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這一極不平凡的年份里,中國文學所呈現的樣貌令人驚艷……從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到兒童文學、少數民族文學、翻譯文學,都無不顯現出充沛的活力,為滿足當今人們的精神需求,增添精神力量發揮著獨特作用。[詳細]
綿密的人情、地方感與流動的時間一年一度的盤點,像一個重要和自尊的儀式。在后疫情時代或者疫情中,我們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產生了正常狀態下無法體會的感受……[詳細]
在這樣的時刻,作家對歷史的回望以及對現實的凝視,無疑多了一層悲憫的色彩和感動的基調。[詳細]
回望和盤點散文的2020年,無疑可以“橫看成嶺側成峰”,而在我看來,它更像一首內容繁復、結構恢宏的交響詩,其雄勁而瑰麗的鳴奏,給人們留下豐沛多元的藝術享受:一方面,許多具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散文家,立足時代前沿,呼應歷史脈跳,以自覺的人民意識和濃烈的家國情懷,寫出一系列揭示人間正道,反映社會變革,表現生活美好和人性亮色的精品力作,以此構成年度散文的主旋律……[詳細]
2020年是改變世界的一年,談論2020年的詩歌確實顯得有些沉重,但是我們也注意到詩歌已經成為非常時期的偉大的發光體。從國內的詩歌生態來看,新詩與舊體詩詞的并肩發展以及相互學習、融合已經展現成效,比如2020年新時代詩歌北京論壇暨全國詩詞詩歌學會座談會、第二屆中華詩詞復興研討會、《中華辭賦》的改版等都顯現出當代詩詞寫作、研究以及傳播的新空間。[詳細]
2020年,無疑是特別的一年。有失去也有獲得,有悲傷也有歡喜……現實既多卓然可觀的巨變,也時見蘊含在生活日常中的特質。這些不僅構成了報告文學創作的巨大背景,更成為它書寫的直接對象。 有價值的時代生活與報告文學文體的有機相得,生成了報告文學作家寫作的新動能和新可能。2020年的中國報告文學,猶如那浩蕩時代大潮中的多聲部交響,沉郁激揚,壯美深遠,斑斕多姿。[詳細]
老子在《道德經》中早就說過:“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并非是桃花源、伊甸園,地震、臺風、洪水、火災、病毒等隨時都在威脅著人類的生存。進入21世紀的世界,復雜、矛盾、多變而不確定,而2020庚子年更以“不可辨識”的全球抗“疫”硬拼載入史冊。面對2020年這樣一個凝結著特殊記憶、特殊情感的年份,中國兒童文學做出了對時代的及時回應,呈現了應答時代、提振精神的文學在場。回望2020年中國兒童文學現場,人際交流的限制非但沒有阻滯兒童文學的發展步履,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兒童文學與時代、與童年更緊密地同行。[詳細]
2020年的海外華文小說并沒有顯現為一個創作“小年”,僅發表及出版的數量,就超過了2019年的年度報表。如果說2019是“短篇年”,那么2020再次出現“長篇熱”。通過細讀,我發覺海外華文小說沒有悄無聲息地滑過庚子年,它依然在努力地求新求變,創作陣地、文學現象和藝術追求聚合的亮點,應該被知曉與被了解。精細化與精準化的在地性書寫,已經攀越從“落葉歸根”到“落地生根”的慣性思路。東南亞華文小說具備濃厚的本土性特質,寫作者一直保持與土地的親厚,他們甚至無法自拔地探究鄉土的歷史脈絡與文化內涵。[詳細]