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宮海上絲綢之路館啟動建設
故宮海上絲綢之路館15日啟動建設,計劃于2020年向公眾開放。
2018-10-16
-
講述動蕩時代的美國藝術故事
會標墻(左)與3D光柵畫 序廳全景 環境光照明 這是一個關于美國現代藝術的展覽,也是上海博物館一次全新展陳形式的大膽嘗試。
2018-10-12
-
博物館應做好“講故事的人”
雖然開展至今已三月有余,但浙江省博物館的“越地寶藏——100件文物講述浙江故事”年度大展仍熱度不減,預計國慶假期前后還將迎來一輪觀展高峰。
2018-10-11
-
博物館錯用網文更錯在工作態度
近日有媒體報道,陜西省渭南市博物館三樓歷史人文主題館內近現代時期關于胡景翼的介紹展示中,有一篇《討陳檄文》。
2018-10-10
-
六百多片北宋瓷片 講述海上絲路故事
鳥瞰阿萊皮蒂遺址。
2018-10-10
-
博物館里暢享奇妙“盛筵之夜”
9月28日晚,原本靜悄悄的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里人頭攢動。
2018-10-09
-
文物數字化:讓文化遺產永留存
圖①:3D打印的云岡石窟第3窟石像,面部圓潤豐滿,神態超然。
2018-10-09
-
武威天梯山新發現佛造像 與北涼王“為母造丈六石像”契合
首都師范大學考古系教授寧強日前在甘肅武威市天梯山石窟寺考察時,發現一尊約5米多高的站立佛像,佛像具有明顯的成年婦女形體特征,寧強認為,這尊佛像應該是北涼王沮渠蒙遜為其母所造,與古代文獻相吻合。
2018-10-09
-
唐朝墩,竟然就是唐代的蒲類縣城
唐朝墩發現的浴場。
2018-10-09
-
石窟藝術與中國文學研究
在有關《西游記》中孫悟空形象之來源的問題上,上個世紀初就發生過爭論,幾位當時著名的文學大師各有不同的解讀。
2018-10-08
-
“敦煌藝術是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
“敦煌是中國藝術的萬花筒。
2018-10-07
-
化石的故事也精彩(序與跋)
生物的演化沒有方向。
2018-10-02
-
用創新成果講述一段歷史變遷
希望這里能夠讓我們回憶曾經的歷史; 希望這里能夠留下現在年輕人的樣子; 希望這里能成為創業者的精神家園; 希望到這里的你,能有所獲得,有所思考。
2018-10-02
-
首家創業博物館講述中關村故事
在中關村創業大街主街上,本市首家創業博物館開館了。
2018-10-01
-
“十一”長假,博物館見
保羅·納什《夢中的風景》,“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藏展(1700-1980)”展品 隨著《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等影視節目的熱播,蓬勃的文博熱在國內正興,逛博物館被人們視為一種新的時尚。
2018-10-01
-
斯里蘭卡出土大量北宋晚期外銷瓷
制圖:馮曉瑜 經過為期40天的發掘、整理和研究,中國與斯里蘭卡首個合作考古項目日前取得階段性成果:在斯里蘭卡北方重要港口城市賈夫納阿萊皮蒂遺址,出土了超過600片來自中國北宋后期的外銷瓷瓷片,這些瓷器主要產自中國東南沿海地區,以廣州西村、潮州窯為大宗,并有少量耀州窯殘片。
2018-09-30
-
石家河遺址:長江中游的考古奇跡
石家河遺址發掘現場。
2018-09-30
-
“何家村遺寶”背后的大唐氣象
1970年10月的一個下午,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一個工地上,挖到了一個灰不溜秋的陶甕。
2018-09-28
-
故宮是怎樣拆掉“門檻”的
這個夏天,隨著《延禧攻略》《如懿傳》等清宮戲的熱播,紫禁城又吸引了一大撥觀眾的關注。
2018-09-25
-
故宮開設母嬰室樹立了標桿
“十一”長假前夕,故宮的一則舉動,對游客而言堪稱暖心。
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