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國家博物館公布重開計劃
距離牽動全球人心的大火已經過去一周年,巴西國家博物館近日宣布計劃將于2020年即巴西獨立200周年之際重開博物館的部分展館。據負責人丹妮絲·皮雷斯透露,博物館截至目前共籌集到約1640萬美元用于修繕,已花費270萬美元。除了修復藏品外,博物館大樓的外墻和屋頂也將開始重建。
位于里約熱內盧的巴西國家博物館是巴西最古老的博物館,亦是巴西最重要的科學機構,館藏約2000萬件不同時期的歷史資料及文物,被稱作“美洲記憶的守護者”。2018年9月2日,因空調系統短路,博物館發生嚴重火災。最初的報道為90%的文物被燒毀,不過最終公布的數據還是給人們帶去了一絲慰藉,經過全力搶救,比例降低到了50%,共救出1500-2000種文物。但500萬種昆蟲標本以及巴西本土文物的不復存在被業內專家稱為“新的種族滅絕”。
今年2月,博物館在巴西銀行文化中心舉行了災后首次展覽,180件展品中103件為火災幸存文物。
幸免于難的鎮館之寶——美洲最古老的人類化石“盧西亞”80%的碎片以及“本德戈”隕石勢被認為是未來巴西國家博物館重新啟幕的重要砝碼。距今近1.2萬年歷史的“盧西亞”被稱作巴西國博最重要的瑰寶,其主人為一名女性,出土時保存完好,牙齒、顱面都較完整。事故發生后,不少人都認為化石與其他文物一并葬生火海,萬幸當時“她”并未在陳列廳里展出,而是被儲存在一個金屬盒子中,得以逃過一切,碎片將通過技術手段進行修復。而巴西境內發現的最大隕石“本德戈”則憑借自身極耐高溫的屬性安然無恙,重達5.6噸的“本德戈”1784年在巴西東北部的巴伊亞州出土,成為彼時全世界范圍內發現的第二大隕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