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曾祺1000事》:著書老去為抒情
《汪曾祺1000事》,是一本非常另類的作家傳記。
2024-09-02
-
《灼日——馮遠自傳》:《灼日》之歌
《灼日》是當代中國美術大家馮遠先生的自傳,既是他的個人史,也是一部藝術史。
2024-09-02
-
《霍林河的女人》:斬斷命運的繩索
與近幾年文壇上熱烈討論的新東北作家群、東北文藝復興每每談及的作家作品不同,《霍林河的女人》有另一種味道。
2024-08-31
-
自我之內的“我”
黑孩 黑孩對主體存在的認識使她的小說擁有了一種潛在的思辨力量。
2024-08-31
-
城鄉流動視野中的路遙小說
從“城鄉流動”的視角研究路遙小說,必然要涉及到社會學領域的相關概念,比如社會結構、社會流動。
2024-08-30
-
其實我們心里都有一個邰曉陽
公安作家呂錚已出版長篇小說20部,包括兩度被影視改編的《三叉戟》,以及榮獲2023年度人民文學獎長篇小說獎的《打擊隊》。
2024-08-30
-
灰色之重——評秦汝璧小說《五十九度灰》
作為黑白攝影術語的“灰度”在小說中如何被詮釋,初讀秦汝璧的中篇小說《五十九度灰》(發表于《鐘山》2024年第2期)時,這是縈繞在我頭腦中的問題。
2024-08-30
-
逃離,且走向新生——羅偉章《紅磚樓》的符號學意義
羅偉章在出版了廣受好評的長篇小說《塵世三部曲》(《聲音史》《寂靜史》《隱秘史》)和《誰在敲門》之后,最新長篇《紅磚樓》,又在《收獲》2024年第4期隆重推出。
2024-08-30
-
依依墟里煙,濃濃東北情——《草木志》
近年來,作家們推出了一大批以藝術真實作為創作出發點、融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社會現實生活的作品,為廣大讀者喜聞樂見。
2024-08-30
-
《汪曾祺1000事》:著書老去為抒情
《汪曾祺1000事》,是一本非常另類的作家傳記。
2024-08-30
-
“市井詩學”與“時代傳奇”——論《繁花》文學敘事與影視表達的不同魅力
金宇澄所著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繁花》,經香港著名導演王家衛歷經十年苦心孤詣改編為同名電視劇,伴隨著新年璀璨焰火熱鬧播出。
2024-08-29
-
郭冰茹:方言寫作中的現代性問題
一 提起“方言寫作”,很多人都會想到韓邦慶的《海上花列傳》。
2024-08-29
-
“尋父”與掙脫人生牢籠的想象
劉皓是一位00后寫作者,非常年輕,但他的兩部短篇小說《鴕鳥》和《庫球》卻令人驚艷,在人物心理刻畫的深度、敘事的復雜性等方面,顯示出其小說技藝的嫻熟,才華斐然。
2024-08-29
-
自我解釋學與滑落的敘事——評《不舍晝夜》
在我看來,所有類型的文學作品,一方面可作為某種“自我坦白”的形式,并在這一過程中牽引出主體與他者、世界之間的關聯;另一方面,虛構人物如何體驗世界,以及如何辨認自身的存在,也可折射出某種自我解釋學的圖式和實踐。
2024-08-29
-
《家住運河邊》:一條文化的“平陸運河”
廣西女作家謝鳳芹的《家住運河邊》不僅是一部布局嚴謹、行文收放自如、描寫生動逼真的散文集,更可以視為一條文化具象的“平陸運河”。
2024-08-29
-
《安生》:展現社區生活眾生相
仿佛在不經意間,四川作家凸凹耕耘多年、直面城市社區生活的長篇小說《安生》(四川文藝出版社),就這樣放在我的面前。
2024-08-29
-
《時間的花朵》:學人之詩 卓然自樹
《時間的花朵》,收入了陳龍近兩年來的詩作。
2024-08-29
-
汪泉《湘子橋畔》:潮涌帆升家國夢
《湘子橋畔》是汪泉創作的長篇歷史文化散文,既書寫集歷代眾多建橋者而神化得名的湘子橋(廣濟橋),探尋潮汕文化根脈,又以此橋聯結800多年間千千萬萬潮汕人的赤子之心,直抵海內外潮汕兒女的靈魂,演繹潮汕人的精神內核。
2024-08-29
-
以新聞手法、文學筆法書寫鄉村振興
勞罕、邢宇皓、盧澤華、常河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山這邊,山那邊》,以敏銳的政治站位、宏闊的歷史視野、強烈的時代意識、扎實的調查研究、精湛的文學筆力,深情書寫蘇皖交界一山兩村近30年的山鄉巨變,既以解剖麻雀描繪兩個村莊在時代大潮中一次次蝶變的肌理和動因,也以兩村鏡鑒映照從農村改革到鄉村振興的千里江山圖,揭示出農業農村走向現代化的壯闊前景。
2024-08-28
-
巴隴鋒《五月黎明》:宏大主題的文學言說
《五月黎明》講述了1946年一段驚心動魄的革命故事,在國民黨政府及軍警憲特圍追堵截之中,共產黨人與普通民眾舍命護送“百姓之王”倪柏仁去延安,用生命與鮮血譜寫出一曲蕩氣回腸、可歌可泣的華彩樂章。
202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