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頭記》:在歷史的縫隙里以想象書寫真實
讀溫亞軍的小說,常令我想起《紅樓夢》第十七回的情節:賈政攜賈寶玉和眾門客游覽大觀園,沿著園內一曲活泉行走,正在“山窮水復疑無路”之際,忽地一轉,便是平坦寬闊大路,豁然大門前現。
2024-08-07
-
點睛在細節,畫龍也在細節
南宋玉澗,九歲入臨安天竺寺出家,跟著師父們畫畫,偶然聽得張僧繇畫龍點睛的故事,悠然神往。
2024-08-07
-
詩集《夜與泉之歌》:精神堅守的詩意表達
詩人周立文在詩歌的園地里辛勤耕耘已經超過40年,先后出版多部詩集。
2024-08-07
-
孟繁華:文學史更是一個實踐的領域
江蘇是中國的文學大省,也是強省。
2024-08-07
-
被擊打的身體與被擊打的時間——評《呼吸》
在最直接的故事情節層面,《呼吸》可被視作是一位都市大齡青年女性的“受難史”。
2024-08-06
-
敞開與融通的文學世界
一 在陜西文學的譜系中,黃樸及其小說創作是傳承中的新銳。
2024-08-06
-
城市文學中的身體感覺與情緒美學
知乎上曾有一個著名的問題,“為什么我覺得上海沒有大家說的那么繁華?”一個高贊的回答引述了流量明星楊超越的話,“我大包小裹從長途汽車站走出來看到的上海,和我從機場VIP通道走出來看到的上海,不是一個上海”。
2024-08-06
-
《去北川》:走進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當我翻開《去北川》(上海文藝出版社)這本書時,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牽引,走進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2024-08-05
-
李春雷:向海而生 踏浪逐夢
伴隨深中通道正式通車,作家李春雷的長篇報告文學《龍騰伶仃洋:深中通道建設紀實》(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2024-08-05
-
奔馳在“局部地區”的輪胎——讀《國產輪胎》
石門小鎮、逃學少年、新華書店、衛生院、家具店、大齡剩女、小湘西、局部地區、風炮補胎、宏明汽修店、日產藍鳥、愛華牌隨身聽、18英寸長虹牌黑白電視機、音像店、VCD、DVD、港臺武打槍戰鬼片、鵬飛家電維修店、穿淡綠長裙的瘸腿女人、潔癖癥和控制狂的姑媽、小土狗、農貿市場、米粉店、廢品回收站、五金雜貨鋪、火家嶺水庫、一路狂奔的朝陽牌重型卡車國產輪胎……鄭小驢的中篇小說《國產輪胎》(載《十月》2024年第4期)以石門小鎮為“局部地區”,構建了一個光怪陸離,別具風情,富有荒誕魔幻色彩的異世界。
2024-08-05
-
學群:我們在小說里遇到什么
如果說小說是對生活的模擬,小說創作者則是對造物者的模擬,“要有”于是“就有”。
2024-08-05
-
《祝你好運》:拒絕把大拇指伸進小說的秤盤
沒想到《祝你好運》這個中篇,最后是一個“羅生門”的結尾。
2024-08-05
-
“死生亦大矣”:從《歸去來兮》看陳永和小說人文內核和寫作自覺
平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都不會去主動思考死亡,它像空氣一樣須臾相隨,卻又仿若并不存在。
2024-08-05
-
孫連洲:但愿所有漂泊人生都有一個好歸宿
這是一部很能讓人共情的小說,對于為數眾多的漂泊者來說,身處異鄉打拼,或多或少都能在小說主人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2024-08-05
-
我們都是土地的孩子 ——《黑與白》序
“我們都是土地的孩子”——這是黑小白一首詩的題目,我很喜歡。
2024-08-05
-
科技理性時代的文學“出圈” ——以偵探推理小說為例
科學文化本身是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但當較為專門化的科學知識和科學家從教科書里“出圈”從而進入大眾文化領域的時候,還是帶來了一些反差的諧趣。
2024-08-05
-
自然的詩學——讀陳世旭《表叔》
在陳世旭的小說《表叔》里,表叔家所在的上水巷里,猶如世俗世界的一塊“飛地”,這是戰爭的硝煙未曾侵襲的地方,亦如世外桃源一般為“我”一家提供了庇護。
2024-08-05
-
《吃黃昏》:現代閨怨的異域想象與書寫
作為中國文學界一家重要的文學期刊,自1957年創刊以來,《收獲》始終堅持“好作品”為先的辦刊方針。
2024-08-05
-
《蘇東坡時代》:北宋思想文化史的全息畫卷
如果說《海南島傳》是孔見寫下的第一部大書,那么《蘇東坡時代》則又一次完成了超越。
2024-08-05
-
重新做新時代的批評家
文學批評當然要深入文學現場,但今天的文學現場無限復雜,甚至連“文學”“寫作”本身都開始變得模糊,紙媒文學、網絡文學、超文本文學,全民寫作、職業寫作、網絡寫作、軟文寫作、游戲寫作、編劇短視頻腳本寫作、AI寫作等等,這些大多都是新現象,而這些“現象”之間也頻頻出現了界限模糊、交互的“新新現象”。
2024-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