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疊山》在處,匠魂猶存
《疊山》在處,匠魂猶存 ○單小菁 疊山是我國傳統園林風格的一種,自秦漢便有,歷史悠久,用材多,結構復雜,需要造景師傅具備極其高超的技藝,講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2024-04-29
-
王干:女神的背后——王蒙小說的女性視域
千百年來,文學塑造了諸多令人難忘的女性形象,無論是外國文學中的海倫,還是中國楚辭里的“湘夫人”,無論是歌德筆下的綠蒂,還是曹植筆下的洛神,都是美妙絕倫的女神,成為讀者心中的偶像。
2024-04-29
-
徐強:植根于故土的寫作
本期兩位年輕的校園作者,都遠在異鄉求學。
2024-04-28
-
舒晉瑜《傾談錄》:重新打開 繼續閱讀
舒晉瑜的《傾談錄》(作家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是一道秘制的精神美食,她把一個門類繁多、經典和權威共存的文學獎變成一種可以“興”,可以“怨”,可以談說、可以存錄的讀本,她讓一個文學高原綠草茵茵雜花生樹。
2024-04-28
-
楊少衡:寫出基層官員的血肉
楊少衡的中篇新作《左手》也可稱之為“縣委書記萬秉章的四個不眠夜”。
2024-04-28
-
孟繁華:在“現代性”和“中國性”之間
任何一個當代作家,都要回應時代的命題,這不是當代作家的宿命,而是歷代作家的抱負和價值觀。
2024-04-28
-
《班史》:凝視大學日常,對話心靈成長
對于部分群體而言,2018年9月是“小徑分岔”的開始。
2024-04-28
-
“一個人的詩歌史”與“最初的淚水”
《一個人的詩歌史》(修訂版),劉春著,華齡出版社2024年5月出版 2008年,我本人參與評選工作的“宇龍詩歌獎”決定將那一年度的“宇龍詩歌獎”授予寒煙、李以亮、劉春三位詩人時,我曾代表評委會寫有以下的頒獎辭: 本年度“宇龍詩歌獎”授予詩人劉春。
2024-04-28
-
“事件視界”的逃逸者——讀鄭小驢新作《南方巴赫》
鄭小驢小說中的“事件視界”是一個力量僨張、象征深刻的文學概念,它既是故事情節的推動力,也是人物內心、事件社會的視界反映,在引人入勝的故事空間中,完成了一次對人性與大地之間互動的深邃思考。
2024-04-28
-
《晚春情話》:背反之“春”中的生命敘事
透過這部《晚春情話》,我們不只可以清晰窺見韓松落之于自由、和諧與生命綻放的渴望與憂思,也同樣可以完滿感知韓松落融文學、音樂、電影、詩與人生于一體的君子不器的多元生命之旅。
2024-04-28
-
《二十一克》:二十一克的重量
“二十一克”是靈魂的重量,陳世旭以此為其短篇新作命名,或許是希望讀者能夠洗盡鉛華,拋棄俗世枷鎖,重新認識自己的初心,找到靈魂真正的價值所在。
2024-04-28
-
看這陌生又熟悉的世界 ——讀龔萬瑩新作《島嶼的厝》
小說集名為“島嶼的厝”,固然表面上寫的都是這些房屋作為舞臺發生的故事,但深層的隱喻則是頗具洞察力地指出,祖輩大厝也并非避風港,作為個體需要充滿勇氣親身經歷,并積極自愈自強。
2024-04-28
-
《寬容與執拗:迂夫司馬光和北宋政治》:不只是司馬光的傳記
《寬容與執拗:迂夫司馬光和北宋政治》趙冬梅 著中信出版集團 讀罷趙冬梅教授的新作《寬容與執拗:迂夫司馬光和北宋政治》,書中有一句話印象深刻:“曾經想過置一方閑章,上刻‘涑水門下走狗’,來表達我對司馬光的景仰。
2024-04-27
-
試議《創作之傘》的獨特普法表達
由重慶市作協副主席李燕燕、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常務副會長張洪波合著的長篇報告文學《創作之傘——中國文字著作權保護紀事》(以下簡稱《創作之傘》),便是這樣一部集法律專業性與文學可讀性于一體的優秀普法之作。
2024-04-26
-
潘凱雄:關鍵一步——讀《群山回響》有感
浙江省地域面積雖不大,但給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程,特別是如何深化改革開放、建成小康社會創造和提供了不少經驗。
2024-04-26
-
塑造具有新質內涵的農村黨員干部形象
李英長篇報告文學《群山回響》反映“千萬工程”實施二十年來,浙江農村經濟社會變化的生動現實,展現了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時代風貌。
2024-04-26
-
唯有真實的經歷讓人難忘
詩人海子于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了結了自己的生命,從那一天開始,海子的非正常死亡就成為了一個不斷被廣泛議論的詩歌事件。
2024-04-26
-
深入挖掘“第二個結合”的內在邏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不斷發展并取得理論成果的文化土壤與傳統資源。
2024-04-26
-
林森:《歸潮》的四種回歸
《歸潮》在陳崇正的個人創作中,是一部具有標志性的作品。
2024-04-26
-
《如風似壁》:榕樹、艇仔粥與小說的柔韌之美
張欣這本小說中的這兩個意象——榕樹與深夜中的一碗艇仔粥,既是對廣府文化的妥帖表達,也表現出了亂世中不可磨滅的、綿長堅韌的人性品質。
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