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何家村遺寶”背后的大唐氣象
    來源:解放日報 | 齊東方 演講 徐蓓 整理  2018年09月28日08:09

    1970年10月的一個下午,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一個工地上,挖到了一個灰不溜秋的陶甕。就此,一批“何家村遺寶”驚艷出世。這些寶貝與唐代盛世以及絲綢之路有怎樣的關系?不久前,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齊東方教授來到“上圖講座”,為大家解讀神秘的“何家村遺寶”。

    是誰把這些珍寶埋藏于地下

    1970年10月,在西安市碑林區的何家村出土了一批唐代金銀器共1000多件,分別埋藏在2個大陶甕和1個銀罐之中。其中,各式金銀器做工精細,造型美輪美奐,藝術價值極高,更有不少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國寶,部分珍品還是全球范圍內的孤品。

    這批文物中,95%以上都是唐朝的,而且絕大多數都是8世紀中期的,也有一些更早年代的錢幣。這就向我們提出了一個疑問:這批寶貝的主人是誰?是誰把這些珍寶埋藏于地下?

    首先,讓我們從發現的地點和器物的年代上來尋找線索。

    經過考古工作者的鉆探并對照文獻記載,何家村窖藏所在地位于古代唐長安城內一個叫興化坊的地方。

    這些珍寶被埋在地下,我們猜測可能是因為一場戰亂或者其他什么突發事件。一開始有專家猜測,唐朝發生的最大戰亂就是“安史之亂”,這批珍寶應該是那段時期被埋入地下的。這批器物的年代大多屬于8世紀中期,也是相吻合的,所以這作為一種基本的結論,一直延續了很長時間。

    但是,隨著考古技術的進步,后來人們發現這批寶藏中有的器物是“安史之亂”以后制造的,因此之前的結論就被推翻了。

    在“安史之亂”之后,還發生了“涇原兵變”(783年),這是唐德宗時期發生的一場戰亂。我仔細研究了很多文獻資料,查閱當時的興化坊里曾經住過些什么人,然后對這些人一個個進行了排除,最后將焦點集中在一個名叫劉震的人身上。劉震當時住在興化坊,是官位顯赫的租庸使,也就是專門負責國家稅收的官員,他能接觸到國家的庫房。據 《唐兩京城坊考》記載,“涇原兵變”時,租庸使劉震讓人押著“金銀羅錦二十駝”出城外逃,自己則與家人隨后趕來。這段文字透露出劉震手里掌握著大量的財富珍寶。

    所以我猜測,“何家村遺寶”與劉震有關,但不是個人財產,而是收繳上來的庸調及保管的宮廷珍寶。

    帶把杯的中國特點越來越明顯

    今天,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談談“何家村遺寶”,那就是這些寶藏所呈現出的濃厚的多元文化氣息。

    何家村出土的提梁壺、壺瓶,這些都不是中國傳統的器物。

    提梁壺是游牧民族用的器物。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所使用的日常用品差別很大。同樣用壺,游牧民族為什么有提梁?為什么壺是扁的?大家只要想象一下整天在馬背上的生活就知道,扁壺系在馬背上不會滾來滾去,有提梁的話取用非常方便。

    帶把的壺瓶也是游牧民族使用的,攜帶和使用都很方便。在唐代以前,雖然商周時代的銅器有些是帶把的,但非常少見。南北朝時期曾經有一種帶把的壺,但那種壺不能提起來,是抱著使用的。一直到唐代,帶把的壺瓶才越來越多見,可見這是游牧民族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

    何家村還出土了幾件杯狀器物,這些杯有一個特點——都有一個環形的把,這在唐代以前也是沒有的。據考證,這些器物屬于生活在中亞阿姆河與錫爾河一帶的粟特人,這個民族和中國的商業交流特別多,中國史書上把他們稱作 “昭武九姓”,他們在中亞建立了很多城邦,以善于經商著稱。他們兼有農耕和游牧文化的特點,是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中介人。

    何家村發現的這些杯狀器物,無非有幾種來源:第一,外國傳到中國的;第二,中國唐代工匠仿制的;第三,外國工匠到中國來制造的。經研究,何家村發現的器物應該是中國的仿制品,為什么這樣說?雖然其造型、裝飾細節和中亞的器物一模一樣,但是仔細一看,底襯的紋樣卻是地地道道的唐代圖案。

    帶把杯后來出現了很多變化,比如杯的腹部呈一個碗的形狀,紋樣上出現了柳葉,底下是蓮瓣托起來,整個像一朵花一樣,這種品味是唐人喜歡的。也就是說,帶把杯的中國特點越來越明顯。

    文化交流往往是從商品交易開始的。通過絲綢之路,這種杯狀器物傳到中國,因為非常好用,所以漸漸流行開來。在沒有帶把的杯之前,中國古人一直用的是碗,喝酒、吃飯都是用碗;唐朝時,帶把的杯開始出現。經過對異域文化不斷學習、模仿,再推陳出新地改造,最后變成了中國式的器物。

    不怕弄丟自己的文化傳統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何家村出土的金碗。

    大家知道,中國的青銅器鑄造技術非常高超,把金屬熔化了以后通過翻模進行鑄造。商周時期鑄造的青銅器已經非常復雜,因為這個技術在中國很成熟,所以中國早期在金銀器制作上也經常采用鑄造技術。

    但是,金、銀因為質地較柔軟、延展性強,更適合采用錘揲的方法打造。錘揲法就是將金銀捶打成各種形狀,金、銀可以砸成很薄很薄的片,能拉出很細很細的絲,特別適合制作精美的首飾。一般制造金銀容器也采取錘揲的辦法,把金塊先錘成金片,再吹出器型和輪廓,然后在輪廓上進行鏨刻。這種技術是從哪里來的?來自于西亞。得益于絲綢之路的開通,中亞的器物傳到中國以后,西亞的技術也漸漸傳入中國。

    為什么錘揲技術會和西亞聯系起來呢?因為西亞有一種特殊的資源——瀝青,有石油的地方就有天然的瀝青。用錘揲技術來制造金屬器時,需要在金屬片下鋪墊不軟不硬的底模,而瀝青是不錯的選擇。這一技術早在古波斯阿契美尼德時代就已經爐火純青,直到現在伊朗工匠制作金屬器時,仍然還是用瀝青做底模,再錘揲、鏨刻各種器物。這種技術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中國,引起中國工匠的好奇和模仿,并大量應用于金銀器的制作中。

    在唐代中期以前,中國古代的器物中,花口形的器物較少,而唐代中期以后就大量出現了,這也與錘揲技術的引入有關。所以,隨著絲綢之路的暢通,唐代錘揲制作的器物也越來越多。

    我們現在講對外開放、文化交流,我覺得我們可以向唐朝人學習。唐朝人不害怕自己會把中國的傳統文化給丟失了,只要你有足夠的文化自信,你就丟失不了,傳統文化是植根于這個民族的靈魂當中的。外來文化一開始會讓你感到新鮮,但慢慢地通過融合和改造,再加上自己的創新,外來文化就會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在這方面,唐朝人給我們提供了經驗,而且也給我們樹立了榜樣。

    絲綢之路留下的寶貴遺產

    剛才講了絲綢之路將外來的東西、外來的技術傳入中國,我想引申開去,講一下絲綢之路對中國更深層次的影響。

    文獻里曾經有過一段記載,說的是,唐朝最初的時候,女人外出騎馬,按照規矩,都要頭戴一種“羃 ”。羃 原屬胡裝,一般是用黑紗制成,四周有一寬檐,檐下有下垂的絲網或薄絹,長到頸部,以作掩面。過了一些年,女性外出不戴羃了,只戴一個帷帽,“遮蔽僅止于頸以上”。再晚些時候,帷帽干脆也拋棄了,又風行胡帽,“靚妝露面,無復障蔽”。從貴族到老百姓,都是如此。

    唐高宗的時候,皇帝曾發布了一個詔令,是有法律效力的。這個詔令翻譯成白話文,說的是“現在的人真不像話,怎么女性外出不把全身都遮起來了,而且還成了一種社會潮流”。因此皇帝發布詔令禁止這種不良的社會風氣。但是,詔令并沒有讓女性恢復戴羃 的傳統。

    短短幾十年時間,唐朝的變化如此之大。僅僅從女性服裝的角度,就可以看出外來文化的巨大影響。服裝的演變背后,其實是整個民族的精神面貌、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這種時代的變化當然和絲綢之路有關。在唐朝,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改變,就是從天子到百姓,都放棄了過去“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觀念,這種觀念的深刻變革,使東西方文明在碰撞與融合中共同發展。它進一步開拓了人們的視野,在唐代形成了包容開放的治國方略,使中國傳統文化在與外來文化的沖突中找到了一條前進的道路。

    我想,這就是絲綢之路給我們今天留下的寶貴遺產。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午夜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情侣av在线|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狼| 黑猫福利精品第一视频|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久久66久这里精品99| 最新国产在线精品观看| 欲帝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鸦窝|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国产美女久久精品香蕉69|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 人妻无码久久精品人妻|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2020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九一|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a级亚洲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爱|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 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动态 | 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最新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宅男在线观看| 国产99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69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九九久久99精品影院| 麻豆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人妻偷人精品成人AV| 亚洲性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国产精品激情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