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邊》:雕琢生動的涼山眾生像
很久以前,在蒼莽的大涼山,山巔、山腰、低地分別生活著黑彝、白彝和漢族,如金字塔般的層級,彼此隔離。
2017-01-24
-
中國民族學、人類學學術共同體的構建
“學術共同體”一詞,首先由20世紀英國著名哲學家布朗提出。
2017-01-03
-
民族學、人類學的當代意義
在民族傳統文化受到沖擊和挑戰的今天,人類學如何尋找自身的意義和價值,田野調查又應如何開展?近日,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邀請香港理工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民族博物館客座研究員趙式慶作了題為“鄂溫克族自治旗吉登嘎查的田野反思——探索人類學的當代意義”的學術講座。
2017-01-03
-
少數民族語言保護迫在眉睫
【語文筆談】 少數民族語言保護迫在眉睫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資源保護的現狀、機遇與挑戰 作者:丁石慶(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少數民族語言資源保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中國境內已經識別和正在使用的語言涉及漢藏、阿爾泰、南島、南亞、印歐等5大語系,還有尚難界定語系、語族或語支及混合語等的若干語種,分布于上述語系的10余個語族的語言計130余種。
2016-12-14
-
藏族女性寫作的審美特征與不足
益西卓瑪于1981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清晨》,開啟了藏族女性文學書寫的先河,由此打破了男性作家“獨領”藏族文壇的局面。
2016-12-08
-
少數民族抗戰文學的價值與缺憾
抗日戰爭期間,由于特殊的社會文化方面的規約,少數民族抗戰文學的創作動機和宗旨便是為了完成救亡任務和革命歷史的塑造。
2016-11-02
-
新疆文學的希望與未來
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阿扎提·蘇里坦的維吾爾文學評論集《民族文學的書寫與構建》一書的漢文版,對維吾爾文學50年來取得的成就,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總結。
2016-10-31
-
民族文學評論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評阿扎提·蘇里坦評論集《民族文學的書寫與構建》
在我國各民族作家中,維吾爾作家使用母語創作的比例很高。
2016-10-31
-
見證當代維吾爾文學的發展——談阿扎提·蘇里坦的文學評論
阿扎提·蘇里坦是新疆維吾爾族文學的領軍人物之一。
2016-10-31
-
中華民族文學花園的奇葩——評第十一屆“駿馬獎”朝鮮文獲獎作品
第十一屆“駿馬獎”塵埃落定。
2016-10-31
-
新時期蒙古族母語文學的高度和自我超越
在第十一屆“駿馬獎”的評選中,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作家用母語創作的八部作品獲獎,另有三位翻譯家獲得翻譯獎。
2016-10-31
-
新鄉土主義的新景觀——評第十一屆“駿馬獎”散文獎漢語獲獎作品
散文是一種古老的文體,越古老越難出新意。
2016-10-31
-
和諧 追尋 摯愛——評第十一屆“駿馬獎”詩歌獎漢語獲獎作品
在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的評選中,白族詩人何永飛的《茶馬古道記》、裕固族詩人妥清德的《風中撿拾的草葉與月光》、彝族詩人魯娟的《好時光》三部漢語詩集和其他兩位作者用少數民族母語寫成的兩部詩集獲獎。
2016-10-31
-
貼近新生活 弘揚正能量——評第十一屆“駿馬獎”報告文學獎獲獎作品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共有四部報告文學作品獲獎。
2016-10-31
-
正是女兒紅——評第十一屆“駿馬獎”中短篇小說獎漢語獲獎作品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揭曉并頒獎了,在中短篇小說獎的評選中,三位用漢語寫作的年輕女作家,在如林強手中脫穎而出,和其他兩位用少數民族母語創作的作家一起成為最終的勝出者。
2016-10-31
-
對時代與歷史的深情呈現——評第十一屆“駿馬獎”長篇小說獎漢語獲獎作品
在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的評選中,土家族作家李傳鋒的《白虎寨》、侗族作家袁仁琮的《破荒》和維吾爾族作家阿拉提·阿斯木的《時間悄悄的嘴臉》三部漢語長篇小說脫穎而出,獲得長篇小說獎。
2016-10-31
-
以需求推動少數民族文藝發展
少數民族文藝是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具有鮮明的特色、豐富的內涵和生動的表現形式。
2016-09-28
-
第十一屆(2012-2015)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獲獎者創作感言
一、長篇小說獎 李傳鋒(土家族) 獲獎作品:《白虎寨》 我出生在舊中國,長在紅旗下,經歷過三年困難時期,吃過草,掙過工分,我體會過“饑腸轆轆”、“身無分文”的無奈,我深深懂得貧窮對國人的傷害。
2016-09-09
-
菩提風語
一 自我到來,菩提懸垂為鈴,搖曳為歌。
2016-08-25
-
詩是塵世的安慰
詩最根本的底色是真誠——我沒有用“詩歌”,而是用“詩”,是因為吟詠傳統斷裂已久,“詩”和“歌”早已分為二途,“詩”更多訴諸于視覺閱讀和沉思,“歌”則日益在大眾文化中走向聲光電音的娛樂一道。
2016-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