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0余件國寶勾勒流失文物70載回家路
一段文物流失史,經百年憤怒、無奈、悲涼的熔鑄,已經融入中華兒女情感基因,激勵國人時時警醒,砥礪前行;一條文物歸來路,篳路藍縷70載,路轉峰回;每一次回歸,都在凝聚著民心,激昂著力量,重重擂響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鼓點。
2019-09-18
-
“長安十二時辰”里的盛世之美
《搗練圖》(局部)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向我們展示了唐代長安的氣勢恢宏和儀態萬千。
-
周秦漢唐精品文物亮相清華園
陜西省文物局、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特展”,10日下午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這是陜西文物系統與清華大學首次合作,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上的一份厚禮。
-
流失日本的春秋青銅器回家,將與中秋帖同現新中國回歸文物展
一組流失日本多年的春秋早期“曾伯克父”八件青銅組器終于被成功追索,重新回到祖國。
-
故宮古建專家揭秘“上房揭瓦”十八年
古建部設計組高級工程師黃占均(左二)與同事在大殿屋頂 整齊擺放在故宮院內的古建材料 工作中的古建復制組工程師們 幾年前的一個黃昏,夕陽西下,落日熔金,趙鵬一個人沿著架子爬上故宮東華門的巨大屋檐,看著陽光把琉璃瓦屋頂染得一片輝煌燦爛,他被這壯麗的美景深深震撼了。
2019-09-10
-
考古發現何以讓網友“淚目”
日前,考古界一條新聞在網上引起巨大反響。
2019-09-10
-
“小故事”串起絲路歲月
古老的絲綢之路,用繁榮的貿易將古代中國和其他國家聯系在一起,促進了中國與中亞、歐洲各國的交流和融合。
2019-09-07
-
從聚落遺址考古發現看漢代鄉里田園面貌
圖為三楊莊遺址第二處庭院主房瓦頂東側出土的瓦當。
2019-09-07
-
盤龍城遺址考古收獲
圖①、圖②:李家嘴青銅鉞、提梁壺。
2019-09-07
-
巴西國家博物館公布重開計劃
距離牽動全球人心的大火已經過去一周年,巴西國家博物館近日宣布計劃將于2020年即巴西獨立200周年之際重開博物館的部分展館。
2019-09-06
-
唐代至蒙元時期的北庭面貌慢慢顯露
北庭故城內城南城墻敵臺。
2019-09-05
-
博物館展出復制品,尺度在哪里
“跑這么遠來看展卻只看到了復制品,沒看到真跡(原件)太遺憾了。
2019-09-02
-
大英博物館宣布分館2023年揭幕
大英博物館日前表示,將耗資6400萬英鎊在伯克郡開設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的“大英博物館考古研究收藏館”作為分館,并將轉移大量文物至該館,從而使得藝術愛好者能夠欣賞到更多珍貴藏品。
2019-08-27
-
龍泉青瓷走向世界的故事
以一種手工業產品的發展、變化、傳播來探討古代世界文化的傳播、交流以及在交流互鑒中帶來的改變,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方式之一。
-
福建省美術館:描繪八閩之美
福建省美術館外景 沈錫純展覽海報 《老子出關》 王和舉 福建省福州市西湖公園,位于市中心黃金地段,被稱為“福建園林明珠”。
2019-08-22
-
馮其庸先生與他收藏的363件文物:非為收藏,是為歷史求證
馮其庸先生是知名的紅學家、文史學者,其實他也是一位熱衷于文物收藏的學者。
關鍵詞:  馮其庸2019-08-22
-
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落戶上海
記者從昨天舉行的2019上海書展閉幕發布會上獲悉,全國首座中國近現代新聞出版博物館落戶上海楊浦,預計將于2021年建成,獻禮建黨100周年。
2019-08-21
-
“泰興號”清代沉船瓷器入藏國博
近日,由泮廬集團捐贈的190余件“泰興號”清代沉船瓷器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2019-08-20
-
曾經的長安古城 如今的親子“博物控”勝地
隨著《長安十二時辰》在網絡爆紅,豆瓣評分也已經達到8.7分,西安這個歷史名城也成了暑假檔的熱門旅游景點,不論是它的歷史地位,還是大唐盛世的煙火氣,或是它的美食美景都值得帶娃去深入探究。
2019-08-19
-
牽手電商 博物館文創跨界“逆生長”
故宮淘寶店里,寫著“朕真的不知道怎么疼你”的折扇、印著“朕不能看透”的桑蠶絲眼罩,新奇中透著俏皮;以唐朝文武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為設計靈感,“國家寶藏”定制收納袋一天就賣出3000件……近兩年,康熙、乾隆、江南四大才子等博物館文化IP的周邊產品銷量節節攀升,成為歷史文化領域的新“網紅”。
201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