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渚遺址與用水的智慧
良渚古城及外圍水利系統結構圖 良渚古城遺址毫無懸念地申遺成功,成為中國第37處世界文化遺產。
2019-07-09
-
“良渚文明叢書”首發,以考古學視角多維探尋中華文明的起點
◆繪本《五千年良渚王國》書影。
2019-07-09
-
準確連續的干支紀日可推算至春秋時期
①乾隆獸耳刻漏壺。
2019-07-09
-
良渚的故事(上)
鳥瞰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蔣洋波攝/光明圖片 卞家山墓地出土漆器 國家文物局提供 反山墓地考古發掘現場 國家文物局提供 良渚遺址出土的各種陶器 國家文物局提供 太湖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碧波三萬六千頃,連綿七十二峰,風景異常秀美。
2019-07-07
-
良渚古城遺址為什么能夠成功申遺
嘉賓:秦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博導,參與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文本撰寫) 采訪:范昕(本報首席記者) 于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辦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傳來好消息:我國的良渚古城遺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19-07-07
-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發掘中的良渚古城遺址(2011年3月9日攝)。
2019-07-07
-
和博物館打官司?繼承者想要回90年前“出借”的畫
荷蘭畫家蒙德里安的遺產繼承者,與一家德國博物館發生畫作歸屬權糾紛,遺產繼承人要求博物館歸還四幅作品。
2019-07-04
-
和碩清雅,大道至簡 顏色可以是唯一的裝飾
月白色緞繡金龍紋銅釘雍正帝御用棉甲 胤禛朗吟閣圖軸 最近,“和碩清雅——雍正故宮文物大展”亮相奉賢博物館新館,作為該館的開館大展,引起大眾廣泛關注。
2019-07-03
-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真實的宋代女性生活刷新既有認知
宋《歌樂圖》中的女性形象。
2019-07-03
-
“博物館奇妙夜”有望在上海成為常態
“丹青寶筏”2019上博奇妙夜活動上,觀眾在展示自己制作的書畫復制品。
2019-06-28
-
西夏博物館新館開館
12日,西夏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
2019-06-13
-
吐魯番洋海墓地還有多少秘密
從新疆吐魯番洋海墓地發現的遺留物中,鑒定出我國迄今最早的面包實物——這是近期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楊益民副教授的研究團隊,利用紅外光譜、淀粉粒和表皮橫細胞分析等方法發現的成果。
2019-06-12
-
莫高窟:作為社區文化中樞的遺址博物館
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聚焦于博物館在社區中作為活躍參與者的新角色。
關鍵詞:  莫高窟2019-06-11
-
一方烏金,帶你回望極具美感的古人“輸入法”
徽墨專題展展出的黃山圖集錦墨。
2019-06-05
-
國家海洋博物館 全方位展示海洋文化
國家海洋博物館是由自然資源部與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集收藏、展示、研究與教育于一體的國家級綜合性海洋博物館。
2019-06-05
-
新疆:遇見博物館 文物總“傳情”
新疆,地處亞洲腹地,絲綢之路中段,獨特的自然條件,讓她成為文化類型多樣且豐富的寶地。
2019-06-04
-
文物中的童顏童趣
明定陵出土的百子衣 遼代定窯白釉童子誦經壺 明弘治嬰戲青花小罐 童子騎牛銅飾 金代磁州窯白地黑彩嬰戲圖枕 青白釉持桃童子 青花嬰戲鳥食罐 密云董各莊清皇子墓出土白玉沁童子 清代粉彩斗雞碗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2019-05-31
-
梵蒂岡博物館館藏中國文物“進宮”
5月28起,由故宮博物院與梵蒂岡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傳心之美——梵蒂岡博物館館藏中國文物展”在神武門展廳開幕,展覽至7月14日。
2019-05-29
-
絲綢之路上的佛教藝術
丹尼斯·帕特里·萊迪(Denise Patry Leidy) 耶魯大學藝術館亞洲藝術部主任、策展人,曾任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任、策展人,策劃展覽包括“走向盛唐”展覽(2004年)以及“忽必烈的時代——中國元代藝術展”(2010年)、“環球設計——巴西藏中國瓷器展”(2016年)等。
2019-05-29
-
專家呼吁加強白鶴梁水文化遺產研究保護
白鶴梁的石魚 本報記者 任維東攝/光明圖片 最近在重慶涪陵閉幕的2019白鶴梁水文化遺產與人類文明國際研討會上,一些專家學者呼吁要進一步加強對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的研究保護。
201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