著某個東西,恰恰相反,你根本從未想過它,但它有一天突然出現在你的腦際,像某個長久未見的鄉黨,突然將手搭上你的肩頭,讓你渾身一震。
關鍵詞:  姚鄂梅2022-08-05
-
社交媒介與人間煙火
疫情改變了普通人的生活面貌,多少也會影響到文學生態。
-
《雙夢記》:心靈的考古有無限地層+詩歌三首
《雙夢記》的故事源于2014年的一次土耳其旅行。
2022-08-02
-
蘇童:給陌生人寫信丨寫作課
我一直相信這樣的說法,所謂作家,就是那些給陌生人寫信的人。
2022-08-02
-
我喜歡自行其是的浪花——有關《男廚》的一些想法
2021年一整年,都在跟一部長篇較勁,年底完成初稿,踏踏實實放空了一段時間后,再撿起來修改,卻發現寫作時那種每天都覺得自己在創作“偉大作品”的盲目沖動消失得一干二凈,看哪兒都是毛病,加上何種生活瑣事的侵擾,便暫時失去了修改它的耐心和勇氣。
202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