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火》是對“頂層設計”與“浪漫精神”結合的一種回應
《漁火》講述了我的家鄉洞庭湖畔一個漁村的故事。尋找策劃高手來改變漁村面貌,成了從省城下來參與鄉村振興的干部和八零后村支書的一塊“心病”,也是亟待解決的現實難題。主人公“我”托求師兄、大學教授曹毅環友情援助,他派出女博士葉明朗前來實地考察,并制訂鄉村建設方案,由此引出葉明朗的爺爺葉廣志曾在漁村的革命往事和“婚姻”故事。“我”原本帶著婚姻解體后的逃避現實之心來到這里,卻因葉明朗的到來,激發出一種對漁村未來發展的“浪漫”信心,并在兒子的地理學嗜好的影響下,引發“我”的理想化的良愿。葉明朗雖將赴港求學深造,但在其寄寓浪漫色彩的設計理念的推動下,漁火文旅項目呼之欲出,引人遐想。
寫作過程中,“頂層設計”和“浪漫精神”這兩個關鍵詞進入到我的心海。頂層設計要有個性的表達,浪漫精神則需建設者充滿激情。中篇小說《漁火》無疑就是對二者的結合做出的一種回應。
一個漁村和一片地域的“漁火”被擦亮,也被重新點燃,這里的“漁火”實則是呼喚一種變得稀薄的人生熱情。因為熱情的力量,每個人物的前行之路、小漁村的未來才有了聲色光影和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