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市 愛書人的朝圣之旅
作為北京市民的老朋友,地壇書市于上周重啟,將持續至本月18日。
2023-09-13
-
魯迅評《文心雕龍》
魯迅對《文心雕龍》深有研究,或借鑒經驗,或闡釋觀點,零金散玉見于各種文本中。
2023-09-13
-
表達國事掛懷 抒發懷古幽情
每一個人類生活的空間,都會承載歷史和記憶,充滿經驗和意義。
2023-09-12
-
古代“棋”女子 不止愛手談
棋的玩法豐富而有趣,是打發時間、消磨時光的美物。
2023-09-12
-
虛實之間:“五柳先生”谫論
《宋書·隱逸傳》稱陶淵明“少有高趣,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
2023-09-11
-
《呻吟語》:明清救世啟蒙先導
《呻吟語》,明代末期語錄體清言小品的優秀代表作品。
2023-09-11
-
老上海筆業
清咸豐元年(1851年),李鼎和筆莊最早在上海開設。
2023-09-08
-
廣州增城:王陽明最后的精神寄托
嘉靖七年(1528),五十七歲的王陽明行經廣西烏蠻灘,拜謁了童年偶像伏波將軍馬援的祠堂,他想起四十年前的一個夢,似乎也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向終點。
2023-09-07
-
一段晚清書院史事的鉤沉
原標題:譚獻與湖北經心書院——一段晚清書院史事的鉤沉 譚獻(1832—1901)一生與晚清的多個書院存在或深或淺、或長或短的關聯,這一點在其稿本《復堂日記》中有較為詳細的記錄。
2023-09-06
-
?柳公權的祖輩們
隋朝初年,從河東蒲州北遷至京兆華原的柳昂,也就是柳公權的先祖,仕北周時歷職清顯,為朝廷所重,為百姓所敬。
2023-09-05
-
四歲能讓梨的孔融,長大卻是個酒鬼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徹底平定袁紹殘余勢力,統一北方后,萌生一統全國的想法。
2023-09-05
-
那些借古抒懷的歷史小說
在古代商品經濟比較活躍的時期,不少文人都想通過寫小說來獲利。
2023-09-04
-
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盛唐概念
就中國古代詩歌史而言,盛唐既是時段分期概念,也是由審美特質、體制藝術、代表作家等共同構成的詩學型范的概念。
2023-09-04
-
杜甫的前半生與大唐的盛世
杜甫(712—770)的詩歌,在中國婦孺皆知。
2023-09-01
-
中國早期的書籍量詞
漢語中量詞的大量存在,是我國語言的重要特點之一。
2023-08-30
-
伏日驅鬼與中元節的由來
儺一詞是指一種古老的驅鬼儀式,社會各個階層都采用,并以各種形式流傳下來直到如今,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國西南地區幾個省份。
2023-08-30
-
七月十五,不只是“鬼節”
農歷七月十五日,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
2023-08-30
-
杜澤遜:古人得書之難
今天一早來到校經處,同學們已放假,趙啟蒙君仍在用功。
2023-08-29
-
“四大奇書”何以成為小說經典
眾所周知,中國古典文學有“四大名著”,即《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
2023-08-29
-
因為《羅剎海市》,就進不了“四庫”?
1948年 《聊齋志異》譏刺了清廷? 眾所周知,《聊齋志異》乃清初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匯輯了近五百篇短篇小說,這些作品有不少是通過花妖狐魅與世人之間的愛恨情仇,來體現作者反抗傳統禮教束縛,揭示人性本來面目的良苦用心。
202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