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言的鱷魚主義敘事 ——莫言話劇《鱷魚》論
莫言2023年的話劇《鱷魚》是他的第六部話劇。
2024-08-14
-
《登春臺》:讓命運充分顯示出自己的輪廓
讀完《登春臺》,有一種復雜的心緒在心中彌漫良久,至今都沒有散去。
2024-08-14
-
《漂》:改天換地的歷史畫卷 動人心弦的壯麗篇章
蘇北的水災水情,可追溯至南宋建炎年間。
2024-08-13
-
《無聲的細節》:一部大學“創意寫作課”的工具書
利用暑假通讀完走走的新書《無聲的細節:小說的“讀到”之處》(上海文藝出版社2024年5月出版),看著沒幾頁就出現的紅色批注或下劃線,一個清晰的判斷在我心中逐漸形成:這不僅僅是一本文學理論集,更是一本實用性極強的大學“創意寫作課”的工具書,尤其是在今年教育部將“中文創意寫作”增設為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底下的一個獨立二級學科的大背景下,書中閃現的價值有如地表之下的巖漿,等待被開掘出來。
2024-08-13
-
龍潛:貴州少數民族女性作家鄉土敘事觀察
1.鄉土敘事的豐富多元 鄉土敘事在中國文學史中有兩個層面的含義:狹義指以鄉土生活為題材創作的具有泥土氣息的文學作品;廣義指一切書寫鄉村面貌的文學形態。
2024-08-13
-
《登春臺》:面紗吹動,瞥見命運一瞬
一直迷惑于作家格非的語言,總是有種獨立于小說之外的古意,有過往萬千回頭一瞬的宿命感。
2024-08-13
-
《漂去漫山島》:擬像時代的懸浮感
范小青是一個有著強烈時代使命感的寫作者,她的小說或許很難歸入某一個流派,卻總是精準地踩在了時代變遷的脈搏上:從知青生活到吳地市井風情,從體制改革到城鄉矛盾,她始終對現實問題寸步不離,忠實地記錄著城市與時代的表情。
2024-08-13
-
《風起膠濟》:老鐵路 新故事
作家李玉梅的報告文學越寫越好。
2024-08-13
-
《你朝時光而去》:短篇小說的靈氣與秀氣
鬼魚的短篇小說集《你朝時光而去》日前由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在嚴肅與靈動、深沉與活潑之間,在沉重與輕盈之中,以獨特的視角切入現代生活的日常與褶皺,深描當代青年精神癥候。
2024-08-13
-
如何寫出一個城市的“精氣神”
近十年來,一種新的文體——城市傳記勃然興起。
2024-08-12
-
《荻港村》:江南古村的浪漫敘事
荻港村是杭嘉湖平原上的一個自然古村落,實有其地。
2024-08-12
-
說說《登春臺》里的賈連芳、鄭元春和姚芩
我數了一下,格非長篇《登春臺》里,有名有姓的人物四十三個,女性十六個,男性二十七個。
2024-08-12
-
《去北川》:“一個很好的樣子”
劉大先的紀實文學作品《去北川》,我先讀到的是正式出版之前印行的試讀本,那時的書名是“一個很好的樣子”。
2024-08-12
-
《空港》:漂泊不定的記憶
作為海外華文小說作家,張惠雯常以其對情感與記憶、漂泊與還鄉等母題的精準把握受到國內外評論界的廣泛關注。
2024-08-12
-
《單眼凝視》:凝視中的微光與暖意
小說《單眼凝視》是一篇講述安全感的作品,和鄰里互助有關,和婚姻狀況相連,和內心秩序以及對生活的理解有關。
2024-08-12
-
《隱居桃花源》:在語言中覓得心靈桃源
作家葉彌的短篇新作《隱居桃花源》,是一篇圍繞語言力量與自我存在的作品。
2024-08-12
-
沈葦:生態文學——觀念、方法和視閾
交集與差異:“生態”“自然”“山水”“風景” 布魯諾·拉圖爾在《自然的政治》一書中說:“生態學(Ecology),正如其名所示,本身并不直接進入自然,它像所有科學的學科一樣,是一種‘學’(-logy)。
2024-08-11
-
《八千年的凝視》:以小見大的美學意蘊
殊為遺憾,筆者錯失了今年端午期間在成都博物館舉辦的“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展覽。
2024-08-11
-
《慢慢》:到底慢到何種程度
原標題:《慢人的形象:到底慢到何種程度》 就好像童年時代,我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綠洲,鉆進密匝匝的沙棗樹組成的圍墻,看見一樹一樹的秋天的紅蘋果(現今已改良品種,稱為“冰糖心”),碩果累累,眼花繚亂,不知摘哪個好。
2024-08-11
-
王明憲《春水流》:對現實主義文學新可能的執著探索
評論家李丹為小說集《春水流》所撰的評論題為“在現實主義文學里收獲王明憲”,充分肯定了王明憲在現實主義文學沃野上的耕耘之力。
202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