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當(dāng)代批評的文學(xué)方式》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 張新穎  2016年11月07日15:07

    第二輯

    王安憶

    一物之通,生機處處

    ——王安憶《天香》的幾個層次

    大概是三十多年前,王安憶留意到上海的一種特產(chǎn)——顧繡,那是晚明出自露香園顧氏家族女眷們的針線手藝,本是消閑,后來卻成了維持家道的生計。人生的經(jīng)驗(哪怕只是注意力的經(jīng)驗)真是一點一滴都不會浪費,經(jīng)過了這么長的時間,這顆有意無意間撒下的“種子”,積蓄了力量,準(zhǔn)備起破土的計劃——王安憶要把最初的留意和長時間的醞釀,變成寫作。

    這就開始了另一個階段,自覺工作的階段。

    我想之前的醞釀階段,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不自覺的,跟將來要寫的這個作品沒有直接關(guān)系,卻又是特別重要的,重要到什么程度呢?重要到要為這個作品準(zhǔn)備好一個作者的程度。這話說起來有點繞,那簡單一點說,就是,要寫這部作品的王安憶已經(jīng)不同于寫《長恨歌》的王安憶,當(dāng)然更不同于再早的王安憶。這一點后面談這部作品時會有些微的觸及。

    在有意識的自覺階段,遇到的一個個具體困難和克服困難的一項項工作就是無法避免的。王安憶一直強調(diào)她是一個寫實的作家,那就得受“實”的限制,不能像那些自恃才華超群的作家天馬行空地虛構(gòu)歷史。要進(jìn)入從晚明到清初的這個時代里,還得做許多扎扎實實的笨功課。這方面的情形,王安憶在和《收獲》的責(zé)任編輯鐘紅明對話時有一些披露。〔注:參見王安憶、鐘紅明:《訪問〈天香〉》,《上海文學(xué)》2011年第3期。〕小說的想象力,必須遵守生活的紀(jì)律,遵循歷史的邏輯,不能憑空想象,這是王安憶一貫的寫作態(tài)度和方式。花力氣做功課,在她個人是自然的事,在熟悉她的文學(xué)觀的人看來,也沒有多少驚奇可言。

    但我讀這部作品,讀出了意外的驚喜。這部作品有幾個不同的層次,這是其一;其二,不同層次之間,又不是隔斷的,而是呼應(yīng)的、循環(huán)的、融通的,有機地構(gòu)成了作品的整體氣象。

    《天香》〔注:王安憶:《天香》,麥田出版(臺灣)2011年版。〕的故事起于嘉靖三十八年(一五五九年),止于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年)。從晚明到清初這一百多年間,上海一個申姓大家族從興旺奢華到繁花將盡——但王安憶寫的不是家族的興衰史,而是在這個家族興衰的舞臺上,一項女性的刺繡工藝——“天香園繡”如何產(chǎn)生,如何提升到出神入化、天下絕品的境地,又如何從至高的精尖處回落,流出天香園,流向轟轟烈烈的世俗民間,與百姓日用生計相連。這最后的階段,按照慣常的思路容易寫成衰落,這物件的衰落與家族的衰落相對應(yīng);倘若真這樣“順理成章”地處理,必然落入俗套且不說,更重要的是,扼殺了生機。王安憶的“物質(zhì)文化史”卻反寫衰落,最終還有力量把“天香園繡”的命運推向廣闊的生機之中。

    其實從家族歷史來說,小說開初,寫造園,寫享樂,寫各類奢華,已經(jīng)是在興旺的頂點上了;再往后,就只能走下坡路,只是一開始下坡的感覺不會那么明顯,但趨勢已成。“天香園繡”生于這樣的家族趨勢中,卻逆勢成長,往上走,上出一層,又上出一層。要說生機,這個物件本身的本文引用依據(jù)此版本,在文中標(biāo)出頁碼。歷史亦不妨說成生機的歷史。小物件,卻有逆大勢的生機,便是大生機。

    物的背后是人,物質(zhì)文化史隱藏著生命活動的信息。早在正式從事物質(zhì)文化史研究之前的一九四九年,沈從文就在一篇自傳里形象地說到這種關(guān)系:“看到小銀匠捶制銀鎖銀魚,一面因事流淚,一面用小鋼模敲擊花紋。看到小木匠和小媳婦作手藝,我發(fā)現(xiàn)了工作成果以外工作者的情緒或緊貼,或游離。并明白一件藝術(shù)品的制作,除勞動外還有個更多方面的相互依存關(guān)系。”對于工藝美術(shù)的愛好, “有一點還想特別提出,即愛好的不僅僅是美術(shù),還更愛那個產(chǎn)生動人作品的性格的心,一種真正‘人’的素樸的心”。〔注:沈從文:《關(guān)于西南漆器及其他》,《沈從文全集》第27卷,第22、23頁,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說到人,說到性格,說到心,那就是小說的擅場了。“天香園繡”的歷史,就是幾代女性的手和心所創(chuàng)造的。

    先是出身蘇州世代織工的閔女兒,把上乘繡藝帶進(jìn)天香園;遇上秉承書香淵源的小綢,繡藝融入詩心,才更上層樓。小綢是柯海的妻子,為柯海納閔女兒為妾而郁悶無已,曾作璇璣圖以自寄;若沒有妯娌鎮(zhèn)海媳婦從中化解通好,小綢和閔女兒這兩個連話都不說的人怎么可能合作,哪里會有“天香園繡”。鎮(zhèn)海媳婦早亡,小綢和閔女兒一起繡壽衣,“園子里的聲息都偃止了,野鴨群夾著鴛鴦回巢睡了,只這繡閣醒著,那窗戶格子,就像是淚眼,盈而不瀉。一長串西施牡丹停在壽衣的前襟,從腳面升到頸項了,就在合棺的一霎,一并吐蕊開花,芬芳彌漫。”(第141頁)這三個人,是“天香園繡”第一代的關(guān)鍵。所以后來希昭對蕙蘭說過這樣的話:“天香園繡中,不止有藝,有詩書畫,還有心,多少人的心!前二者尚能學(xué),后者卻決非學(xué)不學(xué)的事,唯有揣摩,體察,同心同德,方能夠得那么一點一滴真知!”“前輩人的心事心知,與咱們不知隔了多少層。”(第509頁)

    “天香園繡”要再往上走,發(fā)展到極致,就因緣際會,落到第二代沈希昭身上了,集前輩之大成,開繡畫之新境。但在希昭從杭州嫁進(jìn)天香園的前后,申家的敗落已經(jīng)日益外露,申家老爺要一副上好的棺材木頭,還是用希昭首次落款“武陵繡史”的四開屏繡畫換來的。閨閣女紅不但流出了天香園,而且越來越成為家用的一個來源。不知不覺間,消閑/ 消費的方式,轉(zhuǎn)變?yōu)樯a(chǎn)的方式。

    要說這個方式的徹底轉(zhuǎn)變,就到第三代蕙蘭了。蕙蘭是從天香園嫁出去的,要了“天香園繡”的名號做嫁妝,果然在婆媳相依為命的艱難日子里,用繡品支撐起穩(wěn)定的生活。“天香園繡”到了蕙蘭這里別開生面,這個生面不是繡品本身技藝、境界上更加精進(jìn),這一點在她嬸嬸希昭那里已經(jīng)登峰造極,蕙蘭做的是把這項工藝與生活、生計、生命更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給了這項工藝更踏實、更樸素、更寬厚的力量。她違逆藝不外傳的規(guī)矩,設(shè)帳授徒,其實是生面大開,那兩個無以自立的女徒弟,將來就要以此自立,以此安身。這是她們的生機,也未嘗不是“天香園繡”新的生機。落盡華麗,錦心猶在。這樣的生機大,而且莊嚴(yán)。

    作品中有一段希昭跟蕙蘭說“天香園繡”的來歷,從閔女兒說起。蕙蘭問:那閔又是從何處得藝?這一問真是問得好;答得更好:“這就不得而知了……莫小看草莽民間,角角落落里不知藏了多少慧心慧手……大塊造物,實是無限久遠(yuǎn),天地間,散漫之氣蘊無數(shù)次聚離,終于凝結(jié)成形;又有無數(shù)次天時地利人杰相碰相撞,方才花落誰家!”(第508頁)起自民間,經(jīng)過閨閣向上提升精進(jìn),又回到民間,到蕙蘭這里,就完成了一個循環(huán)。沒有這個循環(huán),就是不通,不通,也就斷了生機。希昭把“天香園繡”推向了極高處,但“高處不勝寒”;蕙蘭走了向下的路,看起來方向相反,其實是條循環(huán)的路,連接起了歸處和來處。

    《天香》寫的是物。但一部大體量的作品,如何靠一物支撐?此物的選擇就有講究。王安憶多年前留意顧繡,不論這出于有意識的選擇還是無意識的遭遇,現(xiàn)在回過頭去看,是預(yù)留了拓展的空間。這一物件選得好,就因為自身含有展開的空間,好就好在它是四通八達(dá)的。四通八達(dá)是此物本身內(nèi)含的性質(zhì),但作家也要有意識地去響應(yīng)這種性質(zhì),有能力去創(chuàng)造性地寫出來才行。

    天工開物,織造是一種,織造向上生出繡藝,繡藝向上生出“天香園繡”。但它本質(zhì)上是工藝品,能上能下。向上是藝術(shù),發(fā)展到極處是罕見天才的至高的藝術(shù);向下是實用、日用,與百姓生活相連,與民間生計相關(guān)。這是“天香園繡”的上下通,連接起不同層面的世界。

    天工開物,假借人手,所以物中有人,有人的性格、遭遇、修養(yǎng)、技巧、慧心、神思。這些因素綜合外化,變成有形的物,“天香園繡”是其中之一。這是“天香園繡”的里外通,連接起與各種人事、各色人生的關(guān)系。

    還有一通,是與時勢通,與“氣數(shù)”通,與歷史的大邏輯通。顧繡產(chǎn)生于晚明,王安憶說,“一旦去了解,卻發(fā)現(xiàn)那個時代里,樣樣件件都似乎是為這故事準(zhǔn)備的。比如,《天工開物》就是在明代完成的,這可說是一個象征性的事件,象征人對生產(chǎn)技術(shù)的認(rèn)識與掌握已進(jìn)步到自覺的階段,這又幫助我理解‘顧繡’這一件出品里的含義。”〔注:王安憶、鐘紅明:《訪問〈天香〉》,《上海文學(xué)》2011年第3期。〕這不過是“樣樣件件”的一例,凡此種種,渾成大勢與“氣數(shù)”,“天香園繡”也是順了、應(yīng)了、通了這樣的大勢和“氣數(shù)”。作品里有一節(jié),對這一通敘述得極有識見和魄力,我以為也是整部作品的一個力量的凝聚點。

    這一段出現(xiàn)在第二卷。閔師傅來上海走親家,在天香園隨處閑看,見到的是殘荷雜亂、百花園荒蕪、蜘蛛結(jié)網(wǎng)、桃林凋敗,申家的境況已經(jīng)了然。但接著上了繡閣,女眷們集中在一起熱鬧地織繡,不由得“心中卻生出一種踏實,仿佛那園子里的荒涼此時忽地?zé)熛粕ⅲ氐綗狎v騰的人間。閔師傅舒出一口氣,笑道:好一個繁花勝景!”(第278頁)閔師傅興致盎然地和她們聊了一大會兒——

    閔師傅出繡閣時,太陽已近中天,樹陰投了一地,其間無數(shù)晶亮的碎日頭,就像漫撒了銀幣。有一股生機勃勃然,遍地都是,頹圮的竹棚木屋;雜亂的草叢;水面上的浮萍、殘荷、敗葉間;空落落的碧漪堂;傷了根的桃林里……此時都沒了荒蕪氣,而是蠻橫得很。還不止園子自身拔出來的力道,更是來自園子外頭,似乎從四面八方合攏而來,強勁到說不定哪一天會將這園子夷平。所以,閔師傅先前以為的氣數(shù)將盡,實在是因為有更大的氣數(shù),勢不可擋摧枯拉朽,這是什么樣的氣數(shù),又會有如何的造化?閔師傅不禁有些膽寒。出來園子,過方浜進(jìn)申宅,左右環(huán)顧,無處不見桅帆如林,頂上是無際的一片天,那天香園在天地間,如同一粒粟子。(第284頁)

    “天香園繡”能逆申家的衰勢而興,不只是閨閣中幾個女性的個人才藝和能力,也與這個“更大的氣數(shù)”息息相關(guān)。閔師傅真是有識見的手藝人,能敏銳感知到“園子外頭”那種“從四面八方合攏而來”的時勢與歷史的偉力。閔師傅的識見,其實是作者的識見,放長放寬視界,就能清楚地看到,這“氣數(shù)”和偉力,把一個幾近荒蠻之地造就成了一個繁華鼎沸的上海。

    要說《天香》寫的是上海,是上海現(xiàn)代“史前”的傳奇,那不僅僅是說它寫的是“天香園”這“一粒粟子”內(nèi)部的傳奇,還有更大的一層,是造就一座都市的蠻力、時勢、“氣數(shù)”和歷史的大邏輯。這更大的一層沒有直接去寫,卻通過“天香園繡”的興起和流傳,釋放出種種強烈的信息。作品的格局,為之大開。如果沒有這一層,就只能是“一粒粟子”的體量和格局。王安憶何等的魄力,敢于把她自己一筆一畫精心描摹“天香園”的世界稱之為“一粒粟子”?因為她有一個更大的參照系,“天香園”外,大歷史的腳步聲已經(jīng)轟然響起。

    “天香園在天地間”,天地何謂?“五四”以來,文學(xué)里面少有天地,多是人間。人事已經(jīng)令人招架不暇,哪里還顧得上天地。所以說這一百年來的文學(xué)是“人的文學(xué)”,大致是個事實。古早時候的文學(xué)不只是“人的文學(xué)”,那里面有天地氣象。人在天地間,文學(xué)豈能自外于天地?

    但天地不言,文學(xué)又能如何言說?大抽象無法直接說,就從身邊可得而觀之的天地所生的種種具象、具體的物事說起。舉兩段花事的描寫。

    一段出現(xiàn)在第一卷,小綢和閔女兒去看瘋和尚種的花畦。兩人的情緒都還在鎮(zhèn)海媳婦早喪的傷逝之中,之間的關(guān)系恰在隔閡將要消除卻又無以突破之際,出繡閣,入花田,猛然間一片絢爛至極的景象撲面迎來,來不及反應(yīng)似的“都屏住了氣”,忘記天上還是人間。“天地間全讓顏色和光線填滿了,還有一種無聲的聲音,充盈于光和色之中。辨不出是怎樣的靜與響,就覺得光和色都在顫動,人則不禁微悸,輕輕打著顫。” 花間還有各種野物在飛舞,活物在拱動——

    小綢和閔都不敢走動,怕驚醒了什么似的。蝶群又回來了,還有落在她們衣裙的繡花上的。蜂也來了,嗡嗡地從耳邊一陣陣掠過,那天地里的響就是它們攪的,就知道有多少野物在飛舞。腳下的地仿佛也在動,又是什么活物在拱,拱,拱出土,長成不知什么樣的東西。這些光色動止全鋪排開來,織成類似氤氳的虛靜,人處在其中有一種茫然和悵然,不知何時何地,又是何人。要說是會駭怕的,可卻又長了膽子,無所畏懼。(第158頁)

    繁盛至極的花事,平淡地看不過是天地一景,但若有感知,天地也就在其中了。小綢她們猝不及防地遭遇此等勝景,那感知也就格外強烈一些,雖然言語上表達(dá)不出,但身處其中的驚悸、茫然和悵然,確是因為觸著了另一層境界——遠(yuǎn)在家族人事、繡閣怨嗔之上的境界——而產(chǎn)生。有一點感知,就會有一點通,有一點通,就會有一點力——天地傳導(dǎo)過來的力,“要說是會駭怕的,可卻又長了膽子,無所畏懼”。這就是“生生”。

    小說第三卷,又有一段寫花事,其時蕙蘭婆家家道尚可;但不久之后就發(fā)生人亡變故,蕙蘭亮出手藝,以“天香園繡”支撐家用。某日阿暆邀幾位老爺去法華鎮(zhèn)看牡丹,農(nóng)家以稼穡司花事,園里也沒有別的點綴,一色的牡丹。“老爺們都笑:鄉(xiāng)下人的一根筋,說種牡丹就種牡丹,養(yǎng)得又如此壯碩肥大,都結(jié)得處果實了!阿暆說:莊戶人家的口味,都厚重。老爺們道:這就是本意了,怎么說?不是正史,亦不是稗史,是漁樵閑話!”接下來描寫,寥寥幾筆——

    那牡丹花只是紅、紫、白三種本色,并無奇麗,一味地盛開,紅的通紅,白的雪白,紫的如天鵝絨緞。農(nóng)家人惜地,在花畦里插種了蠶豆,正結(jié)莢,綠生生的,真是有無限的生機。太陽暖洋洋,撲拉拉地撒下光和熱,炊煙升起來,攜著柴火的氣味。(第400頁)

    小說首卷的花事瑰麗絢爛之至,這末卷的卻是簡單樸素之至。連語言句式也簡單到家,樸素到勇敢的地步:本色的花,“紅的通紅,白的雪白”。更樸實的是花畦里的蠶豆和太陽下的柴火氣味。生活的氣息和人間的煙火,與花事合而為一。“天地有大德曰生”,太陽“撲拉拉”撒下的光和熱,作用于花,也作用于菜;“生生之謂易”,蕙蘭把“天香園繡”帶出“天香園”,帶進(jìn)俗世民間,即是“易”,也即是帶進(jìn)了未來可能的無限生機。

    王安憶寫上海,這一回推到了現(xiàn)代的“史前”,與此前她筆下的現(xiàn)代都市風(fēng)貌不同,別有天地。要說明代也算不上古,但對上海來說就是“古早”了。在上海的這個“古早”時期,畢竟人近天地,近天地而有感知,近一點,通一點,就是另一層境界,另一種格局。要我說,《天香》在王安憶的上海寫作譜系里,不只是新增加了一個品種,不只是多寫了一個歷史階段而已,而是上出一層境界,擴(kuò)出一種格局。放到少有天地、多是人間的當(dāng)代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來看,其意義更不可等閑視之。

    汪曾祺談他老師的文物研究,稱之為“抒情的考古學(xué)”;沈從文八十歲生日,汪曾祺寫給他的詩里有一聯(lián):“玩物從來非喪志,著書老去為抒情。”〔注:汪曾祺:《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蒲橋集》,第66頁,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沈從文后半生最重要的作品《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在以文學(xué)為學(xué)習(xí)或研究對象的學(xué)生和學(xué)者眼里,總不免視之為另外一個領(lǐng)域的專門學(xué)問,望而生畏,王德威卻勸同學(xué)“飛奔”到圖書館找來看一看,或者不妨當(dāng)作“小說”來讀。他沒有在文字里寫出“小說”這個詞,卻清晰地勾勒了這部著作敘事和抒情交織的結(jié)構(gòu):“這本書一方面是一個順時的邏輯性的敘事,但是另一方面卻有強烈的隨機意味。而這個隨機的意味總是因為一件對象而興起,總是看到一個實在的東西,沈從文有感而發(fā),然后由這個物件開始敷衍出某一時代和環(huán)境‘穿著’的體制,‘穿著’和社會的關(guān)系,以及沈從文作為一個考古研究者對于這樣一個穿著、式樣和意義的感悟。基于此,我甚至大膽地提出來,這是一種‘物色’的觀念的新體驗。無論這是多么狹義的‘物’的解釋,因為這樣一個對物、物象、對象、風(fēng)物的延伸的理解,沈從文開始他‘緣情’的書寫。”〔注:王德威:《抒情傳統(tǒng)與中國現(xiàn)代性》,第131頁,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10年版。〕

    王安憶的作品不是關(guān)于顧繡的考古學(xué)著作,而是敘述“天香園繡”的虛構(gòu)性小說,但寫這部作品的王安憶和研究物質(zhì)文化史的沈從文,在取徑、感知、方法諸多方面卻有大的相通。王安憶不喜歡“新文藝腔”的“抒情”方式和做派,但“天香園繡”的通性格人心、關(guān)時運氣數(shù)、法天地造化,何嘗不是沈從文心目中的“抽象的抒情”。

    一物之興起流轉(zhuǎn),也關(guān)乎歷史的大邏輯,也感應(yīng)天地“生生”之大德。小說似乎可以不理會這些,因為理會了,怕被這些東西壓垮,變成歷史邏輯的填充物和說明書,變成天地之德的說教文和言道書。才力不足,往往致此。小說,按王安憶的比喻,近乎曲,寫的是俗情,是世事。我把王安憶的說法理解成小說的一個基本的性質(zhì),卻并非畫地為牢的清規(guī)戒律。如果有能力、有悟心、有氣魄寫俗情世事而與歷史的邏輯和天地的生機相通呢?

    《淮南子·要略》里有兩句話:“故言道而不言事,則無以與世浮沉;言事而不言道,則無以與化游息。”以“與世浮沉”和“與化游息”兼行并用。借用來說《天香》,“言事”而能入乎俗世人情、關(guān)乎歷史變遷的一面,自然不在話下;“言道”,這個說法用不上,太高太重也太抽象了,但卻分明有朝著這個方向敞開感知的心,我在文中一直避免“道”這個詞,而說是近天地,近一點,通一點,感知一點,上出一層。不要嫌一點為少,對于一個人、一部作品來說,對于文學(xué)來說,這一點其實是很大的格局和很高的境地。所以我認(rèn)為,《天香》不僅僅是“世情小說”層次的作品,不僅僅是“轟轟烈烈的小世界”;它還有另一個層次,觸著了“浩浩蕩蕩的大天地”。“轟轟烈烈的小世界”和“浩浩蕩蕩的大天地”,也許本就不隔,本就相通。這兩個層次融合起來,才使得《天香》生機處處,既莊嚴(yán)正大,又可親可感,不止不息吧。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二日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导航|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国产精品免费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四区| 国产天堂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免费一级在线观看|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色午夜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v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一区| 亚欧无码精品无码有性视频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久久国产热精品波多野结衣AV|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 国产精品jvid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猫咪|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自拍亚洲| 亚洲欧洲久久久精品| 韩日美无码精品无码| 99久热re在线精品视频| 999在线视频精品免费播放观看|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 www好男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二月| 国产乱色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