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票友是京劇藝術的半壁江山
在京劇的孕育發展過程中,票友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2024-11-27
-
室內歌劇越來越吸引愛樂者目光
近來,國內演出市場熱鬧紛繁,劇場票房火爆。
2024-11-27
-
劉震云:“破圈”最大意義是知道自己的缺陷
“把小說改編成舞臺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在短視頻時代,劇場為什么有吸引力,是個嚴肅的課題。
2024-11-27
-
昔日“看熱鬧”,今朝“看門道”
國家京劇院新創現代京劇《主角》 李春來攝/光明圖片 北京京劇院創排的新編京劇《齊白石》 新華社發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涌入劇場,聽“西皮流水”,賞“唱念做打”。
2024-11-26
-
中芭舞校《十二生肖》在京首演
11月22日至24日,中央芭蕾舞團舞蹈學校芭蕾舞劇《十二生肖》在北京天橋劇場首演,為中央芭蕾舞團團慶65周年送上一份特殊的“生日賀禮”。
2024-11-26
-
“灸童中醫藥文化周”活動在中國科技館啟動
為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深入開展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11月23日,“灸童中醫藥文化周”活動在中國科學技術館正式啟動。
2024-11-26
-
《華沙旋律》:跨越時空的情感略欠“火候”
小劇場里,弧形的斜坡營造出高遠的空間,前方,真實的廢墟凌亂堆疊,后方,變換的影像流淌出愛的凈土,也似心靈的荒原——戰爭留下的創傷潛藏在生活的表面下如影隨形,北京人藝小劇場新作《華沙旋律》便在這樣的氛圍中悄然開演。
2024-11-25
-
舞出正陽門下五代人的青春
舞劇《巍巍正陽》劇照 今年7月,“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通過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的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9項世界遺產。
2024-11-25
-
第二屆中希國際戲劇節在雅典開幕
第二屆中希國際戲劇節22日晚在位于雅典北郊的圣誕劇場開幕。
2024-11-24
-
莫言也趕來看首演,徐則臣原著改編話劇《北上》北京站成功啟幕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茅盾文學獎捧場,而且是在劇場里?這一幕,發生在11月22日晚,國家話劇院劇場,大型話劇《北上》的北京站首演現場。
2024-11-23
-
國家大劇院推出首部原創音樂劇,結緣托爾斯泰巨作《戰爭與和平》
發布會現場 3個小時,將一部長達130多萬字的小說搬上音樂劇舞臺,是怎樣一種體驗?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是家喻戶曉的世界文學經典著作,也是俄羅斯文化的一張名片。
2024-11-22
-
守成開新 多元呈現
北京人藝在上海演出《茶館》劇照。
2024-11-21
-
“紅樓夢”與“青春夢”
話劇《情觀紅樓夢》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師生創作,在最近的中國校園戲劇節上再次上演。
2024-11-20
-
在戲劇舞臺上彰顯民族精神
《茶館》劇照,左起:楊立新飾秦仲義,梁冠華飾王利發,濮存昕飾常四爺,馮遠征飾松二爺 《雷雨》劇照,左起:朱琳飾魯侍萍,鄭榕飾周樸園 話劇作為一種舶來品,在北京人藝72年的發展歷程中,經歷了深刻的民族化探索與轉化。
2024-11-20
-
600年昆曲和600年故宮的相遇
《太和正音——故宮昆曲萃集》(第一季)海報。
2024-11-19
-
從啞劇再現到舞蹈敘事
2024年國家大劇院舞蹈節上,廣受歡迎的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和《安娜·卡列尼娜》(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再度與觀眾見面。
2024-11-19
-
不同文化、不同人群的互相成就
舞者黑色的皮膚在昏黃的燈影里泛著光澤,他們奔跑著,滿臺濕潤的泥土在腳下翻飛。
2024-11-18
-
臺灣戲劇家賴聲川新劇亮相北京
圖為《江/云·之/間》劇照。
2024-11-15
-
怎樣的芭蕾才能吸引觀眾重返劇場
《俄羅斯的哈姆雷特》劇照。
2024-11-14
-
田沁鑫:讓敦煌藝術年輕起來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一眼千年的敦煌,常書鴻之女常沙娜曾經這樣寫道:我在大漠荒煙中修行著自己藝術人生第一階段沒有學歷的學業。
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